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賦

鄭州賦

是著名辭賦家金學孟的一篇以現在“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古城鄭州為題材的辭賦作品。作品闡述這座古城的廣袤繁花以及它悠久的歷史。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鄭州賦鄭州賦
鄭州賦,即《鄭州賦》,是著名辭賦家-金學孟先生,寫的一篇以中原古城鄭州為題材的辭賦作品。鄭州地處中原腹地,鄭州商都是商王朝第一國都,亞細亞現象,二七商圈現象,都是商文化傳承,優越的區位優勢和獨特的歷史傳統,“雄峙中樞,控御險要”。金學孟《鄭州賦》云:“輦轂之地,輻輳之綱,萬乘尊於商城,千侯行於來往。北倚黃河天險,西恃嵩岳屏障,南鋪黃淮平原,東迎旭日朝陽。九州中心,扼縱橫而通四向;華夏腹地,御經緯而達八方。青山覆翠,黃河疊浪,平川廣袤,蒼宇高敞。西望長安,閱盡千古帝王;東掣汴梁,細數風雲更張。”。故,下面運用類比的概念法則,打破原作文字結構,歸納出原作品的

邏輯輪廓

鄭州,是河南省省會,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轄12個縣(市)、區,其中縣1個、縣級市5個、區6個。據2003年的統計資料,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0.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12.4平方公里;2003年末全市總人口 697.7萬人,中心城區人口322萬。是國家開放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金學孟《鄭州賦》云:“十二縣市轄區,踴躍發展;七百餘萬人民,和諧共享。民族和睦,互敬頡頏,民殷財阜,物豐興旺。工勤勞於車間,商熱情於街巷,耄耋欣欣於豫劇,學子莘莘於殿堂。天高高而鷹飛,地闊闊而鵬翔,魚躍躍而龍門,龍騰騰而奔放。於是乎科技發達,文化繁昌,高速捭闔交錯,鄉野逶迤通暢。”。
鄭州,3600年前,為夏、商都城之一,為管、鄭、韓等藩國的首府,為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為州。 轄區內發現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先後在新鄭建都(為當時周帝國的二級行政單位),長達500多年。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之後,歷代先後在鄭州地區設定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滎州改為鄭州。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於今天的管城區。北宋建都汴京後,鄭州屬京畿路(今開封市),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金代,隸南京路(今開封市)。金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後復名管城縣。清雍正二年(1724)鄭州升為直隸州,隸河南省。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清代,鄭州為兩次升為直隸州。1913年改鄭州為鄭縣。1928年改鄭縣為鄭州市。1931年撤市復改鄭縣。1933年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金學孟《鄭州賦》云:“牽手洛陽,憶周公曾寓住,睥眄鎬京,笑商王去何方?虢叔采於東虢,虢國為鄭所亡。姬鮮失卻影蹤,管邑著罷新裝。洎夫東里雖去,秦變滎陽。三川夭迷,管城倜儻。中牟區域,歷五朝之風煙,鄭州稱謂,改滎州於開皇。幾易名謂,管、鄭消長,幾度春秋,轄、制互相。”。
鄭州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澱---中原文化、鄭州“少林文化”---是鄭州的獨有品牌,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蹟14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腳下,威震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從這裡走向世界。這裡還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建築周公測景台和元代觀星台、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中嶽廟等。金學孟《鄭州賦》云:“鄭州,祖國寶地也!古蹟林立,騷墨之鄉,秘籍頻現,武術遠揚。佛學禪機之善,普化四海,少林功夫之精,傳遍五洋。釋道殿觀,兩主寺堂。風景如畫,竟醉遊人徜徉;遺址新奇,盤桓來者難忘。爾乃少林寺里來普京,中嶽廟內論歧黃,森林公園樹參天,黃河景區花芬芳。”。
鄭州,是商文化的中心地,周圍有星羅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古關隘和古戰場遺址,著名歷史人物列子、子產、杜甫、白居易、高拱等出生在鄭州。金學孟《鄭州賦》云:“商城遺址,重見天光,大河古村,裝點彩裝,中嶽嵩山,層巒疊嶂,名剎寶寺,神功發祥。觀星台驚憾世人咋舌,打虎亭陶醉畫家摹仿。黃帝故里,牌坊威嚴挺拔,廣場闊綽大方;嵩陽書院,四大書院之一,五大賢能講堂。”。
鄭州,中原文化是鄭州文化的母體(學者張友茂語),司馬遷說過: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文化是不能用標準性的東西來衡量,民俗文化是不同的生態文化環境和心理背景下創造出來的並在獨特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積遞演變,出現民俗學、民俗產業、文化精英。比如悠久的河南戲曲,鄭州就是形成的中心地區。金學孟《鄭州賦》云:“猶有梨園俊秀,寰宇響徹唱腔。常香玉愛國捐飛機,小孔瑩高藝震天響。更有英雄任長霞,敢教日月換霓裳。人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我道天地造化,鄭州精英。”。
鄭州-地理位置,是河南省省會,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北,為全國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城市,東經112° 42' -- 114° 14' ,北緯34° 16' - 34° 58'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金學孟《鄭州賦》云:“軍事重地,要塞咽吭。交通樞紐,輻射遐方。東西橫臥隴海,南北縱貫京廣。兵家必爭,牽一髮而先機,智者必得,遲半步而後亡。奪虎牢關之隘,顯黃飛虎之獷。沛公霸王之爭,曹袁官渡之抗。方其三英戰呂布,俠義劉關張。嵩岳少林之碑,十三棍僧救王。爾夫炸花園口決堤,阻東洋鬼之狂。”。
鄭州,1923年爆發了“二七大罷工”。1948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鄭州,設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開封遷入鄭州,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金學孟《鄭州賦》云:“鄭州戰役,高瞻遠望,控斯地之中樞,克中州而解放。”。
鄭州,自古形勝繁華之地。現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鄭汴一體化”作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學者潘承祥語)。金學孟《鄭州賦》云:“爾乎盛唐貞觀,一派繁榮景象;北宋京畿,四輔蒸蒸日上。轂擊肩摩,筆墨飄香,商戶忙碌於店鋪,賈家接踵於作坊。於是翰林探究女媧,太史記載炎黃,三皇故事活字印刷,五帝事跡描繪模樣。至夫宋金鏖戰,武穆北望,氣吞山河,收復故鄉。鐵蹄改弦,成就天下域疆;紅巾更轍,燕京古槐茫茫;闖王爭鋒,盛京八旗高揚;逸仙振臂,中華沐浴曙光。而其逐鹿中原者,惟潤芝思想之光芒也!”。
鄭州---小吃系列以麵食為主,鄭州羊肉燴麵、葛記燜餅、蔡記餛飩、鯉魚焙面,頗有風味。金學孟《鄭州賦》云:“少焉,對賢友而言曰:‘余來之意,君且盡明,請敘鄭州之古今,爾後言余族之詳情,可乎?’友曰:‘然’。/余笑逐顏開,曰:假以時日,落戶仙鄉,踏遍山嶽之隅,欣賞河川風光,瞻仰悠久文化,寫盡中原遒盪。出遊時,有眾君以導向,閒暇日,侶賢德而舉觴,風起間,瞻雲飄以聲揚,雨落中,戲鯉魚而入黃。如此可慰吾之餘生乎?眾大喜,曰:善!善!布衣散人金學孟.丁亥.癸卯.辛酉”。
鄭州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稻穀、棉花、菸葉、花生、芝麻、水果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新鄭大棗中牟大蒜、黃河鯉魚等特產聞名遐邇;現已探明礦產34種,鋁礬、耐火粘土等儲量豐富,具備良好的開採條件。金學孟《鄭州賦》云:“至若神州商埠,資源蘊藏。水利得天獨厚,黃河浩浩湯湯;山巒連綿起伏,嵩山沸沸揚揚。三十四種礦產,豐裕儲量;一千平方公里,膏土腴壤。”。
鄭州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 C 。7月最熱,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境內大小河流35條,分屬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經鄭州段的黃河150.4公里。金學孟《鄭州賦》云:“宗親按耐不住,續而曰:糧木蓊鬱,稼穡之倉,麥田一望無垠,玉米風戲波浪,水稻垂首沉甸,柿子滿樹高昂,棉花九天落雲,花生腋下膨脹,西瓜碧玉如翡,忍冬黃金寶藏。丁亥三月,柳綠花紅。適同宗之邀約,續譜牘而赴鄭。出清淵,過清豐,經濮陽,逾滑城,憩延津,疾征程。原陽轉瞬已遠,鄭州吹來和風。朝辭沙丘,暮至古城,宗親鹹接,高朋笑迎。五朝古都,九分新景,人流與晚霞齊輝,高樓共長天相映。寓金陽光大酒店,談古文化之興盛。炎黃之族,發源於斯而興,宗族之俗,淵藪於斯而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