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回

鄭回

鄭回(生卒年不詳),唐代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人,是滎陽鄭氏在唐朝中期的重要代表人物。鄭回於玄宗天寶中舉明經,天寶(742-756)年間為西瀘(今四川西昌)縣令,後為南詔所俘,押解到太和城居住(今雲南大理南)。鄭回學識淵博,推動了當地的文化發展,也得到了南詔王室的賞識,並促成唐朝與南詔結盟,影響了南詔王國數代人,使得鄭回官居宰相,他的後代也世襲這一重要的職位。到了鄭回的七世孫鄭買嗣,鄭氏家族完全控制了南詔政權,建立了大長和王國後,實行漢化教育,並與中原王朝發展友好關係,客觀上加強了中原與西南邊陲的經濟文化交流。大長和王國傳三世而亡於內亂,大天興國取而代之。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公元757年,安史之亂時南詔攻陷巂州,鄭回被俘。閣邏鳳以其有儒學,甚愛重之,任為王室教師。異牟尋即位後,任為南詔清平官(宰相),秉政用事,積極推進漢化,主張在各個方面仿效唐朝,促使南詔與唐恢復友好關係。他還親自起草了《南詔德化碑》,在碑文中清楚表明了南詔願與唐恢復友好關係的願望。德宗貞元間,勸南詔與唐修好,十年,與唐盟誓於點蒼山神祠 。

794年,南詔在洱海邊的點蒼山神祠與唐朝使臣舉行盟誓,南詔之主異牟尋面對天、地、水三大自然神與五嶽四瀆之靈,率文武大臣發誓:“請全部落歸附漢朝(即唐朝)”,南詔管轄的各部落首領也表示:願歸清化,誓為漢臣,永無離貳。唐廷冊封異牟尋為“南詔王”,賜“南詔印”;以南詔統領的疆域設定“雲南安撫使司”,政區長官為“雲南安撫使”,由劍南西川節度使兼任,南詔由雲南安撫使節制。

軼事典故

《新唐書》記載南詔之主異牟尋“遣弟湊羅棟、清平官尹仇寬等二十七人入獻地圖、方物,請復號南詔。帝賜賚有加,拜仇寬左散騎常侍,封高溪郡王。”“明年夏六月,冊異牟尋為南詔王。以祠部郎中袁滋持節領使,成都少尹龐頎副之,崔佐時為判官;俱文珍為宣慰使,劉幽岩為判官。賜黃金印,文曰“貞元冊南詔印””“相者引異牟尋去位,跽受冊印,稽首再拜;又受賜服備物,退曰:“開元、天寶中,曾祖及祖皆蒙冊襲王,自此五十年。貞元皇帝洗痕錄功,復賜爵命,子子孫孫永為唐臣。””

後裔

鄭回的後裔世代為南詔清平官(宰相)。其七世孫鄭買嗣,南詔權臣。897年,鄭買嗣指使南詔蒙氏之近臣楊登殺死南詔王隆舜。902年,隆舜之子舜化貞死,鄭買嗣殺死舜化貞之子及南詔王族八百餘人,滅亡南詔,建立大長和國。

中國攝影師(八)

攝影師是使用照相機、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藝在室內外拍攝人像、風景、產品及生產或生活圖像信息的人員。
楊昌忠
臧勇[攝影師]
章淑貞
宗敏
周必禹
周承利
周東芬
周曉輝
周文林
周旭[攝影師]
周思源[攝影師]
周禹林
周建樹
周惠民
周禹暉
周家富
周強興
周其鵬
周瑾成
周順斌
周晞
周菁
周罕丁
周建生
周樺[攝影師]
周錦連
周政[攝影師]
周雪春
仲曉
仲躋才
左紅
詹澤猛
鄒予
鄒積勝
朱華興
鄒聲福
章慶煌
章鋒烽
鄭建文
鄭屹[攝影師]
鄭文凱
鄭永康
鄭小躍
鄭金鑄[攝影師]
鄭武華
鄭德雄
鄭高華
鄭志寧
鄭回
鍾國華[攝影師]
朱武傑
鍾苗榮
鍾大坤
鍾致穎
鍾盛
鍾毅青
曾青[攝影師]
曾亞輝
曾長青
朱彪
朱牧[攝影師]
朱開文
曾偉光
曾巨光
趙永勝[攝影師]
趙廣田
趙培森
趙如剛
趙彤傑
趙平[攝影師]
趙光[攝影師]
趙亮[攝影師]
趙軍[攝影師]
趙振江[攝影師]
趙忠波
朱幸光
趙肇軍
趙敬衛
趙敬東
趙江濤[攝影師]
趙承安
趙佳[攝影師]
趙立東
趙國敏
朱林紅
祝海鷹
翟東風
張娟[攝影師]
張進武
張善夫
朱桂忠
張冀林
張欣[攝影師]
張仲滔
張春華[攝影師]
張春貴
張黃榮
張建中[攝影師]
張輝[攝影師]
張亞新[攝影師]
張湘酃
張元剛
張國輝[攝影師]
張福華
張健[攝影師]
張立明[攝影師]
張偉[攝影師]
張凱鳴
張秉政
張天聰
張雪松[攝影師]
張朝陽[攝影師]
張洪軍
張洪濤[攝影師]
張秋良[攝影師]
張曉理
張蒲添
張元[攝影師]
張吃
張敏[攝影師]
張勇[攝影師]
張雷[攝影師]
張恣寬
張俊標
張勝利[攝影師]
張黎明[攝影師]
朱漢舉
張旭帆
張耀洪
張小平[攝影師]
張勛倉
張秀河
張宏[攝影師]
張志旺
張為民[攝影師]
張治平[攝影師]
張茂盛
張克非
張濤[攝影師]
朱敏[攝影師]
張東[攝影師]
張佳偉
張力[攝影師]
張之先[攝影師]
張西青
張兆增
張化陽
張雲理
張萌[攝影師]
張治國[攝影師]
朱鍵亨
朱明倫
朱健興
朱曉堂
朱一丹[攝影師]
鄒毅
趙志強
曾松
曾新明
鍾志明
張曄
朱連生
朱玉芳
張楚翔
趙世元
曾新民
張永強
朱言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