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嘉

鄭嘉

鄭嘉,中國水上芭蕾隊教練,也是我們國家第一批運動員。第13屆游泳世錦賽水上芭蕾比賽產生首枚金牌——集體技術自選金牌,是中國隊在世錦賽歷史上獲得的首枚獎牌,標誌著中國隊已步入世界一流強隊的行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鄭嘉,中國水上芭蕾隊教練,國家首批游泳運動員。

簡介

鄭嘉 鄭嘉

姓名:鄭嘉

國家/地區:中國

性別:女

出生日期:1962-12-31

項目:水上芭蕾

個人愛好:旅遊、攝影

註冊單位:四川體育局

職位:主教練

運動經歷

1974——1979年重慶市體校游泳隊運動員

1979——1983年成都體育學院體育系游泳專業學生

1983——1984年四川省水上芭蕾隊運動員兼教練

1984——1994年四川省水上芭蕾隊教練

1994——2005年四川省水上芭蕾隊主教練

1993——1994年國家水上芭蕾集訓隊教練

1998——2000年國家水上芭蕾集訓隊教練

2002——2004年國家水上芭蕾隊教練組組長

2006——2009年四川省水上芭蕾隊總教練

2005——2008年國家水上芭蕾隊主教練

家人支持

人物背景

鄭嘉(照片1) 鄭嘉(照片1)

鄭嘉曾是一名優秀的水上芭蕾隊員,後來成為四川花游隊的主教練。而從她輸送了一批批出色的隊員到國家隊,她自己也成為了國家水上芭蕾隊的主教練。

鄭嘉離家已10多年,兒子不知不覺長大了,中國水上芭蕾隊教練鄭嘉卻說:作為一個母親能為奧運會全部付出自己的精力,兒子給了自己很大的安慰。

職業生涯

2006年亞運會奪得冠軍、07年世錦賽又歷史性地奪得第四名的雙胞胎蔣文文、蔣婷婷就是她選中並一手帶大的。她自己也沒想到,到北京、到國家隊,在事業不斷攀升的過程中,離開兒子一晃已經10多年了。

在國家隊的日子,鄭嘉過得充實而愉快。這裡的時間好像總是不夠用,而她的目標也越來越高:從躋身前六名,到力拚奧運會獎牌,在水上芭蕾這個人為打分、傳統強國勢力特別大的項目上,每提高一個名次可能都要付出幾年的努力。但鄭嘉沒有後悔過。

把兒子扔在家裡,鄭嘉這個做母親的無法不辛酸,但她的事業心實在太強了。搞競技體育,她覺得自己這樣一個特單純的人才能做得進去:每天忙得只有訓練、吃飯、睡覺三件事可做,還要操心隊里、隊員的大小事,連給家裡打電話的時間都擠掉了很多,但是為了奧運會,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不是誰都能參加奧運會的,不是誰都有機會率隊不斷沖向新高峰的!如今這樣的歷史機遇落到了鄭嘉身上,她不必選擇,義無反顧!

奧運會前的最後一個冬訓了,最近訓練的大強度達到了每天十多個小時,事先鄭嘉也曾覺得很恐怖,也閃過一絲懷疑:自己人到中年,是不是能夠承受如此高強度的工作?但她心中把奧運會這個目標看得最為神聖,她堅信一點:為了奧運會,為了中國的水上芭蕾創造新的歷史輝煌,就算自己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她在池邊連續工作七八個小時也同樣感到餓,下了車到食堂就是大口吃飯;大運動量訓練中,為了保證訓練質量,教練的合理安排、針對性解決隊員的不足、調動隊員情緒要非常細緻;回到宿舍安排隊員放鬆休息,各種計畫、瑣事,讓她仍然不能馬上睡覺,但她高高興興地做了這一切。

在國家隊繁忙而飛快的日子裡,兒子好像是不知不覺就長大了,如今上了高中,已經到國外上學讀書去了。以前鄭嘉還能給兒子打電話,如今只能在星期天通過網路跟兒子說說話。關於兒子長大的細節她不知道的有很多,但她永遠也忘不了兒子關心自己的每一次帶隊比賽,每一次大賽取得的進步都讓兒子高興。“亞運會拿金牌了!”這個喜訊不僅讓全隊、讓自己振奮,也讓兒子興奮不已。他為自己有一個不但美麗、而且事業有成的媽媽而驕傲!

文文、婷婷等一批隊員進隊時,鄭嘉的兒子才三、四歲。可以說,兒子是隨著姐姐們成長、奪冠而同步長大的,他知道姐姐們的一切成績,跟姐姐們相處得特別好。 “媽媽你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你為奧運會專心備戰,不要擔心我。”聽著兒子懂事體貼的話語,鄭嘉回顧中國水上芭蕾走過的艱難攀升的路程,這個心存歉疚的母親感到特別安慰:媽媽奧運會備戰的辛苦也有你的一份付出,打奧運會取得成績少不了你的支持和鼓勵!

教練心聲

鄭嘉(照片2) 鄭嘉(照片2)

鄭嘉說她不是一個很貪婪的人,在水上芭蕾界10年,她從來都沒有奢求過這個運動能在中國像足球那般火爆,但她承認沒有一種支持的感覺,很空。

“我們有自己的自知之明,花泳肯定不會像足球、籃球那樣的普及,我們也沒有桌球那樣拿金牌的能力。所以10年來我們已經學會了忍受這種寂寞,可能也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像太太口服液這樣支持我們的企業並不多,有時候我們也需要大家在後面扶一把。”鄭嘉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很嚴肅,只有在隊員經過的時候她才會偶爾露出燦爛的笑容,“某些時候,就在這么一瞬間,我突然發現只有這幾個人在努力的時候,那種感覺真的不好受。”

“在歐洲的一些已開發國家,他們有著充足的後備力量,更有很多民眾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在那裡水上芭蕾的普及率很高,而在我們國家真正接觸過花泳的人少之又少。這就給我們選材和發展設定了很大的限制。”

鄭嘉對記者說她很無奈地把花泳的美歸為“曇花一現”,那剎那間的輝煌可能在轉身後就歸於沉寂。“習慣了,真的。”鄭嘉搖搖頭,“10年的平淡早已磨平了我們的感受,更何況在精神支持的背後,我們還缺少一種技術支持。”

鄭嘉覺得現今的水上芭蕾界沒有一個中國裁判是一大問題,而在一些競賽委員會中她們更沒有一個能說上話的中國委員,如果比賽的技術動作有所更改,即使對中國隊不利她們也無可奈何。“裁判問題是我們現在最為頭痛的。沒有中國人的參與,他們可能會把分數壓得很低。中國隊現在在藝術表現力和技術動作上都與國外強隊差距很小。我不能說人家外國裁判就是壓制著我們中國隊,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裁判團少了中國人,我們肯定吃虧不少。”

3年前的悉尼奧運會就是鄭嘉心中永遠的痛。說起這段往事,鄭嘉的語速明顯快了起來。“明眼人都看得出那場比賽我們比義大利強很多,但是裁判就是故意壓我們。第六的名次不是很難看,但這口氣我們是憋到了現在。”

鄭嘉在這短短的3年間和她的隊員們把義大利視為自己的一個坎,她們知道,越過去了不但證明了自己,更是揚眉吐氣了一把。“看看今年的世錦賽吧,我們已經把義大利甩出老遠了。”說到這裡鄭嘉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顏,無比得意的那種,“你看我們這群姑娘,是又一次的希望。原來我們一直擔心的身體素質問題現在也已經開始慢慢解決。隊里請了一個俄羅斯體能教練,他的到來的確有著很大的作用,好在中國女性和歐洲女性在力量方面沒有特別大的差距,所以我相信這點小缺陷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很好的彌補。而且這位國外教練也已經開始執教我們的二線球員,中國花泳崛起的時候可能不遠了。”

鄭嘉的眼睛一直都沒有離開過台上的“孩子”,在大螢幕播放巴塞隆納比賽錄像的時候,鄭嘉的眼睛和孩子們一起濕了。當著記者的面,她一個一個摟住了身邊的隊員,“這是一種夢想的延續。”鄭嘉說,“這10年間中國隊沒有大的挫折,但也沒有太大的成績。可能,以後的一切突破就看這批孩子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