金少山(1889~1948)

金少山(1889~1948)

正文

京劇演員。工銅錘花臉,兼演架子花臉。名仲義(一說名義)。滿族,北京人。著名京劇花臉金秀山之子。幼隨其父學藝,兼學何桂山。武功得韓樂卿傳授。在隨父演出於北京各戲園期間,常與黃潤甫同班,做功表演亦受其薰染。還曾從何通海學得不少開場戲。因變聲期長,恐不能演銅錘、架子花臉,便從屈兆奎學詼諧戲。但他正式拜師卻是小生德珺如。初搭寶勝和等班,其父逝世後,在京幾不能自立,遂赴煙臺等地演出。及至嗓音逐漸好轉,便到上海的一些班社擔任長期演員,因而戲路極為寬廣。曾從劉永春學《李七長亭》等劇。與梅蘭芳合演《霸王別姬》,有“金霸王”之譽;又因兼長包拯戲,與擅演曹操的郝壽臣並稱“黑金白郝”。1937年春回北京,自組松竹社,開花臉挑班之先例。他身材魁偉,廣額寬頤,扮相極佳,嗓音宏亮渾厚,高中低音都能響堂。在繼承其父銅錘唱腔基礎上,吸收架子花臉的唱、做,突破了兩者嚴格分工的界限。對吐字、行腔、氣口等技巧的運用也較一般銅錘花臉細緻,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人稱金派。代表作有《白良關》的尉遲恭,《牧虎關》的高旺,《草橋關》的銚(姚)期,《連環套》的竇爾墩,《斷密澗》的李密,《打龍袍》的包拯,《二進宮》的徐彥昭,《鎖五龍》的單雄信,《刺王僚》的姬僚等。他為人豪爽,常慷慨解囊,救人之急。晚境淒涼,貧病而死。

金少山(1889~1948)金少山(1889~1948)
金少山之父金秀山(1855~1915),工銅錘花臉。曾入翠峰庵票房,後經德珺如介紹,正式演戲,拜何桂山為師。先後搭阜成、長春和、嵩祝成、同春、四喜、寶勝和等班,以在同慶班與譚鑫培合作時間最長,其唱腔實大聲宏,嗓音蒼勁,善用鼻音,唱功宗法其師,又吸收穆鳳山的唱法而更加洗鍊,雄渾樸厚而圓潤婉轉,自成一派,影響較大。

配圖

金少山(1889~1948)金少山(1889~1948)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