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艾葉

醋艾葉

取淨艾葉,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勻,悶潤至醋被吸盡,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乾,取出晾涼,製成醋艾葉。

艾葉的炮製方法

炮製分類

根據炮製方法不同分為艾葉、醋艾葉、醋艾葉炭、艾葉炭,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醋艾葉、醋艾葉炭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1. 醋艾葉:
取淨艾葉,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勻,悶潤至醋被吸盡,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乾,取出晾涼
2.艾葉: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梗,篩去灰屑。
3. 艾葉炭:
取淨艾葉,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炒至微乾,取出,及時攤晾,涼透。
4. 醋艾葉炭:
取淨艾葉,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噴入定量米醋,滅盡火星,炒至微乾,取出,及時攤晾,涼透。

炮製發展

唐代有制炭(《千金》)、熬制、絞汁(《千金翼》)、炙制(《外台》)。宋代有醋炒(《局方》)、醋煮、醋焙、米炒(《總錄》)、醋蒸(《朱氏》)、炒黃(《寶產》)、炒焦(《百問》)、焙(《指迷》)。元代有鹽炒(《寶鑑》)。明、清以後又增加有酒醋炒(《普濟方》)、酒炒(《奇效》)、酒洗(《良朋》)、米泔制(《宋氏》)、香附及酒醋制(《濟陰》)、硫磺制(《指南》)、棗泥制(《準繩》)等炮製方法。並有“生則用涼,熟則用熱”(通玄);“芳香可以入血,辛熱可以解寒,故生者能理氣血,解散風寒濕邪,或炒黑,或揉熟能溫暖下元……生者能散,熟者能守”(《便讀》)的記載。現在主要的炮製方法有醋炒、炒炭、炒炭後醋炒等。

地方特色

1、醋制
(1)取淨艾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噴醋,炒乾,取出,晾乾。每艾葉100kg,用醋15kg(《藥典85》)。
(2)取淨艾葉,加醋拌勻稍燜,置鍋內炒至微焦,取出,放涼。每支葉100kq,用醋10-15kg(《藥典63》)。
2、制炭
取淨艾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噴淋清水少許,取出,晾乾(《藥典77》)。
3、制絨
取淨艾葉搗成絨,篩去粉末,揀去葉脈粗梗(《規範》)。
4、酒制
取艾葉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焦黃色,用黃酒噴勻,取出,放涼。每艾葉500g,用黃酒90g(《河南》)。
5、蜜制
先將蜜熔化,沸騰過篩,再加熱至起泡呈老黃色,將艾葉倒入,炒至徽黃不粘手為度。每艾葉1kg,用蜜0.4kg(《集成》)。
6、鹽、醋、姜、酒制
取艾葉,每500g加入鹽、醋、姜、酒混合液120g(2%鹽水30g,醋30g,生薑汁30g,酒30g)拌勻或僅用姜、酒,拌勻吸盡後,蒸2小時,曬乾即得(《廣東》)。

醋艾葉功效

醋艾葉:
溫而不燥,並能緩和對胃的刺激性,增強祛寒止痛的作用。如治寒客胞宮的艾附暖宮丸(《古今醫鑒》);治宮寒不孕,或胎為外因所侵而致胎動不安的艾葉湯(《總錄》);治婦人血海虛冷的艾附丸(《楊氏家藏方》);治婦人血虛火旺,血崩不止的膠艾四物湯(《古今醫鑒》)。 

醋艾葉與生艾葉區別

醋艾葉炭各劑量組均能縮短小鼠凝血時間,生艾葉僅低劑量組能縮短小鼠凝血時間;醋艾葉炭各劑量組對小鼠出血時間均有縮短作用,生艾葉各劑量組對小鼠出血時間則無明顯影響;醋艾葉炭各劑量組對醋酸所致小鼠疼痛反應均有抑制作用,生艾葉各劑量組未表現出明顯鎮痛效果;醋艾葉炭高劑量組在給藥後60分鐘能明顯提高小鼠熱板痛閾值,而生艾葉各劑量組對熱板所致小鼠疼痛反應均 無明顯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通過對艾葉及其炮製品醋艾葉炭進行相關藥理對比研究,提示艾葉經炒炭並醋炙後具有一定的止血、鎮痛作用,與生品比較其止血、鎮痛作用有增強趨勢。
醋艾葉炭,形如艾葉炭,略有醋氣。

植物形態

艾(《詩經》),又名:冰台(《爾稚》),艾蒿(《爾雅》郭璞注),醫草(《別錄》),灸草(《埤雅》),蘄艾(《蘄艾傳》),黃草(《綱目》),家艾(《醫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蓮頭、阿及艾

描述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
莖直立,圓形,質硬,基部木質化,被灰白色軟毛,從中部以上分枝。
單葉,互生;莖下部的葉在開花時即枯萎;中部葉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暗綠色,稀被白色軟毛,並密布腺點,下面灰綠色,密被灰白色絨毛;近莖頂端的葉無柄,葉片有時全緣完全不分裂,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
花序總狀,頂生,由多數頭狀花序集合而成;總苞苞片4~5層,外層較小,卵狀披針形,中層及內層較大,廣橢圓形,邊緣膜質,密被綿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兩性花10餘朵;雌花不甚發育,長約1厘米,無明顯的花冠;兩性花與雌花等長,花冠筒狀,紅色,頂端5裂;雄蕊5枚,聚藥,花絲短,著生於花冠基部;花柱細長,頂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
瘦果長圓形。
花期7~10月。
生長於路旁、草地、荒野等處。
亦有栽培者。

生長分布地區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等地。
本植物的果實(艾實)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野艾

同屬植物野艾,又名:火艾、五月艾。
高45~100厘米。
中部葉1~2回羽狀分裂,裂片橢圓形、披針形至線形,全緣或有鋸齒,葉上面無腺點,近禿淨,下面被白色絲狀毛;上部葉近乎無柄,裂片狹窄如線.花期9~10月。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其葉亦可作艾葉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