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沉降

酸性沉降是酸雨造成的危害之一,沉降又分為乾沉降與濕沉降。

沉降簡介

酸雨沉降可以分為乾沉降與濕沉降兩種。不下雨時,大氣中酸性物質可被植被吸附或重力沉降到地面叫乾沉降;下雨時,高空雨滴吸收包含酸性物質繼而降下時再沖刷酸性物質降到地面叫濕沉降。

形成原因

濕沉降" 取決於酸雨中致酸鹼性物質濃度, 如果我們討論硫的 "濕沉降" , 那么, 將取決於降水中的硫的濃度, 如此類推; 也取決於降雨量。

"乾沉降" 則不同, 除了取決於大氣中酸鹼性物質濃度, 如果我們討論硫的 "乾沉降" , 那么, 將取決於大氣中SO2的濃度和總懸浮顆粒物的濃度, 後者在空中已吸附了少量硫, 並以硫酸根的形式存在; 還取決於它們沉降到哪類地面上, 即土地利用格局。利用格局不同, 吸附和吸收酸性物質能力不同。

一般分為四類, 森林的SO2 的沉降能力最強, 約為 8毫米/ 秒; 林地, 約為5 毫米/ 秒; 莊稼地和草地, 約為4 毫米/ 秒; 水面, 居民區等, 約為2 毫米/ 秒。土壤的酸鹼性也有一些影響, pH值大於7 的鹼性土壤, 約為 8毫米/ 秒; pH值近於 4的酸性土壤, 約為4-6 毫米/ 秒。

嚴重程度

城市和農村, 誰的乾沉降大, 誰的濕沉降大, 誰的乾濕沉降總合大? 中國城市, 特別是工業城市, SO2 排放量較大, 該城市地面測得的SO2 濃度也較高, 例如中國有24所城市SO2 年均濃度超過了0.100 毫克/ 立方米, 其中有10座城市在長江以南, 這些市皆處於酸雨區中; 但是長江以南廣大農村地區, SO2年均濃度約為0.010 毫克/ 立方米, 甚至低於此值, 也屬於酸雨區。這是因為我們測得的SO2 濃度是地面濃度; 而決定酸雨的是高空雨雲酸化的程度, 並且這種酸化了的雨雲可以長距離傳輸; 決不能因為農村沒有酸物質排放而忽視了酸雨存在與危害。

由於鄉村面積遠遠大於城市面積, 因此城市的乾沉降大於濕沉降; 鄉村濕沉降大於乾沉降。若討論國土面積, 鄉村的乾濕沉降的總和將遠大於城市的乾濕沉降的總合;若討論單位面積, 城市的乾濕沉降總和將遠大於鄉村乾濕沉降之總合。

造成危害

酸性物質的乾濕沉降酸雨危害環境。這種危害包括森林退化,湖泊酸化,魚類死亡,水生生物種群減少,農田土壤酸化、貧脊,有毒重金屬污染增強,糧食、蔬菜、瓜果大面積減產,使建築物和橋樑損壞,文物面目皆非。

酸雨相關背景知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