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交換

進行郵票交換,從大的方面來說,主要是兩種形式,其一是到民間郵票市場,通過買賣進行交換;其二是進行以票換票的交換。

郵票商品化

進行郵票交換首先涉及到中國郵票商品化的問題。郵票同其它商品一樣,必須能夠交換,有交換價值,它才能具有更大的保存價值。道理很簡單,一種物品若只有使用價值而無交換價值,使不叫商品,郵品無疑是商品,因為,郵票在設計印刷、發行過程中投入了許多活勞動和物化勞動,同時它一出廠就進入交換,銷售給廣大居民使用,並銷售給廣大集郵愛好者。另外,集郵本身也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集郵必須具有較高的文化索質,必須進行細心地整理與保存,鑑別和欣賞。所以,郵票經過了集郵的過程,郵票價值就提高了。總之,廣大的集郵愛好者在集郵過程中,付出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以及生產郵票的物化勞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均有增值作用,也是一
種商品生產。但是,集郵品的價值,要得到社會承認,就必須進入市場交換,只有完成交換,集郵愛好者注入的勞動,才成為社會勞動,價值才能得到實現。因此,我們說,廣大集郵愛好者,到民間郵票市場,通過買賣,購得自己所需郵品,賣出自己所要賣的郵品,是郵票交換主要方式之一。

方法

以票換票的交換方法,從經濟運行原理上看也是很合理的。簡單說來,就是以貨易貨,互通有無,就是甲地把乙地所缺貨物運到乙地去,乙地把甲地所缺貨物運到甲地去,彼此交換,就滿足了兩地的需要。郵品也是如此,甲國所發行的郵票乙國不會發行,乙國所發行的郵票甲國不會發行,因此,各國的集郵愛好者就有相互交換郵票的必要。那么,以票換票的方式之一,就是同國外集郵人士交換郵票。對方遠在異國,對方國家的郵票體系往往和本國完全不同,在本國認為極為普通而不值錢的郵票,如果送到了國外,而對方取得之後,可能會格外喜歡,視為佳品。長期交換,彼此間的交換材料就會十分豐富。這樣的例子在集郵界是極常見的事。當然,和外國朋友交換郵票不是每一個集郵愛好者都有條件辦到的。多數人是在國內同自己的老同學、老相識、親友、集郵愛好者進行交換。為了使自己的交換能夠較為順利地進行,集郵愛好者應積極申請加入當地的集郵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