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鴻

鄭偉鴻

鄭偉鴻,女,副主任醫師, 從醫20餘年,現任中華中醫學會腫瘤分會常務理事、農工黨黨員、福州市政協委員,現任第二軍醫大學、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特聘專家,北京偉達中醫腫瘤醫院院長。

基本信息

鄭偉鴻醫師

鄭偉鴻出生於中醫世家,畢業於光明中醫學院,擅長於肝膽腫瘤的診療,尤其是防止腫瘤復發與轉移的治療。自1992年以來,全力進行腫瘤的中醫治療研究,期間擔任福州偉達中醫腫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長、福州福輝醫院副院長、北京偉達中醫腫瘤醫院院長;科研上先後參與4大類36項科研項目研究,其中“慈丹膠囊”被國家衛生部批准為準字號抗癌新藥,成為我國實施藥政法以來衛生部批准為數不多的抗癌中成藥之一。“慈丹膠囊”先後獲得2000年香港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第十二屆全國發明博覽會金獎、國家中藥保護品種、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福建省科學進步獎、國家發明專利等。從醫二十年來一直堅持在腫瘤臨床一線工作,較系統地進行其兄長著名中醫腫瘤專家鄭偉達教授創立的“治癌新十論和四位一體療法”的套用,對各類腫瘤在治療上注重四診八綱、注重腫瘤術後及放、化療後的康復鞏固治療,預防復發和轉移,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康復率。先後與鄭偉達教授一起撰寫《八名方臨床套用》、《疑難雜病中醫治療》、《腫瘤的中醫治療》、《抗衰益壽妙絕》、《中醫治療腫瘤經驗》、《新瘟疫論治》、《鄭偉達醫文集》等數百萬字著作,分別由人民衛生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和中國醫藥出版社出版、中醫古籍出版社,近年來她多次參加全國腫瘤學術會議,發表論文10多篇,2008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健康信使。
臨床驗案舉要:
范素素,女,57歲,戶籍:北京 肝癌患者
家屬代訴:患者有B肝病史多年到2008年5月出現腹脹,乏力,經B超,CT確診肝占位,行手術切除,術後未治療,到術後3個月又腹脹,原08年1月29日腹部CT所示,門脈右支充盈缺損影,現未顯。診斷為:1、肝左葉低密度灶。08年10月29日及臨床,符合肝左葉肝癌射頻消融術後囊性改變。2、肝硬化,再生結節形成。3、肝臟小囊腫。症見:消瘦,四肢無力,納減,口苦,口乾,胸背痛,肝區疼痛伴有腹脹,便秘,尿黃赤,舌質胖、紫,舌苔少,脈象弦滑,為求進一步中醫治療遂來我院。
西醫診斷:原發性肝癌術後3個月,肝內轉移並癌栓形成,射頻治療後。
中醫診斷:肝積。
中醫辨證:瘀毒互結,肝鬱脾虛,肝膽濕熱。
治則:化瘀解毒,疏肝健脾,清熱利濕。
【藥物治療】1、慈丹膠囊 10盒 每次5粒 一日4次
扶正固本 10盒 每次5粒 一日4次
症痛康 90包 每次1包 一日3次
2、太子參,白朮,茯苓,甘草,淮山藥,扁豆,苡米,丹參,山楂,鬱金,虎杖,茵陳,蛇舌草,白英,柴胡,白芍,枳殼,丹參,香附,梔子,大黃(後入)。另加化結粉。30劑水煎服,日一劑,一日2次。
【心理治療】耐心向病人講解本病的成因,及中醫對該病的認識,告知情緒的好壞與肝病關係密切,要求病人做到:思想放鬆、意念堅強、心態平衡、精神愉快。當心情壓抑時,及時向醫生、親人及朋友傾訴。
【飲食治療】根據腫瘤疾病的寒熱表現及患者自身陰陽盛衰,辨證施膳,從組方、篩方到實驗,制定出各種抗癌藥膳,其優勢主要體現在:①亦食亦治;②療效確切;③無副作用;④套用廣泛;⑤原料充足;⑥製作方便;⑦便於久服。
【體育治療】在體療老師的指導下,因病制宜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氧抗癌操的鍛鍊,並贈送偉達有氧抗癌操的光碟,要求病人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持之以恆。
二診:2009年1月16日
症狀:患者服藥後舌苔已退,右後背疼痛減輕,脈弦滑,小便黃,腹脹。在化療期間。
【藥物治療】1、慈丹膠囊 10盒 每次5粒 一日4次
扶正固本 10盒每次5粒 一日4次
症痛康 90包 每次1包 一日3次
2、上方不變+厚朴,大腹皮,首烏。 30劑水煎服,日一劑,一日2次。
【食療、心療、體療】不變,遵前診。
三診:2009年2月20日
症狀:患者近上腹部有脹痛感,伴雙側腰部脹痛。中西醫結合穩定,病灶縮小。脈弦,舌苔薄白。
【藥物治療】1、慈丹膠囊 10盒 每次5粒 一日4次
扶正固本 10盒 每次5粒 一日4次
症痛康 90包 每次1包 一日3次
2、太子參,白朮,茯苓,甘草,淮山,扁豆,苡米,丹參,山楂,鬱金,虎杖,茵陳,蛇舌草,白英,柴胡,白芍,枳殼,川芎,香附,梔子,厚朴,首烏,大黃,化結粉。 30劑水煎服,日一劑,一日兩次。
【食療、心療、體療】不變,遵前診。
四診:2009年3月20日
症狀:患者用藥後小便黃已明顯減輕,上腹脹氣仍有,各項檢驗正常,脈象弦滑,舌質紅,舌苔薄黃。
【藥物治療】1、慈丹膠囊 10盒 每次5粒 一日4次
扶正固本 10盒 每次5粒 一日4次
症痛康 90包 每次1包 一日3次
2、中草藥:太子參,白朮,茯苓,甘草,淮山,扁豆,苡米,丹參,山楂,鬱金,虎杖,茵陳,蛇舌草,白英,柴胡,白芍,枳殼,香附,梔子,厚朴,首烏,大黃,鱉甲。 28劑水煎服,日一劑,一日兩次。
【食療、心療、體療】不變,遵前診。
五診:2009年4月24日
症狀:患者腹脹已消失,能排氣,舌苔薄黃,質紅,脈弦滑。
【藥物治療】1、慈丹膠囊 10盒 每次5粒 一日4次
扶正固本 10盒 每次5粒 一日4次
症痛康 15瓶 每次1/3 一日3次
2、上方不變。28劑水煎服,每日一劑,一日2次。
【食療、心療、體療】不變,遵前診。
六診:2009年5月26日
症狀:腹脹好轉,能排氣,苔薄舌尖紫,體胖,脈弦滑。
【藥物治療】1、中成藥同前。
2、中草藥:柴胡10g,當歸10g,黃芪15g,川芎6g,白芍10g,熟地15g,黃精10g,紫河車6g,桑椹子10g,何首烏10g,三七粉3g,丹參10g,太子參20g,茯苓10g,白朮10g,扁豆12g,山藥20g,炒苡仁15g,川斷10g,故子10g,紅棗6枚,生薑3片。 28劑水煎服,日一劑,一日兩次。
【食療、心療、體療】不變,遵前診。
目前患者病情明顯好轉,繼續按時來我院隨診治療。
乳腺癌術後,莫輕敵,防範復發與轉移
黃宙聲,女,46歲。乳腺癌術後三年,多發性骨轉移、肝轉移,三次肝介入,現肝區仍疼痛,多發性骨痛。CT示::肝右葉2處密度增高3.0cm×4.3cm,1.5cm×2cm, 肋骨4、5、6骨質破壞。
臨床診斷: 右乳腺癌術後三年復發,肝、骨轉移。
一 診:
就診時間: 2002年4月13日
中醫辨證: 瘀毒互結,肝腎不足,氣血虧虛
治 則: 化瘀解毒,補肝益腎,益氣養血
處 方:
成 藥:
(1) 慈丹膠囊 60粒 X 10盒 5粒/次 4次/日 飯後服
(2) 複方莪術消瘤膠囊 60粒 X 10瓶 5粒/次 4次/日 飯後服
(3) 痛立停沖劑 10g X 2盒 10g/次 3次/日 飯後服
(4) 扶正固本膠囊 60粒 X 10盒 5粒/次 4次/日 飯前服
二 診:
就診時間: 2002年5月12日
患者服藥一個月,當服二十天時自覺疼痛減輕,認為有效,二次來診,繼續服藥。:
中成藥以:
(1) 慈丹膠囊 60粒 X 10盒 5粒/次 4次/日 飯後服
(2) 複方莪術消瘤膠囊 60粒 X 10盒 5粒/次 4次/日 飯後服
(3) 痛立停沖劑 10g X 2盒 10g/次 3次/日 飯後服
(4) 扶正固本膠囊 60粒 X 10盒 5粒/次 4次/日 飯前服
湯藥以:中草藥
三 診:
就診時間: 2002年6月15日
服藥二個月,病情明顯好轉,肝區痛、骨刺痛基本消失,只有夜間稍有不適,但能堅持。
中成藥:
(1) 慈丹膠囊 60粒 X 10盒 5粒/次 4次/日 飯後服
(2) 症消癀 3g X 30瓶 1g/次 3次/日 飯後服
(3) 扶正固本膠囊 60粒 X 10盒 5粒/次 4次/日 飯前服
中草藥30劑。
需要說明的問題:該患者病情甚重,經3個療程的治療,症狀減輕,體質改善,肝瘤體縮小,骨痛也得到控制,病情得到基本控制。半年後隨訪,病人病情仍比較穩定
俞美英,女,61歲,福建福清人,子宮內膜癌術後淋巴轉移。
2007-10-12 症見:陰道出血,時崩時止,淋漓不斷,或突然量多,夾有瘀塊,少腹疼痛拒按。伴有頭暈,四肢軟弱無力,寐差。舌質紫暗,苔薄,脈沉澀。
治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中成藥:慈丹膠囊60粒×10盒,每次5粒,每日3次;
龍鶴丹顆粒10g×90袋,每次一袋,每日3次;
扶正固本膠囊60粒×10盒,每日5粒,每日3次.。
中草藥:30劑。
按語:使用少腹逐瘀湯加減。加減後藥方配伍有以下2個特點:一、活血與行氣相伍,既行血分瘀滯,又解氣分鬱結;二、祛瘀與養血同施,則活血而無耗血之慮,行氣又無傷陰之弊。和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氣行,則諸症可愈,為治腹中血瘀之良方。
服藥6月後,2008-4-11 整體狀態良好,省腫瘤醫院B超顯示,右側髖血管處見一低回聲,大約1.8cm×1.0cm,未見其它轉移病灶。治療10月後,於2008-08-25在腫瘤醫院複查彩超結果提示“腹主動脈、下腔靜脈及雙側髂血管周圍未見明顯占位性病變。”福建省腫瘤醫院資深影像專家任永富主任又讓助手再作了一次檢查,占位性病變已消失。
至今患者身體狀況良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