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牙皂

鄒城牙皂

鄒城特產牙皂,為豆科落葉喬木,5月開黃色蝶形小花,10月左右莢果成熟,因形如豬牙,又名豬牙皂,表面呈紫棕色或紫褐色。主要藥用於開竅祛痰、解毒等,是珍貴的中藥材,同時又是緊缺的出口和化工原料;把它搗爛,當肥皂洗衣用,效果比肥皂還要好。

特產簡介

山東鄒城牙皂為豆科落葉喬木,5月開黃色蝶形小花,10月左右莢果成熟,因形如豬牙,又名豬牙皂,表面呈紫棕色或紫褐色。梁·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即有:“皂生魯·鄒縣,如豬牙者良。”是山東的地道藥材。在鄒縣多有栽培,以大皂莢為砧木,嫁接繁殖。豬牙皂枝幹無針刺,莢果小,彎如豬獠牙,圓肥肉厚,無或偶有種子。主要藥用於開竅祛痰、解毒等,是珍貴的中藥材,同時又是緊缺的出口和化工原料;把它搗爛,當肥皂洗衣用,效果比肥皂還要好。

鄒城牙皂鄒城牙皂

藥用部位

不育果實

藥材性狀

乾燥莢果呈圓柱形,略扁,彎曲作鐮形,長5~10厘米,寬5~12毫米。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蠟質粉霜,擦去後有光澤,並有細小的疣狀突起及線狀裂紋,腹縫線突起呈棱脊狀,背縫線突起不顯著而有棕黃色縱紋。頂端有鳥喙狀花柱殘基,基部具果梗殘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外層棕黃色,中間疏鬆黃白色,中心較軟,有淡綠或淡棕黃色的絲狀物與斜向網紋,縱向剖開可見排列整齊的凹窩,很少見種子,偶有發育不全的種子。臭微,有刺激性,嗅其粉末則作噴嚏,味先甜後辣。以個小飽滿、色紫黑、有光澤、無果柄、質堅硬、肉多而粘、斷面淡綠色者為佳。

別名

皂莢、雞棲子、豬牙皂角、牙皂、烏犀、小皂、眉皂、小皂莢

主要產地

主產:山東鄒城,四川、貴州、雲南、山東。此外,陝西、湖北、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蘇等地亦產。

採收加工

秋季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性味歸經

溫;辛、鹹;歸肺、大腸經;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痰開竅,散結消腫。用於中風口噤,昏迷不醒,癲癇痰盛,關竅不通,喉痹痰阻,頑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結;外治癰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摻或調敷;吹鼻;熬膏;燒煙薰。

禁忌

該品辛散走竄,性及銳利,體弱者、孕婦及咯血、吐血患者禁用。

臨床套用

1、用於寒濕壅滯、胸悶喘咳、痰多而咯吐不爽者。皂莢有強烈的袪痰作用,治濕痰壅滯、咯吐不爽者,可單用本品焙乾研末,用紅棗煮湯調服;也可配合半夏、萊菔子等同用。
2、用於猝然昏迷,口噤不開,以及癲癇痰盛,關竅阻閉的病症。皂莢辛散走竄,外用有通關開竅的功能。治猝然昏迷,口噤不開屬於實閉之症者,可配合天南星、半夏、細辛、薄荷、雄黃等藥研末,吹鼻取嚏,以促使甦醒。
3、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對堇色毛癬菌等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4、其皂甙能使陰道滴蟲胞漿膜變薄,胞漿暴露而致蟲體潰滅。
此外,皂莢熬膏塗瘡腫(未潰者),有退腫的功效。
中藥歌訣】牙皂味辛,通關利竅,敷腫痛消,吐風痰妙。
【譯註】牙皂味辛鹹,性溫,有小毒。辛竄行散溫通,有開竅的作用,可以作為催嚏藥,並作為催吐藥,能吐風熱痰涎,治突然昏迷、痰涎上涌,或中風痰多、神昏不語等症,可研末吹鼻取嚏或溫水調灌取吐。此外,本品研末外敷,有消癰腫止痛功效。以其祛痰之功,可治頑痰阻肺、咳喘痰多。
【套用】治猝然昏迷,口噤不開,屬實閉證者,以之配伍細辛、天南星等研末,吹鼻取嚏,以促使甦醒。對於濕痰壅滯,咳吐不爽,胸悶喘咳者,可單用本品為末,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用紅棗煮湯調服;也可與半夏、萊菔子等同用。此外,皂角熬膏塗瘡腫(未潰者)有消腫作用。
【用量】1.5~3g.
【使用注意】內服本品劑量不宜過大,過量則易引起嘔吐及腹瀉。
【現代研究】本品含三萜類皂甙、鞣質、蠟醇、廿九烷、豆甾醇等。有祛痰、催吐、致瀉等作用。
【附方】
通關散牙皂、細辛,用於中惡實閉、口噤不開。
【按】本品形狀象豬牙,所以又名“豬牙皂”,功用與普通大皂角一樣。
【不良反應】所含皂莢甙有毒,故用量過大,誤食種子或豆莢,以及注射用藥均可致毒性反應。初感咽乾、腹脹,繼而噁心嘔吐、煩躁不安、水樣腹瀉。並有溶血現象,出現面色蒼白、黃疸、腰痛、血紅蛋白尿及缺氧症狀,同時有頭痛頭暈、衰弱無力,嚴重者脫水、休克、呼吸麻痹、腎衰而致死。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中毒早期應立即催吐、洗胃、並口服牛奶、蛋清以保護胃黏膜,必要時導瀉;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有溶血徵象者,應以碳酸氫鈉鹼化尿液,嚴重者輸血、給氧、酌用激素,並做對症處理。中藥以生薑9g、香薷9g、赤芍9g、烏藥9g、羌活9g、大腹皮12g,水煎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