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節肢動物

醫學節肢動物

醫學節肢動物,是危害人體健康的節肢動物。有時不嚴格地稱為“醫學昆蟲”。它們不僅通過騷擾、吸血、螫刺、寄生等方式損害人體,還可攜帶病原體,傳播多種疾病。節肢動物種類最多,占已知100多萬種動物種類的85%左右。在各種生態環境中,都是當地動物群落的主要成員之一。

基本信息

醫學節肢動物

內容

節肢動物種類繁多,形態多樣,但均有如下共同特點:①身體兩側對稱;②多數種類的軀體和附肢均分節;③體壁較堅硬,其內附著肌肉,稱外骨骼,在發育過程中,外骨骼須蛻皮數次;④體腔稱為血腔,有無色或不同顏色的血淋巴運行其中,循環系統為開放式;⑤雌雄異體,卵生或卵胎生為主要繁殖方式。

節肢動物門中與醫學有關的種類主要屬以下六個綱:

肢口綱(Merostomata) 代表種鱟的幼蟲體內含毒可造成食物中毒。

甲殼綱(Crustacea) 代表種水蚤蝲蛄為某些蠕蟲的中間寄主。

唇足綱(Chilopoda) 代表種蜈蚣可致螫傷。

倍足綱(Diplopada) 代表種馬陸可致螫傷。

蛛形綱(Arachnida) 代表種都可致螫咬傷,常致過敏或中毒。後兩類傳播疾病。

昆蟲綱(Insecta) 致病種類最多,如臭蟲蟑螂錐蝽等。 騷擾、叮咬及傳播疾病。

節肢動物傳播病原體的方式分生物性傳播與機械性傳播兩類。生物性傳播是病原體在蟲媒(能傳播病原的節肢動物)體內經過繁殖(如鼠疫桿菌在蚤體內)、發育(如微絲蚴在蚊體內)或繁殖發育(如瘧原蟲在按蚊體內)之後傳播,也可經蟲媒體內的卵傳至下一代蟲媒再傳給人(如森林腦炎病毒在硬蜱體內),這種方式也稱經卵傳遞。機械性傳播指病原體在蟲媒體表或體內不進行繁殖或發育,僅由蟲媒機械地攜帶和傳播,如蠅傳播病毒、細菌、原蟲包囊和蠕蟲卵等。由於各種節肢動物的繁殖與活動季節不同,分布地區不一,所以一般蟲媒傳播的疾病具有季節性和地域性。

防制醫學節肢動物,應根據其生態習性特點,有針對性地採取綜合措施。


配圖

所屬分類

生物致病因子和生物源性疾病
現代醫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