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雙桂堂

重慶雙桂堂

雙桂堂位於重慶市梁平縣城西南九公里處的金帶鎮,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雙桂堂創建於清朝順治十年(1653年),它的創始人是清朝名僧破山禪師,該寺因破山法師在寺內植雙株桂樹而得名「雙桂堂、雙桂堂法係為禪宗,破山乃承寧波天童寺密雲禪師之法,號為「臨濟正宗第三十六代祖師」。被譽為「東方小釋迦」。

重慶雙桂堂重慶雙桂堂

詳細

破山禪師俗姓蹇,字懶愚,四川大竹人,生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自幼讀書勤奮,聰明過人,懂書畫、善琴棋。十九歲出家,遍游名山。博閱佛教經典。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在湖北黃梅縣破頭山參禪三年,深有所悟。後常年在天童寺,跟隨密雲禪師學法。
民間傳說雙桂堂這兩棵桂樹是月宮中的嫦娥親手培植,嫦娥借觀音的淨瓶水為之澆灌,遣神燕去天河銜來肥泥為之壅土,用王母娘娘的雲剪為之修整,在嫦娥的精心護理下,這兩株桂樹枝葉繁茂、生機勃勃,於一個中秋之夜,在嫦娥的精心護理下,這兩株桂樹帶著滿枝的清香落在寧波天童寺院內,密雲法師將兩棵桂樹交給弟子破山,讓他帶回蜀中興建佛寺,傳播佛法,並稱桂樹生根之處就是其安身之地。
破山尊師命,身背桂樹,跋涉了幾個月,進入蜀中。一日,他落腳在萬竹山,半夜裡,山間霞光四射,鐘鼓齊鳴,四周的村民聞聲而至,只見破山和尚正在打坐參禪,他所背兩株桂樹已落地生根,清香四溢。從此,破山和尚就在雙桂落地之處建立禪院,並取名「雙桂堂」。桂樹至今尚存,枝繁葉茂,濃綠如雲。每年金秋時節,桂花滿枝,香飄數里,人們爭相觀賞。
破山禪師熟諳詩文,精於書畫,著有《雙桂草》、《破山語錄》等傳世,所留墨績也為後人所珍藏。他的詩,以幽默、詼諧見長。他的《自贊詩》寫到:「這個川老蜀,渾無奇特處,問禪禪不知,問教教非熟,懶散三十年,天人忽推出。握名短杖藜,打佛並打祖。」他的弟子很多,遍及四川、雲南、貴州、重慶等省市,有的還去東南亞弘法。因此,雙桂堂在東南亞地區也有一定的影響。高棉西哈努克親王曾多次問起梁平雙桂堂,表達過到雙桂堂參訪的強烈意願。雙桂堂創建以後,得到清朝歷代皇帝的支持,連續不斷地修建七殿、八堂、八院,占地面積一百二十餘畝(該寺最後一次修整是1980年),民國時期,獨特的雕塑被列為「蜀中叢林之首」。
一九五三年,國務院確定雙桂堂為漢族地區全國佛教重點寺院,全寺占地面積約七萬多平方米。一九八六年時,有正式僧人三十二名,寺內恢復了叢林制度並成立了雙桂堂寺院管理委員會,妙談法師任主任。
雙桂堂寺院坐東朝西,殿堂為木石結構,有大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文殊殿、破山塔、大悲殿、藏經樓七重之建築。近年來全部修葺一新,並擴建了五百羅漢堂,重現巍峨雄姿。兩側有廂房、僧舍三百餘間,長廊相連,有天井、海壩四十二口,玲瓏古雅。周圍百蓮池、後緣池、花園等景觀點綴,使整個寺院環境清幽,好似人間佛境,屋脊正中是雕花寶頂,連脊柱高十六米,直插雲霄。大殿擴建於光緒年間,歷五年建成,支撐大殿的五十二根石柱,柱高三十米,直徑三尺,每根重達兩萬噸,全為人力從百里之外運來,可見其艱巨。
雙桂堂歷經滄桑,仍保存了文物二百三十七件,其中有名人字畫六十一件,佛像一百一十尊,其他佛教文物六十六件,其中最著名者為銅佛、竹禪畫、玉佛、皆確定為國家二、三級文物。「文化大革命」中,當地宗教工作幹部和寺院僧人用木板把佛像、文物加封,巧妙保護了寺內佛像、文物。現寺內製作了文物櫃,陳列和保存文物。寺內珍貴文物還有:雍正皇帝御賜的《藏經》一部,天聾、地啞、銅鑼、銅鼓四種,各類石刻、碑記七十多塊。另有十一世紀用梵文寫的《貝葉經》一百零六頁,其它佛經七千多冊。
一九九零年五月二日(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雙桂堂舉行了玉佛開光典禮。這尊玉佛為緬甸白玉雕琢而成,重1.3噸,高1.6米,精美壯嚴,釋妙談法師主持了開光儀式,數千名信徒參加了玉佛開光法會。寺內另有歷代方丈、舍利塔四座、金帶一領、舍利子一顆,為竹禪和尚從五台山請得,被視為鎮寺之寶。
雙桂堂第十代方丈竹禪和尚,俗姓王,重慶梁平人。少年出家,嗣法於破山法系的一超禪師。竹禪和尚年輕時即才氣橫溢。他於鹹豐初年回到梁平,將貝葉經、菩提葉等珍貴文物獻給了祖庭雙桂堂。竹禪和尚在上海及江浙一帶時,常將賣畫所得寄回雙桂堂修葺寺廟,後兩序邀請他任雙桂堂第十代方丈,主持法化。
為重振祖庭,復興法門,竹禪和尚壯心不已,日夜操勞,一方面整修山門、維修殿堂,一方面整理資料、創作書畫。但只大半年時間,即盍然而逝。後人在其墓前撰聯贊曰:「攜大筆一枝縱橫天下,與破山齊名膾炙人間、其書畫作品除雙桂堂外,杭州靈隱寺、成都文殊院、新都寶光寺、寧波天童寺等地均有珍藏。
雙桂堂現任方丈身振法師,重慶墊江人,師從於第十五代方丈,上妙下談法師,畢業於北京中國佛學院,重慶市佛教協會副會長,現任重慶市第二屆人大代表,梁平縣第十一屆政協常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