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彩鳳尾瓷瓶

釉下彩鳳尾瓷瓶,全器以釉下五彩和釉上彩相結合,繪各種花卉圖案,色彩鮮麗,是醴陵窯用彩的代表器。

基本信息

清宣統(公元1909—1911年)
高55.8 口徑27.5厘米 陳設用器,全器以釉下五彩和釉上彩相結合,繪各種花卉圖案,色彩鮮麗,是醴陵窯用彩的代表器。仿鳳尾瓶造型,器形高大,敞口、粗長頸、鼓腹,圈足。以釉下與釉上彩相結合的技法為飾,口沿下繪雙龍搶珠,龍紋為青花,寶珠為紅彩,空白處以綠彩繪如意雲紋點綴。頸腹部繪各種花卉,有芙蓉、牡丹、菊花、牽牛等,右上墨書:“浭陽尚書鈞鑒 屬吏晏元樞監製”。底書“大清宣統三年湖南瓷業公司”青花款。
這顯然是一件禮品瓷,做工、畫工均是上乘之作。浭(gēng ) 陽為今河北豐潤,因有馳名的浭水流貫縣境,文人學士以“浭陽”為豐潤的雅稱。清代這裡名人輩出,《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家族便是浭陽人氏。“浭陽尚書”當指端方。端方,字午橋,號陶齋,浭陽人。光緒間曾任京師農工商局督理、陝西巡撫、湖北都督、江蘇巡撫、兩江總督、北洋軍都督等職,宣統三年盛宣懷提倡鐵路國有,遭湘鄂兩省的強烈抵抗,便派端方為鄂漢、川漢鐵路之督辦,而這件瓷器也正是他在湘鄂為官時屬下所贈。端方為人貪婪,“日以納賄為事”,屬下拜謁時,必須得有進門禮,進門禮多作公用,以掩耳目,但進門禮之外,須另送其本人一份。這件醴陵瓷就是其部下所送。
釉下五彩是醴陵窯對瓷業的重要貢獻,也是醴陵窯也以此揚名世界。它是光緒末由瓷業學堂研製出草青、海碧、艷黑、赫色和瑪瑙紅五種釉下顏料而燒制的,這五種顏料又通過罩色、接色等手法,調出數十種不同的顏色,經1200—1400℃燒成。圖案先用墨線或色線描繪輪廓,再填以各種色料,墨線輪廓線焙燒後消失,形成醴瓷獨有的如“無骨畫”效果,醴陵窯彩瓷釉層光亮透明,晶瑩潤澤,釉下色彩繽紛,爭奇鬥妍,畫面清雅瑰麗,栩栩如生。且具有無毒、耐磨、耐蝕、永不褪色的優點。故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高峰”。醴陵窯釉下彩可分色多,色澤雅麗,適宜表現花卉,這件鳳尾瓶繪各種花卉,可謂是萬花集錦,色澤也較一些花卉豐富,有的紅彩還藉助了釉上彩技法,這種釉上、釉下相結合的工藝,更是醴陵瓷中精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