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鳳

金家鳳

金家鳳(1903—1979 ),又名金品三、冠三、岡甫、致公,化名揚文、楊冠三、楊君惠、費品三、費君忍、費公愚等。金家鳳是一個傳奇性人物,二十年代,他曾以“赴法留學”之名,向家中籌措了六千大洋,交給了陳獨秀,而他自己也是“一大”開幕之前的五十七名共產黨員之一。不料後來竟成為汪偽政權的“漢奸”。解放後,吃了一二十年的官司,最後死於香港的一次車禍中的。

基本信息

主要事跡

參加中共建黨前後的革命活動

金家鳳(1903—1979 ),又名金品三、冠三、岡甫、致公,化名揚文、楊冠三、楊君惠、費品三、費君忍、費公愚等。1903年生於江蘇省吳縣甪直鎮 (今屬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一戶破落地主家庭。父親金恩燮,字友克,思想進步,在當地頗有名望,曾任甪直鎮同盟會負責人。母親宋喬是家庭婦女,家中有兄弟姊妹五人,金家鳳排行第三。

金家鳳一家三口合影 金家鳳一家三口合影

1916年,金家鳳在甪直國小畢業後,家中就將他送到上海南洋大學附屬中學繼續讀書。1919年初,他為了吸收新思想。追求社會進步,經人介紹參加了由無政府主義者區聲白、黃凌霜、李勉成等人組織的“世界語學會”,反對封建軍閥的黑暗統治。同年4月,他與同學侯紹裘、沈昌,王振球等商議謀劃,準備用炸彈暗殺軍閥淞滬護軍使何豐林,不幸事前泄露暗殺計畫。被警察逮捕關押。後經南洋路礦學校校長朱貢三出面保釋。

金家鳳給表弟葛蔚平的手跡 金家鳳給表弟葛蔚平的手跡

同年他在上海積極參加五四愛國運動,是南洋附中學生會代表,又是上海學生聯合會的成員之。由於學校反對學生參加社會進步活動,他被校方無理開除。於是被迫轉入上海南洋路礦學校讀書,並補習法文,打算到法國去勤工儉學。

1920年2 月中旬,北京大學教授、《新青年》主編陳獨秀為躲避北洋軍閥的通緝,經李大釗秘密護送到天津。不久,又來到上海。上海學生聯合會組織學生積極分子前去歡迎,並請陳獨秀在歡迎會上作演講。金家鳳也參加了這次活動,從此認識了陳獨秀,並幫助陳獨秀編輯《新青年》雜誌。同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金家鳳也參加了研究會的活動。不久,陳獨秀等人在上海創建中國共產黨發起組,又積極籌備創建青年團組織。8月22日,在陳獨秀、楊明齋等人的指導下,上海第一個團組織——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由俞秀松擔任團的書記,金家鳳也成為全國青年團八個發起者之一。其他七個發起者為:俞秀松、施存統、沈玄廬、陳望道、李漢俊、葉天底、袁振英。當時,金家鳳就居住在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原霞飛路漁陽里6號,今淮海中路576弄6號)。在此期間,他負責團務工作。團組織在此創辦培養革命幹部的學校即外國語學社後。他還協助俞秀松接待安置全國各地來滬學習的進步青年。由於來滬青年較多,安排他們生活和學習的開支很大,陳獨秀經濟拮据,金家鳳寫信給甪直家中,向他父母索要赴法國留學的10年費用。祖父母為了避免他在國內再次“造**”出事,經向親友多方籌措,籌款數千銀元,送到上海。金家鳳將這些錢款送給陳獨秀,作為在上海的建黨建團和開辦外國語學社的活動經費。

由於金家鳳騙了家裡的錢去資助陳獨秀開展革命活動,在上海再住下去,就會被父母親察覺真相。為此,陳獨秀親自寫信給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介紹金家鳳及其未婚妻毛一鳴到該校去讀書,金家鳳就到北大政法系當旁聽生,毛一鳴剛從蘇州英華女校畢業。不久正式考上了北大英文系。陳獨秀還寫信給李大釗,請李大釗安排金家鳳參加中共北京早期黨組織和團組織的活動。1920年秋,金家鳳在北京由團員轉為共產黨員。同時在李大釗的直接領導下,與毛一鳴一起積極從事北京的青年運動和工人運動。1922年4月,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利用宗教在中國傳播殖民統治思想及奴役壓迫中國人民,金家鳳以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名義,發起成立“北京非基督教大同盟”。金家鳳任主持人,蕭瑜為為幹事。並向全國發出通電,發表由李大釗、李石曾、鄧中夏、何孟雄、金家鳳、簫瑜等八人署名的《非宗教者宣言》,在全國各地激起很大的反響。在此期間,他還在長辛店鐵路工人和唐山煤礦工人中間組織工會,開展革命活動。不久,他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通緝,被迫逃往上海。同年5月初,金家鳳和鄧中夏作為北京代表,從上海前往廣州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還參加了廣東機器工會成立大會和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會後,他就在北京、上海等地從事黨和團的宣傳及發展工作。

1922年8月底,他跟隨李大釗、蔡元培等前往上海莫利哀路29號(今香山路7號)拜見孫中山,他們建議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實行國共兩黨合作,孫中山欣然同意,並任命金家鳳擔任秘書工作。1923年春、他在北京協助李大釗、李石曾策動舉行“首都裁兵大會”,計畫逼迫總統黎元洪裁兵下野,以組成蔡元培為首的臨時政府,不幸計畫遭到破壞,他本人也遭軍閥政府的通緝。同年9月,在陳獨秀的指派下,他和未婚妻毛一鳴和柯慶施一起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在安慶籌建黨團組織。並與安徽國民黨中思想比較進步的人士互相聯絡,商談開展國民黨改組事宜。1924年初,金家鳳重返北京時值國民黨改組高潮,金家鳳以國民黨華北執行部組織幹事的身份,吸收了許多江、浙、皖籍的知識青年加入國民黨,遭到中共黨組織領導人張國燾等人的反對,指責他搞“地方主義”,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做法,責令他作深刻檢討。金家鳳對此想不通,事情鬧到陳獨秀那裡。陳獨秀調解不成,於是便決定調金家鳳離開北京,前往蘇聯去學習軍事。金家鳳認為這是對他的懲罰,拒絕去蘇聯。此時,金家鳳又身患神經衰弱的疾病。身體極度虛弱,李大釗同意他赴蘇聯前先回蘇州家鄉養病。1925年他返回家鄉蘇州,與毛一鳴結婚。同時,在家鄉埋頭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同年他因不服從黨組織對他工作的調派而最終脫黨。

在中共建黨初期和建黨後、金家鳳還曾經以“冠三”、“品三”,“鳳三”的筆名,先後在《新青年》、上海《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和《嚮導》等進步刊物上發表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歌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大革命失敗前後的複雜經歷

1926年I2月,李大釗以私人身份托金家鳳到漢口去送一封給陳獨秀的信件。金家鳳從北京出發、準備到達武漢後把檔案交給陳獨秀。不料在途經南京時,遭軍閥孫傳芳的軍警逮捕。幸虧事發前傳送的檔案已被金家鳳毀掉。在獄中,他遭到軍警的刑訊逼供。1927年出獄後突發精神病,後經馬敘倫與馬克強(中共黨員)父子送上海法國醫院診治,病情才好轉,回家鄉甪直休養。

1928年李大釗已經犧牲,陳獨秀也被撤銷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金家鳳又因患過精神病,從此也就與共產黨人完全斷絕私人關係。不久他攜同妻子毛一鳴到南京去找蔡元培。當時蔡元培已出任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長,將金家鳳委任為教育部圖書館主任。在南京時,金家鳳還遇見了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汪精衛,他們早在1924年就熟識。經汪安排,金家鳳又先後擔任了江蘇省民政廳視察、國民黨江蘇省黨部組織幹事等職。1928年底,汪精衛和陳公博、顧孟余等在上海成立“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反對蔣介石獨攬軍政大權,金家鳳也參加了汪精衛等人發起的反蔣活動,先後去北平出席汪精衛、閻錫山、馮玉祥等人的反蔣擴大會議,並擔任秘書、江蘇省特派員等職。接著,又去廣州出席汪精衛、李宗仁、陳濟棠、孫科等人的反蔣非常會議,成為一名反蔣骨幹分子。

1931年,汪精衛等人的反蔣改組活動失敗後,金家鳳與蔣介石心腹陳立夫認識。在陳立夫的竭力拉攏下,金家鳳又轉而從事擁蔣活動。先後出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交通專門委員會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鐵道部秘書和專員、國民黨中央黨部圖書室主任等職。

1935年,金家鳳在蘇州創辦“新蘇俱樂部”,他想利用這個俱樂部,聯絡蘇州士紳和教育界文化界青年,一方面為他競選“國大代表”打基礎,另一方面可以團結組織青年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在蘇州,他與王崑崙共同出版《民意報》,支持馮英子參與的《早報》編輯出版工作。擔任內政部太湖水利委員會委員,還積極從事蘇州義化遺產的保護活動。與蔡元培,馬敘倫、顧頡剛、葉恭綽、葉楚倫等人,發起搶救保護甪直保聖寺楊惠之唐塑的文物古蹟活動,擔任“保存甪直唐塑委員會”常委,成為在蘇州的保護中華古代文化的活動家和倡導人之一。

抗戰至新中國成立後的曲折人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金家鳳全家逃到武漢。此時,陳獨秀釋放出獄也在武漢,於是,金家鳳全家就在陳獨秀家暫時居住了一個多月。以後,陳獨秀晚年在四川江津患病時,金家鳳曾多次到陳住處和醫院探望。並兩次送錢總計1500元。1938年毛一鳴攜兒子金大康等人從長沙返回蘇州。此時,金家鳳在長沙組建“江蘇同鄉通訊處”。收留了許多從江蘇各地流亡來的難民,並創辦《江蘇情報》。1939年金家鳳輾轉到達重慶,繼續組建“江蘇同鄉通訊處”,收留難民,擴大同鄉之間的聯繫,組織江蘇難民集會,在會上揭露日寇在淪陷區的罪行,號召同鄉團結起來,抗日到底。不久,金家鳳在重慶與中共情報系統的傅大慶取得聯繫,又通過傅與周恩來取得聯繫,接受特殊任務。

1940年夏,金家鳳離開重慶,繞道昆明到達上海。一個多月後,由丁默邨陪同去南京見汪精衛,被委任為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他在上海與日本共產黨和日本民主進步人士西園寺公一、藤山愛一郎、島田正雄等取得聯繫,策動日軍起義,反對日本的侵華戰爭。1945年4月,日本方面懷疑金家鳳的行動,以“通共通渝”的罪名將他逮捕,從上海押至蘇州政治犯監獄。與金家鳳一起在上海被捕的還有島田政雄。1945年5月,日方將此案交汪偽政府處理,金家鳳交保獲釋。後擔任”上海華中運輸公司”董事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金家鳳在香港化名“費君忍“,做運輸生意。先後在孟力平開辦的通安輪船公同任上海、台灣、天津、香港分公司代表、副經理,經理。並在香港與民主人士李濟深、王紹鰲、朱蘊山、尹致中、孫起孟經常來往。在此期間,負責中共情報工作的潘漢年指示情報系統的共產黨員吳成方、張建良、葉文津等與金家鳳取得聯繫,並要求金家鳳配合開展策反工作和統戰工作。1948年,金家鳳在香港和馮英子等人做國民黨有關人員的策反工作。

1950年初,金家鳳通過通安輪船公司香港分公司孟力平的關係,與大陸內地有關方面建立工作關係,積極提供香港社會情況,熱情接待和安置大陸去港工作人員。1952年8月,孟力平勾結台灣“交通部”,策劃把在大陸註冊的“羅斯陶”號輪船出售給台灣。金家鳳知道此事,但沒有及時向大陸有關部門報告。以後,在香港海員工會的支持下,經過船員與台灣當局的鬥爭,“羅斯陶”號被開回廣州,回歸大陸。此時,孟力平在香港某保險公司領取輪船損失賠償的保險費後逃往美國。1953年11月底,廣東省公安廳召金家鳳回大陸說清“羅斯陶”號輪船案的有關情況,金家鳳認為此事是孟力平所為,與自己沒有關係,認識態度不好,於是被拘捕。1958年,廣東省公安廳經審查作出判決,“羅斯陶”號輪船投敵案系該公司行為人孟力平主持策劃,罪責主要由孟來負,建議檢察院對金家鳳免予起訴。但金家鳳一直在獄中關押。1962年8月3日,金家鳳又因“羅斯陶”號案件受到牽連,被以“策劃和包庇反革命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1975年特赦出獄。據金大康分祈,金家鳳的被捕入獄。很可能與潘漢年的冤案有關,因為抗戰勝利後。金家鳳在香港是為潘漢年的情報系統.工作的。

車禍身亡

“典型尚在”花圈 “典型尚在”花圈

1979年國家有關部門批准金家鳳去香港探親。同年9月11日,在香港不幸遇上車禍,不治身亡。終年76歲。新華社香港分社以中國旅行社名義送上花圈,以示哀掉。花圈上題有“典型尚在”四個大字。其骨灰安葬在香港鑽石山公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