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招商引資

2011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6.2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2%,以工業為主導的縣域經濟格局初步形成。 園區建設強勢推進,極大地刺激了全縣工業發展,“一區四園”現已入駐企業61戶,其中建成投產29戶。 縣政協副主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板溪輕工業園黨工委書記。

園區簡介(由萬紫千紅招商引資網提供)
酉陽自治縣地處重慶市東南、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轄38個鄉鎮、278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84萬,是重慶市幅員面積最大、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縣。
一、 園區概況
酉陽工業園區是經重慶市政府批准設立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採取一區多園的模式,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由板溪輕工業園、龍江重工業園、小壩全民創業園、麻旺渝東南現代物流園四個組團組成。於2002年開始籌建,2003年啟動了酉陽工業規劃區,2004年開始吸納企業入駐,2008年新一屆縣委政府科學確立了“工業強縣戰略”,加快了一區多園建設步伐,同年8月被市政府確定為“重慶市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2009年4月市政府正式批覆了“一區四園” 10.8 平方公里規劃控制範圍,標誌著酉陽工業園區建設邁上了新的歷史台階。園區規劃面積18.13平方公里,建成面積8.6平方公里、建成主次幹道79公里、各類廠房71.2萬㎡,累計完成投資66.83億元,入駐企業258戶(工業企業244戶)、投產138戶(工業企業134戶),其中規上企業33戶,吸納就業近萬人。201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6億元。工業園區正逐步成為全縣經濟核心區、產業發展聚集區、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
二、近三年發展成效
2008年,縣委、縣政府確立了“工業強縣”戰略,園區建設拔地而起,產業培育從零發端,經濟總量逐年躍升,發展態勢持續向好。輕重工業、全民創業和物流配送四位一體的工業發展平台成功搭建。 初步形成了以武陵光伏、九鑫水泥、天雄錳業等為代表的材料產業;以酉好化肥、國錦生物等為代表的化工產業;以金沿海紡織、江陽紡織、東奧服裝等為代表的紡織服裝產業;以華方醫藥、綠加飲料為代表的醫藥食品產業;以慶林汽車、四達機械等為代表的機械製造產業。工業規模迅速擴大,蓄積產出超百億元。2011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6.2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2%,以工業為主導的縣域經濟格局初步形成。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245%,較2006年提高了81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達24萬元/人,較2006年提高了63%;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21%,工業發展競爭力大幅提升。
三、未來發展模式及戰略定位
結合重慶市十二五“七大工業”建設規劃,科學確立了工業園區的“兩園一模式”的戰略定位和發展思路(即民生工業園、扶貧工業園,園城互動戶改實現模式),力求在全市乃至全國為實現工業化、城鎮化,打造城鄉一體化樹立新亮點和新典範。
按照《酉陽工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一區四園”主要圍繞“4+3”現代工業體系,培育和發展材料、綜合輕紡、生物醫藥、化工、機械製造、電子信息配套、新能源七大產業。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末,力爭建成區面積達26平方公里,園區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20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00億元,規上企業達到300戶。
招商引資
一、基本縣情
酉陽位於重慶東南部,地處渝、鄂、湘、黔四省市邊區結合部的武陵山區腹地,全縣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總人口82萬,是“中國土家擺手舞之鄉”、全國著名的“民歌之鄉”、“中國原生態旅遊勝地”和土家文化發祥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四件大事”,強力推進“四大戰略”,各項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商貿流通日益活躍。2008 年全縣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19.1億元,增長34.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39億元,增長25.4%。以製藥、礦冶、化工、食品、服裝、機械、能源、紡織等為主體的工業結構初步形成,全縣工業經濟總量快速提升。桃花源國家4A級景區、金銀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成功報批。2008年共接待遊客38 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8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84億元,外貿出口2.4億美元,分別增長19.8%、8%。
工業發展平台日趨完善,工業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按照重慶全市經濟總體發展格局,我們結合實際打造了一個市級特色工業園區-酉陽工業園區。該園區分為龍潭-江豐重化工業園、板溪輕工業園、小壩全民創業園、渝東南現代物流園四個組團,規劃面積21.98平方公里。板溪輕工業園、小壩全民創業園、渝東南現代物流園三個組團正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建設強勢推進,極大地刺激了全縣工業發展,“一區四園”現已入駐企業61戶,其中建成投產29戶。同時,在“一區四園”的基礎上,我們將啟動新建“渝東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規劃面積6.8平方公里,擬將該園區打造成為渝東南林木種苗繁育中心、渝東南最大的高效規模設施農業示範基地、渝東南獨具特色的農業旅遊觀光園區、渝東南一流的農業科技試驗展示與培訓基地、渝東南農副產品加工區和渝東南最旺的農產品交易市場。
重慶市國錦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12-07-31 重慶江陽紡織有限公司 12-07-31 重慶諾泰顏料有限公司 12-07-31 酉陽縣華西非金屬製品有限公司 10-06-13 酉陽縣金斗煤矸石開發有限公司 10-03-10 酉陽縣宋氏食品有限公司 09-09-10 火車貨運站 09-09-04 路寶瀝青改性儲
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同步推進,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為了不斷擴大城市骨架,拓展縣城發展空間,我對以縣城為主體的城市發展規划進行大範圍調整和修編,著力打造 “一城五組團”(“一城”即縣城,“五組團”即縣城-小壩-板溪-渤海-龍潭)城市新格局。城北新區、西山大道、城東道路、綜合文體活動中心等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正全面啟動,加速推進。
二、優勢條件
隨著西部大開發及重慶統籌城鄉發展戰略計畫的實施,我縣交通、資源、投資政策等方面優勢日益顯現,投資吸引力明顯增強。
區位條件優越。黔江舟白機場、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烏江黃金航道,以及與湖南、湖北、貴州等外省連線道等便利的交通條件已將酉陽完全融入了全市及全國大市場,在酉陽生產發展可更好地輻射中西部地區。
資源優勢突出。全縣共有耕地171萬畝、林業用地446萬畝;已探明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20餘種;有各類中藥材1200餘種,是著名的“世界青蒿之都”和“三木”藥材生產基地。有千年古鎮、烏江百里畫廊、世外桃源、大板營原始森林、趙世炎烈士故居和南腰界紅色經典等特色旅遊資源和知名旅遊品牌。
投資政策優惠。酉陽發展的優惠政策特別多,是集西部大開發、重慶直轄、民族地區經濟開發、國家扶貧開發等投資優惠政策的於一體的“合訂本”。2008年7月,國家商務部把重慶市確定為“服務外包基地”,把酉陽確定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重點區縣。同時,我們結合實際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著力打造最優投資環境。
為了充分發揮這些突出優勢,搶抓機遇,實現縣域經濟跨越發展,我們正緊緊圍繞“123456”工作思路,堅持以工業強縣為第一方略,招商引資為第一抓手,項目推進為第一舉措,農民致富為第一任務,決心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把酉陽建成工業迅猛發展、農業提速增效、物流便捷通暢、旅遊興旺發達、生態環境良好、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
組織機構
一、管委會領導
石 強 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華渝(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
敖永紅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華渝(集團)公司總裁
李應貴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麻旺渝東南現代物流園黨工委書記
程學新 縣政協副主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龍江重工業園黨工委書記
冉隆仲 縣政協副主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板溪輕工業園黨工委書記。
冉中華 縣經濟信息委主任,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園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兼)
石 磊 桃花源鎮黨委書記,小壩全民創業園黨工委書記。
二、機構設定
中共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工業園區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園區黨工委”)及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以下簡稱“園區管委會”)為縣委、縣政府在園區的派出機構,根據縣委、縣政府授權,行使縣級管理許可權,統一領導和管理板溪輕工業園、龍潭江豐重工業園、小壩全民創業園、渝東南現代物流園內(以下簡稱“園區內”)的黨務以及經濟、行政等工作。同時加掛酉陽縣華渝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牌子,實行三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機制。園區按照縣委、縣政府賦予的管理許可權設立1辦3局1中心(機構規格均為正科級),即:辦公室、計畫發展局、財務審計局、質量安全局和企業服務中心。並設定“中共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工業園區紀律檢查工作委員會”(掛“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工業園區誠信監督檢查局”牌子),為縣紀委和縣監察局的派出機構,接受“中共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共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工業園區工作委員會”雙重領導。
三、內設機構及主要職責
辦公室:主要負責園區文秘、行政等綜合協調工作。(負責人:冉中華)
園區紀工委:主要負責園區紀檢監察工作。(負責人:楊勝福)
計畫發展局:主要負責全縣工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和組織實施;負責項目儲備管理、項目招投標管理、項目投資等相關工作。(負責人:舒洞文)
財務審計局:主要負責園區的財務審計和各項資金結算業務。(負責人:林久福)
質量安全局:主要負責園區工業項目建設的質量安全及綜合治理工作。(負責人:黃勇)
企業服務中心:主要承擔入駐園區企業辦理手續的所有服務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