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寶良

鄒寶良

鄒寶良是土生土長的礦山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華全國攝影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平煤礦區攝影協會副主席、《攝影日報》特約記者、現供職內蒙古赤峰市平煤房產管理中心副主任.工作之餘對攝影藝術傾注了全部心血,自費攝影二十餘載,其中有100多幅作品在全國各級展覽中獲獎。有1000餘幅作品發表在全國各級報刊上。

基本信息

代表作

代表作《冬季套馬》榮獲第十四屆佳能杯>攝影大賽二等獎,《雪域狂舞》入圍2007年美國>全球攝影大賽,《冬捕》榮獲中國首屆“農村風貌”攝影大賽金獎;榮獲‘玉龍杯’全國攝影大賽銀牌獎。《夕陽牧戀》入選上海國際影展;《情系礦山》榮獲內蒙古第十八屆攝影藝術展銀牌;《草原風光》榮獲“山莊杯”全國旅遊風景名勝藝術展銀獎:作品《黃昏》代表文化部社文司,赴世界35個國家展出。入展第八屆上海國際藝術節走進大草原攝影展.《太陽神》被中國礦業攝影大賽組委會選送德國展出;>和>入選中國民間體育大展並收藏,奧運會期間在北京展出]2000年榮獲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攝影藝術創作最高獎---- “銀鷹獎”。2008年元月內蒙古衛視《尉藍的故鄉,時代影像》對其進行專訪。

貢獻

鄒寶良業餘愛好攝影20多年,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多年來,他勤奮創作,碩果纍纍,在攝影藝術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人民日報》、《中國攝影報》、《大眾攝影》等國家級報紙雜誌發表作品上千幅。2003年,由於在攝影方面的突出貢獻,他被內蒙古自治區文聯授予攝影創作最高獎——銀鷹獎。

發展

攝影之路

鄒寶良最初接觸相機是在部隊,那時,他給新兵連的戰友們拍照,這使他對攝影著了迷。1983年,鄒寶良退伍後,被

分配到平莊古山礦當團支書兼通訊員。是平莊礦工報為他提供了創作平台,當時,報紙版面比較單調,而鄒寶良圖文並貌的形式卻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隨著作品的不斷見報、讀者的不斷好評,鄒寶良也對他的攝影之路堅定了信心。鄒寶良家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曾是他創作的基地,煤棚、菜窖,甚至廁所。只要一有時間,鄒寶良就到礦山進行拍攝,回到家便一頭扎到暗房裡。對於礦山每班輪換的時刻表,鄒寶良銘記於心,每當工友們下井,他總是有著說不出來的牽掛,一看到工友們平安上來,他立刻用相機將自己的喜悅之情記錄下來。

情系礦山

礦山是鄒寶良生長的搖籃,也是他進行創作的沃土。2008年1月,鄒寶良創作的“粉塵工人”系列照片,在全國“馬克菲杯攝影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作品給了人們很大的震撼,人們不免對“礦工”產生了疑問,而鄒寶良創作的初衷,正是想讓更多的人來關注礦工,走近礦工的生活。鄒寶良告訴記者,很多在礦區周邊的打工者都來自偏遠山區,在這個弱勢群體裡,每個人背後都有著酸甜苦辣的故事,雖然收入微薄,但他們卻很知足,不怕苦不怕累,起早貪黑地工作,這讓鄒寶良感到十分欽佩。在與礦工的接觸中,鄒寶良想到通過相機來把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於是他深入到礦山的各個角落,追逐著他們的身影,用鏡頭捕捉下了他們勞動的瞬間,帶給人們意想不到的震撼。

走出礦山

在鄒寶良的眾多作品中,除了記錄礦山之外,他也走遍大江南北,用自己的獨具慧眼揭示了大自然的美,茫茫草原、壯美河山,都有他的足跡,他用一個個精彩瞬間,一個個生動形象,將美的影象傳遞到人們的內心世界中,而這些作品都來源於他對生活的熱愛,對礦山的執著。工作之餘,鄒寶良還是不忘放下手頭的工作,背著相機到礦山周圍走一走,是礦山創作給了他走出礦山的視角,也正是礦山的故事讓一個平凡礦工的生活變得不同凡響。

作品

賽駱駝是蒙古族的傳統競技項目之一,舊時,牧民在放牧和馱運等生產活動中多數騎駱駝,後來騎駱駝逐漸發展為民間的一項體育活動-----賽駱駝。每逢春節那達慕的時候便舉行這一活動。
駱駝是牧民心愛之物, 它象徵著主人的尊貴和富有。 它就像城裡人餵養的寵物一樣, 是牧民的寶貝。 為了一年的比賽,主人對駱駝也是百般的照料,精心呵護,以致備戰。
賽駱時,賽手不分男女身著艷麗的蒙古服裝,騎在駝背上,在起跑線排成一行。裁判員發令後眾多騎手揮鞭驅馳駱駝疾跑。賽程一般為五至六公里,以先到達終點為勝。別看駱駝形體笨拙,一旦奔跑起來卻是疾如飛馬,引人入勝。

[2] 煤業網

[3] 鄒寶良攝影網

著名的攝影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