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亭圩鎮

郵亭圩鎮

郵亭圩鎮位於零陵區東北部,距零陵城區20公里。北界冷水灘區,南鄰雙牌縣,東連祁陽縣,西接接履橋鎮和菱角塘鎮,是一個舉步踏四縣的邊界鎮。境內有小水電站6座、農機修配廠、建材廠、竹木加工廠等鄉鎮企業。有中學7所、國小8所、醫療機構11個。境內老江橋村有新石器時代人類聚居遺址,石斧、石刀、石鏟、石椅等。柳宗元的《游黃溪記》指的就是現在的郵亭圩鎮黃江源風景區,這裡群山連綿,峭壁千仞,雲霧蒸騰,高山流水,瀑布飛流,向世人展示黃江源的陽剛之美,是休閒旅遊的聖地。

基本信息

郵亭圩鎮位於零陵區東北部,距零陵城區20公里。北界冷水灘區,南鄰雙牌縣,東連祁陽縣,西接接履橋鎮 和菱角塘鎮,是一個舉步踏四縣的邊界鎮。鎮政府駐太平鋪村,轄太平鋪、百沖、前進、郵亭圩、新街、茅坪、滑石山巋山、淋塘、水月庵、合心、文斗閣、牡羊、三塘、灣里、李家橋、北拱、新江、楊家巷、鵝塘、鄭家橋、梅江、小木口、聯成、拱橋、向家灣、石家嶺、新光、杉木橋、李家沖、蔡家甸、陽東山、花戶橋、井皮洞、林溪、劉家橋、大木源、木斗塘、六甲河、對塘坪、龍皮灣、老江橋、雷家亭、廟門口、黃石坪、細沙頭、桐木沖、大明江、樂塘坪、麻時塘、公龍嶺、小河江、桐梓坪、朱家、馬鞍嶺、楠木源共56個村和太平鋪、橋頭、老街3個居委會。
郵亭圩鎮郵亭圩鎮

歷史沿革

清朝年間,因南街口建有“郵亭”而得名。境內丘陵起伏,西側巋山,似金字塔,黃溪河南來北去,溪流清澈,是古零陵縣發展最早的集鎮之一,又是當時最大的米市。解放初,境內屬五區,共11個鄉;1956年撤區並鄉時並為福田、郵亭圩、集義、梅溪四個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置大同、衛星、光明3個公社;1961年恢復區的建制,為郵亭圩區,轄白塘、集義、郵亭圩、楊家巷、福田、桐梓坪、梅溪、鄭家橋8個公社;1984劃出白塘鄉歸冷水灘伊塘鎮;1995年劃出集義鄉歸接履橋鎮;1995年6月撤區並鄉,將梅溪、鄭家橋、福田、桐梓坪、楊家巷五鄉和原郵亭圩鎮合併為郵亭圩鎮。1998年10月為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新鎮址搬遷至太平鋪村

地勢地貌

全鎮總面積325平方公里,耕地4925公頃,13209戶,53139人。陽明山余脈延伸境內,原始森林資源豐富,山上竹木並茂,山下楠木源、黃江源、大木源、小木源四溪匯於黃溪河,流經祁陽,注入湘江,兩岸土質肥沃,聞名的福田大垌連綿10餘公里,有上、中、下福田垌之稱,盛產稻穀。省屬福田茶場位於全鎮中心,出產九嶷牌茶葉,遠銷國外。永連公路、衡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系通往廣東、廣西的交通要道。鎮經濟中鄉鎮企業和農副產品貿易占有較大比重,年工農業生產總值27328萬元,年財政收入508萬元。
境內有小水電站6座、農機修配廠、建材廠、竹木加工廠等鄉鎮企業。有中學7所、國小8所、醫療機構11個。境內老江橋村有新石器時代人類聚居遺址,石斧、石刀、石鏟、石椅等。柳宗元的《游黃溪記》指的就是現在的郵亭圩鎮黃江源風景區,這裡群山連綿,峭壁千仞,雲霧蒸騰,高山流水,瀑布飛流,向世人展示黃江源的陽剛之美,是休閒旅遊的聖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