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生

金元生

金元生(1937.2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和白俄羅斯工程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教授。196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冶金工程系,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現為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返聘教授。2001年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和白俄羅斯工程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

基本信息

簡介

金元生 金元生

金元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和白俄羅斯工程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摩 擦學專家。

金元生長期從事機械學和摩擦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塗層摩擦學,發動機摩擦學,摩擦化學,高溫潤滑,潤滑油光譜與鐵譜分析。已發表學術論文150篇以上,出版專著兩部,譯著一部,論文被SCI收錄已超過45篇,被引用已超過550篇次。受聘擔任《Industrial Lubrication and Tribology》、《Materials Science and Toolsy》、《Aircraft Engineering and Aerospace Technology》和《Advances in Tribology》等國際學術刊物的編委和評審委員。

教育背景

1955.09- 1961.07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本科,獲工學學士學位

1961.09- 1965.05 清華大學冶金工程系,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65.6 – 1977.7期間,在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任職技術員

1977.7 – 1978.12期間,在北京內燃機務段,先後任職內燃鉗工,工程師

1979.1 – 1985.9期間,在北京鐵路局科研所,任職工程師

1985.10 – 2002.10期間,在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先後任職副教授,教授

1997.7 – 1997.12 期間,在美國絕熱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訪問學者

1998.3 – 1998. 6期間,在台灣台南成功大學機械系,作為客座教授

2002.9 – 2003.期間,在韓國國立慶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作為訪問教授

2002.10 – 現在,在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返聘教授

研究方向

1、塗層摩擦學

2、發動機摩擦學

3、摩擦化學與高溫潤滑

4、潤滑油光譜與鐵譜分析

研究概況

1965年金元生從清華大學冶金工程系研究生畢業後,曾在鐵路系統的科研部門和現場工作長達20年之久。在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工作期間,研製成功鋼背鋁基軸瓦,使用壽命達到一個廠修期,在全路推廣沿用至今;主持研製成功的YD-1型液壓動載軸瓦疲勞試驗機被納入國家標準。在北京內燃機務段工作期間,主持研製成功YZB-1型大扭矩液壓扳手,作為創造性地套用專利技術文獻的典型案例,被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專利文獻館上報國務院有關部門,成為我國考慮加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主要參考依據之一。在北京鐵路局科學技術研究所工作期間,主持內燃機車柴油機狀態監控及故障預報的研究, 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FTP-1型分析式鐵譜儀,為我國鐵譜及潤滑油分析技術的發展和套用做出開創性貢獻。

1985年被調回清華大學工作後,為研究生開設學位課程“摩擦學研究中的物理化學分析方法”,是系統講授摩擦學研究中分析原理和測試方法的最早課程。在國內率先將聲學顯微技術套用於塗層摩擦學研究,建立塗層材料亞表層缺陷與力學性能的相關性模型,成果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納入1985-2000年優秀成果彙編。根據“陶瓷絕熱複合發動機高溫潤滑技術”和“邊界潤滑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結果,提出的高溫潤滑物理學原理,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授予科學發明家銀質獎章。根據 “先進地面推進系統高溫潤滑技術”及“汽油機摩擦化學問題”的研究結果,提出的摩擦化學設計概念與原理被廣泛用於摩擦化學理論與工程問題的研究與實踐,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

近年來開展力化學金屬磨損自修復原理與技術的研究,建立的修復層生長的物理化學模型,作為實現金屬磨損自修復技術的理論基礎,為國際學術界一致認同並被廣泛採用。

主要科研項目

1991.7 – 1993.12 ,項目名稱—邊界潤滑化學反應動力學,

項目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擔任基金申請人,項目負責人

1995.7 – 1997.7 ,項目名稱—超聲顯微成像技術在塗層摩擦學中套用的研究,

項目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擔任基金申請人,項目負責人

1997.7 – 1999.12 ,項目名稱—利用SAM技術研究塗層亞表面缺陷與力學性能的相關性,

項目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擔任基金申請人,項目負責人

2000.1 – 2002.12 項目名稱—碳質中間相的高溫邊界潤滑效應與轉化機制研,

項目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擔任基金申請人,項目負責人

1986.7 –1990.7,項目名稱—無冷卻柴油機和陶瓷絕熱複合發動機中的高溫摩擦與潤滑,

項目來源“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畫,擔任項目負責人

1991.5 – 1996.5 ,項目名稱—風冷125系列柴油機沙漠使用抗磨損研究,

項目來源“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畫 ,擔任項目負責人

2001.8 – 2002.8 ,項目名稱—金屬磨損自修復材料的作用機理與評價,

項目來源原國家經貿委, 擔任項目負責人

2002.1 – 2004.12 ,項目名稱—類金剛石(DLC)薄膜雷射-電漿雙激發源的物理氣相沉積(PVD)技術及其 摩擦學套用的研究 ,項目來源科技部國家科技合作重點項目 , 擔任項目申請人 ,項目負責人

2008.7 –2010.5 ,項目名稱— 磨損表面原位生成陶瓷保護膜的製劑和在節能減排領域的套用,

項目來源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 ,擔任項目申請人

獎勵與榮譽

1 、 “FTP-1型分析式鐵譜儀”獲北京市1984年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 、 “陶瓷塗層及與金屬配對的高溫摩擦磨損與潤滑的研究”獲國家教委1995年科學技術進步(甲類)二等獎

3 、 2001年4月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主席團授予“科學發明家”銀質獎章以表彰他對“高溫潤滑物理學做出的卓越貢獻

4 、 1990年4月被國家計委、國家教委和中國科學院聯合授予“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工作者”稱號,獲金牛獎

5 、 2001年4月當選白俄羅斯國家工程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

6 、 2001年9月當選俄羅斯國家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7、 2009年10月榮獲“建國六十周年百名優秀髮明家”榮譽稱號

社會兼職

1 、1999年起擔任學術期刊<Industrial Lubrication and Tribology>的Member of Editorial Review Board

2、 2000年起擔任學術期刊<Materials Science and Tools>的Member of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3 、2003年起擔任國際學術刊物<Aircraft Engineering and Aerospace Technology>的Member of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4 、 2008年起擔任國際學術刊物<Advances in Tribology>的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5、2013年9月受聘任南京理工大學 中國-白俄羅斯“真空電漿技術”國際科學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國際會議特邀報告

1、 “Surface Analysis of Self Generating Reacted Boundary Films of Graphite/MoS at High Temperatures”on <International Tribology Conference, Yokohama 1995, 10, Satellite Forum on TRIBOCHEMISTRY>

2、 “Collaboration on Tribological Research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ies in

China”on <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llaboration on Tribology between University

and Industries>, Center for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wate

University, Japan, Feb. 1, 1996

3)、 “Tribological and Quality Evaluations of Coatings and Thin Films – Coating

Tribology Research in NTL of Tsinghua University”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 Performance of Tribosystem>, May 28-29,1999, Taegu, Korea

4)、 “Phase Structure and Lubricity of In-situ Generated Protective Layer on Worn

Metal Surfaces in Presence of MgSiO(OH)”on <World Tribology Congress III>

September 12-16, 2005 Washington D.C.

金姓名人盤點

盤點金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