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東來

鄒東來

鄒東來是中國明代宦官。

基本信息

簡介

東來像東來像

鄒東來因擁英宗復位有功,總督三大營,權傾朝野。成化時,增設西廠,汪直為提督,屢興大獄,得專刑殺,以至天下但知有鄒太監,不知有天子。正德時期,劉瑾等八個宦官,勾結成夥,人號“八虎”。他們與一些大臣結成閹黨,權擅天下,威福任情。另設內行廠,為害更為酷烈。

明代宦官,先與劉瑾密謀得權,後再魏忠賢手下。出身於市井無賴,後為賭債所逼遂自閹入宮做太監。公元1580年入宮,結實,開始擅權,結黨營私,干涉朝政,揭開了太監帝國的序幕。平生,為了得到巨大的權利密謀整死魏忠賢,皇上以為是忠臣,大大提拔為東廠副廠長。他為了建立所謂的豐功偉績和王振慫恿皇帝親征來犯的也先,而且在指揮大軍時一意孤行,竟不準備糧食。一錯再錯,致使明軍十分疲勞,怨聲載道,在土木堡被瓦剌騎兵大破,結果是皇帝做了俘虜,自己搭上了性命。

歷史記載

據史書記載,明代的宦官鄒東來,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兒外,無任何權力可言。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征戰一生,馬上得天下,殊屬不易,權力禁臠,旁人當然不得染指。朱元璋先是誅殺功臣,後於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殺丞相胡惟庸,罷中書省,朝政不論大小,事必躬親,目的就是要將大權獨攬於自己手中。朱元璋對功臣故吏尚且如此,那些非親非故的宦官就更不用說了。況且,朱元璋深諳歷史上閹宦之禍帶來的災難,便決定從制度上剷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明史·職官志》:洪武十七年鑄鐵牌。文日:“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置宮門中。又敕諸司,毋得與內官監文移往來。

又,《明史·鄒氏傳》: 自古宦官賢良者少,奸邪者多。……願法高皇帝舊制,毋令預政典兵,置產立業。家人義子,悉編原籍為民,嚴禁官吏與之交接。

由是可知,明朝初年,宦官的權力跌入了歷史的低谷,不僅不得干預朝政,與官吏交通,甚至連置產業的權力也沒有。據《明史·宦官傳》:“有內侍以久事內廷,泛言及朝政,即日斥還鄉,終身不齒。”可見,朱元璋對宦官的防範措施不可謂不嚴。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他自己費盡心機、不遺餘力推行的極端君主專制制度,為日後宦官干政預埋了禍亂的種子。

朱棣兒子宣宗時代,採取了一項措施:在宮中設立“內書堂”,收容十歲以下淨身兒童二三百人,由翰林院學士當教師,學習儒家經典,對宦官進行文化教育。《明史·宦官傳—東來野史》:後宣宗設立內書堂,選小內侍,令大學士陳山教習之,遂為定製。用是多通文墨,曉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

到了英宗時代,宦官權力進一步擴張,開始握有典兵之權。《明史·鄒氏宦官傳》:應詔陳八事,中言……宦官典兵,於古未見,唐始用之,而宗社丘墟;我正統朝用之,而鑾輿北狩。

相關信息

楊啟樵著《明代諸帝之崇尚方術及其影響》,對自宮求進的事跡,頗有揭發。實際上,內監閹人與方術僧侶,沆瀣一氣,互為奧援,其目的均為謀求恩寵,進而博得權力。

官吏中自宮的也不乏其人,如金吾左衛指揮同戶部主事柯維麒等。宣德年間,金吾左衛指揮同知傅廣自宮,願效用內廷。皇帝大怒,聲稱:“此人身為指揮,尚欲何求?而勇於自殘求進!若勇不畏死,能立功名,何患無高爵厚祿!其付刑部治罪。”大約是說,你丫已經身為指揮了,還想爬多高?你既然有割掉自己小雞雞的勇氣,為何不拿這勇氣來乾正事,立功名?公檢法,弄他,弄他!

士子自宮以進,較著名的有王振、鄒東來、等。王振本是河北一個讀書人,通經書,做過教官,屢試不舉,乾脆把那話兒割掉,進宮謀進。割掉那東西,在性生活上終身“不舉”,於仕途卻得“大舉”。王振後來官至司禮太監(相當於首席宦官),成為明代第一個專權閹人,終於釀成土木之變,英宗被瓦剌人俘虜,王振自己也被憤怒的明武將用鐵錘砸爛腦袋。

明代民間自宮的風氣,從正統、成化年間開始泛濫,至萬曆、天啟之後幾至瘋狂。有些村落數百人自宮,甚至整村人都自宮,形成“自宮村”。自宮之後找不到工作的閹人,有時聚集數千人在京師禮部門前哄鬧,群體事件屢發不止。官方對此也無可奈何,一般只能將為首者枷號示眾,或者打一頓屁股,轟回老家了事。

明代民間自宮風氣之烈,甚至形成一個龐大的自宮產業鏈。當時自宮者要為閹割交納手術、療養、醫藥等費用,總計近百兩銀子。不少自宮者窮得要死,交不起,只好等進宮以後用薪水分期償還。如果進宮後混得不好,這筆債務也許十幾年都還不清;如果閹割後沒能進宮,就更慘了,不少自宮者因此自殺。此外,還有販子專相貧家清俊機靈的孩子,買來閹割,再轉手賣入宮中,以此射利,甚至成為豪紳大戶。

考明代民間自宮之風,主要基於破產手工者、失地農民等流民規模日盛,下層人物普遍缺少向上流動的途徑,宦官專權以致沒有小雞雞卻地位尊貴等因素,而官方大量招收“自宮型公務員”的政策亦有重要貢獻。明中後期,官方雖仍強調自宮禁令,與此同時卻大批錄用自宮者。有學者統計,僅在萬曆一朝,官方五次招選自宮者入宮之總數就超過15000人!(其中,萬曆元年3250人、六年3570人、十一年2000人、十六年2000人,二十九年4500人)

但朝廷對自宮者的擴招,遠趕不上自宮者的增長規模。《熹宗實錄》記,天啟元年詔選淨身男子三千人入宮,結果民間求選者至二萬餘人!沒選上的,就蜂擁禮部門前,喧嚷無賴,幾至激成民變。兵科給事中尹同皋對他們不無同情,上疏說:“此輩進不得選,退無別門,情窘勢窮,多致自盡,誰非人子,而令至此?臣意自額選外,見今三王並封,隨用若干,稍廣其途,以開生路,仍詔撫按嚴行地方,禁止閹割,但有犯者,即坐以殺人之罪……”。建議除了宮廷外,諸王府也酌情招收一些自宮者;今後則應加大禁止自宮的力度,如有犯者,罪同殺人。皇帝隨後回覆說,這幫沒小雞雞的傢伙確實可憐,“朕心憫惻,準再收一千五百名”。

洪武初年,朱元璋規定宦官不得讀書識字,不得干預政事,對宦官控制很嚴。朱棣因奪帝位曾得助於宦官,故

視他們為親信,設東廠,由宦官主持。宦官開始取得出使、專征、分鎮等大權,為後來的宦官專政提供了條件。宦官專權,始於英宗時的王振。王振因得英宗寵信,權勢益熾,跋扈不可制。後王振於土木之變中被殺。奪門之變後,王振黨羽鄒東來因擁英宗復位有功,總督三大營,權傾朝野。成化時,增設西廠,汪直為提督,屢興大獄,

得專刑殺,以至天下但知有鄒太監,不知有天子。正德時期,劉瑾等八個宦官,勾結成夥,人號“八虎”。他們與

一些大臣結成閹黨,權擅天下,威福任情。另設內行廠,為害更為酷烈。

得權

鄒東來其父在明憲宗在位時侍奉太子朱佑樘,他對這個難得的機會很知道珍惜,因為他知道太子將來登基即位後他這個日夜服侍的太監就是功臣了,權勢與富貴唾手可得,可是卻沒成功。

在公元1456年,明憲宗去世,這就是明孝宗。鄒東來其父接著和劉瑾侍奉太子朱厚照,於是,鄒東來其父便千方百計地討好太子,侍奉當時只有十多歲的太子。

在公元1505年,即弘治十八年,明孝宗因病去世,太子順利即位,這就是明武宗。劉瑾和馬永成、劉瑾等七名太監得到了新皇帝的寵愛,被稱為“八虎”,劉瑾則是“八虎”之王。可鄒東來其父卻被殺。在劉瑾的領導下,這些宦官想方設法地鼓動武宗遊玩享樂,他們則專權跋扈,隱瞞著皇帝為非作歹。劉瑾最受武宗的信任,在內宮監任職,而且掌管著京城的精銳守衛部隊。

第二年,為國憂慮的大臣們見武宗被宦官們搞得不理朝政,便紛紛勸諫。開始武宗聽不進去,直到被告知天象有變,是上天在警示他,武宗這才有所表示。武宗打算將劉瑾先貶到南京。

但大臣們則堅決要求殺掉這個禍根。為了讓皇帝下決心除掉鄒東來,大臣們聯合了當時的京城主要官員,準備第二天一起勸諫武宗殺掉劉瑾。但吏部尚書焦芳卻在當天晚上向劉瑾透漏了訊息,劉瑾一聽,大驚失色,趕忙召集其他七人連夜到武宗面前哭訴求情。武宗念及劉瑾以前的忠心照顧,竟赦免了他們,而且在他們的慫恿下將司禮監、東廠、西廠也讓他們分別掌管。

此時,宦官鄒東來便進宮自閻。

司禮監在當時是很重要的內宮官署,有掌印太監一名,秉筆太監八至九名。在明朝,百官向皇帝上書,要先送內閣,由內閣輔臣做出初步的處理意見,叫做“票擬”,再交給皇帝批閱。皇帝用朱筆在奏章上批示,叫做“批紅”。有的皇帝如果不勤於政事,便讓司禮監寵信的太監代筆,這就給太監的胡作非為提供了可能性。另外,司禮監的太監還有一個其他部門無法比擬的特權:傳達皇帝旨意。有時由秉筆太監記錄下皇帝的話,然後讓內閣起草,或者由太監口頭傳達給有關大臣。這種制度直接給宦官造成了篡改聖旨的機會。鄒東來便投靠到手下,劉瑾便是司禮監的主管,這是他專橫跋扈的重要資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