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綜合症

鄉愁綜合症

隨著中國一線城市的快速發展,房子、工作、戶口、教育等問題成了生活在大城市裡的外省市年輕人所不能承受之重。曾經的優越感、歸屬感、安全感齊齊消褪,都市光環黯然失色,壓力大、強度高、焦慮多一同抬頭,“鄉愁綜合症”暗流涌動。在這種一線城市中的“鄉愁綜合症”,不僅僅是一種‘症狀’,更是一種情緒。

產生原因

房價

1房價遠比工資漲得快的今天欲望與現實衝撞中被扭曲的人性。不是高房價綁架了我們,而是資本時代欲望不斷被激發、現實卻永遠得不到滿足,讓人本身近乎歇斯底里的病態。

按照2010年2月的房價計算,買一個90平方米的房子,在廣州平均需要107.7萬,在北京需要169.5萬,而在深圳則需要217.8萬。同期一家網站對廣州白領的生活狀況調查顯示,2000—4000元是廣州白領比較主流的工資水平。收入略微向高估計,如果按照稅後5000元實收的月薪,一年的收入6萬計算,不吃不喝,在廣州工作18年後可以購買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但在北京需要28年,在深圳需要36年。

身份歧視

2010年3月,有一對夫妻最近在申領結婚證時遇到了麻煩,人才市場上要求婚後戶口必須遷出,但房子竟然不能落戶。就在兩個人還在為戶口忙碌的時候,她懷孕了,孩子的身份又立刻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另一個朋友,小孩4歲,接近讀國小的年齡,戶口依舊難落到廣州,難以享受公立的義務教育

壓力

工作節奏過快和工作強度過大也嚴重地傷害著都市青年人。調查顯示,近八成白領飲食睡眠沒有規律,每天感覺比較疲倦;而主流城市白領處於過度疲勞狀態的接近六成,35—50歲的高收入中年白領群體機體老化速度較快,“生理年齡”超齡趨勢明顯加快,平均超過“自然年齡”10年左右。

經濟對身體的傷害是一個方面,對心理的傷害是另一個方面,焦慮和抑鬱頻頻騷擾新移民。不少人形成習慣性的焦慮症。在中國一線城市高壓生活的映襯下,白領們談論中的中小城城市的生活,總不免多了一層田園美感。

矛盾心理

發展機會少

京滬深穗白領的工作壓力和強度均高於其他城市,以北京的工作負荷量最高,上海緊隨其後。15%的白領感受到“工作耗竭”的狀態,68%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與工作壓力相關的身心症狀,年輕白領出現耗竭的程度高於年長者,女性高於男性。京滬深穗白領的工作壓力和強度均高於其他城市,15%的白領感受到“工作耗竭”的狀態,68%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與工作壓力相關的身心症狀。

如果說逃離北上廣,僅僅是離開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超級都市,轉到珠三角長三角或者環渤海經濟區這些地方去發展,也許還有幾分可行性,但是如果還是像過去那樣,去內地和邊疆發展,則基本上行不通。行不通不是因為害怕艱苦,迷戀大城市,而是那些地方大體上沒有發展的空間。一個非常明白的事實是,無論什麼人,要想在市場上找機會,還得去發達地區,不僅農民工打工如此,大學生打工也是如此。

再上升壓力

而事實上,很多的新移民已經無法再返回那個曾經熟悉的都市和鄉村,不管他目前如何艷羨和渴望。回去的“面子尊嚴”倒在其次,就職業空間而言,回家重新發展又將面臨自己同齡人為領導的晉升“天花板”。被經濟大潮挾裹拋起又被經濟大潮拋離的一代“人才”,就這樣不得不面對著“回不去”的尷尬。

下一代教育

現在中國集全國之力,建設這幾個大城市,維護這幾個大城市的運轉。以至於大部分的資源和機會都被集中到了那幾個大城市裡,擠出效應下,二三線城市裡的機會少的可憐。於是出現了這樣的民諺:城市像歐洲一樣,農村像非洲一樣。即使回去了,到了下一代,他們依然也會面對同樣的困境。為了尋找更多的機會來到大城市,但是卻因為同樣的原因陷入是否回去的掙扎中。

解析

理想

自亞里士多德說:“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與其勸青年別去大城市,不如想想怎樣讓我們的城市更適合人們生活。自亞里士多德說:“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與其勸青年別去大城市,不如想想怎樣讓我們的城市更適合人們生活。

現在幾乎中國最優秀的資源,都被集中到了那幾個大城市裡。就業行政教育資源等都被少數的城市擠占。而這必然造成國人趨之若鶩,因為只有到了大城市裡,才能享受到那些便利。可是,當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大城市的時候,卻看到城市的管理者們緊閉大門,甚至把門檻提得很高很高。雖然他們占用了絕大多數的資源,但是並沒有容納下絕大多數人的理想。

堅守

城中村內環境雖然不好,但是它們擁有讓人不可抗拒的優勢——低廉的價格,因此城中村自然成了許多收入微薄的外來人員最佳聚居地。隨著推土機進入各村的時間越來越近,“蝸居”在此的外來人員不得不為自己另尋出路。他們在此工作不僅養活自己,而對於這個城市,意味著他們正在為這座城市的發展貢獻出了自己所有的力量。但是在沒有相應廉租公寓可以選擇的情況下,他們到哪裡堅守呢?

尊嚴

生活條件差一些,工資收入低一些,這些困難都不足以讓人們退縮。但是,倘若一個城市存在嚴重的就業歧視,動輒對外來人員刻意抬高就業門檻,這將輕易地擊敗他們的信心底線,使他們不得不黯然面對灰色的人生。關鍵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要結婚生子,孩子要上學,父母要看病、養老,未來又在哪裡如何實現人生價值,讓生活變得更幸福、尊嚴,這恐怕遠非轉變一下就業觀念、調換幾個就業場所能實現的。

網友熱議

網友abcdneng:“鄉愁還不是最主要的,面子才是最主要的,如果我們能跟鄉親多多交流,讓他們明白出門在外的苦與樂,如果我們的父輩能夠開化一點,如果所謂的精神文明建設能夠不為小部分人所演繹,如果故鄉能夠擁有更多少的各種資源,如果我們的社會不是那么有特色,我們也許不用鄉愁。”

網友puyd :“如今大部分人開始麻木了,就像掉進井裡面的老鼠一樣不停往岸邊爬,但又抓不住什麼,雖然自己已經很努力但是最後自己還是這么都得不到,要么死亡,要么把自己變成水老鼠,整體喝水度日,到最後還是死去。結果都一樣,無聲無息的死去,就像沒有活過一樣。”

網友春曉鳥語花:“頭髮斑白,情歸何處?離開校園奔波半生,情以何堪?於家不孝,於己愧對妻兒老小,單一記掛集體戶口是往年的夢,如今沒房子、沒田地、沒積蓄,收入水平只能維持在每天的開支上,望鄉是心中的結,,《離家的孩子》唱著《雁南飛》聲聲催,直把心揉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