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位於南嶺山脈騎田嶺下,湘南粵北交界處。城東北郊有一彎彎曲曲、繞城而過的小河,名叫郴江。共有參觀遊覽點近百處,其中主要遊覽點有蘇仙嶺、三絕碑、義帝陵、五蓋山狩獵場、萬華岩、東江湖、郴州體育訓練基地等。

地理環境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郴州,位於南嶺山脈騎田嶺下,湘南粵北交界處。城東北郊有一彎彎曲曲、繞城而過的小河,名叫郴江。宋時,詩人秦觀被貶湘南,孤居旅驛,作《踏沙行.郴州旅舍》一首,留下"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名句。詞雖哀婉傷感,卻也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自此,郴州之名更為天下人傳頌。

發展歷史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郴州,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以“蘇仙公”為題,將蘇仙傳說記錄下來。於是,蘇仙嶺聞名天下。並有宋秦觀作詞、蘇軾作跋、米芾書寫的摩崖石碑,史稱“三絕”!萬華岩是郴州僅次於蘇仙嶺的景點,是一個巨大的溶洞,長2110米,總面積27000平方米。洞口處岩壁陡峭,一道瀑布從50米高的岩頂飛落,十分壯觀!此外,還有一座頗具神秘感的處所----國家體育訓練基地。在這裡,我們可以一探女排“五連冠”的秘密!郴州的山水風光還有多處勝景。有被稱為“天然樹木園”的莽山,有風光旖旎的兜率岩等等。
郴州旅遊區

郴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郴”字最早見於秦代的典籍中,意思是林中的城邑。漢朝時,高祖劉邦首置桂陽郡,郡治在郴州,從此,郴州便成為南方重鎮,湘南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郴州由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史書記載,項羽曾屠義帝於郴,趙子龍曾大戰桂陽郡,洪秀全曾屯兵郴州。唐宋文人王昌齡、杜甫、韓愈、劉禹錫、秦少游等,均在此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郴州帶來了眾多的古蹟名勝:郴州有號稱“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蘇仙嶺,有風光旖旎的200里“湘南洞庭”——東江湖,有被譽為“第二西雙版納”的莽山森林公園。此外還有義帝陵、湘南起義紀念地等人文景觀。

主要景點

蘇仙嶺風景區

蘇仙嶺風景區位於郴州市城東,海拔526米,周圍景區約1平方公里。蘇仙嶺,原名牛脾山,為五嶺之一騎田嶺余脈,山勢逶迤,樹木蔥蘢,空氣清新。自唐以來被稱為人傑地靈之所。道書列其為天下七十二洞的第十八洞,稱為"天下第十八福地",亦稱"壽山福地"。相傳漢文帝年間蘇耽在此得道,故改名蘇仙嶺。白鹿洞相傳為蘇耽出生之地。蘇仙觀後有一巨石,稱"升仙石",又名"跨鶴台",傳為蘇仙升天處。自白鹿洞至蘇仙觀,有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石階1760級,兩旁古松挺秀,稱為"蘇仙雲松"。山上松枝均伸向西南,傳說蘇母居山之西南,是因蘇耽日夜思念其母,松為之動情,枝葉盡伸向蘇母居處方向,故又稱"望母松"。
從山麓到山頂,蘇仙嶺有桃花居,白鹿洞,三絕碑,景星觀,八字銘,沉香石,蘇仙觀等遊覽、觀賞景點。
桃花居為遊人上山的起點。這裡,面向桃花水溪,背靠蘇仙嶺,周圍綠樹成蔭,翠竹修茂,環境十分幽雅,氛圍甚為寧靜。1978年,在山麓修建了一座別致的庭院,稱為"玉溪山莊"。小溪(即桃花水溪),花窗,粉牆,青瓦,把"山莊"裝點得分外安謐而又富於詩意。它的東頭為遊人休息室,中間是餐廳,西頭則是瞭望台。遊人佇立在瞭望台上,聽著叮咚悅耳的流泉和鳥語,看著遠近蒼翠欲滴的山巒、樹木,不僅心曠神怡,而且宛如置身"仙境"。
玉溪山莊上方的山崖下有一石洞,即白鹿洞。洞口上面,叢林繁茂,藤葛披拂;洞內寬敞,像一座天然大廳;洞頂山岩突兀,怪石猙獰。根據民間流傳的蘇仙傳說故事(白鹿為蘇耽餵奶,白鶴張翅保護蘇耽),洞口塑有大小兩隻白鹿,母子碎步相吻,形象
郴州旅遊區 逼真。在縱貫而下的玉溪之畔,人們還雕塑了三隻白鶴,神態各異,情趣盎然。
白鹿洞上面為赫赫有名的"三絕碑"。蘇仙嶺的"三絕碑",是指宋代詞人秦觀的《踏莎行o郴州旅舍》(詞),大文學家蘇軾為該詞寫的跋,以及著名書法家米芾為該詞石刻寫的字。原來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79年),秦觀(少游)被貶諦到郴州,心中憤憤不平。想到自己屢遭排斥、打擊,便借景抒情,發泄幽怨。於是,就填寫了那首有名的《踏莎行》。
從"三絕碑"再往上攀登,到達蘇仙嶺的絕頂蘇仙觀。蘇仙觀是湖南有名的道觀之一。這是一座宋代建築形式的庵寺,綠瓦朱欄,畫棟雕梁,古松參天,肅穆森然。整個建築為正殿三進,分上、中、下三層;兩邊有偏殿。東北角兩小間房,為抗日戰爭時期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被幽禁的地方,稱為"屈將室"。
從"三絕碑"到蘇仙觀,要走將近兩公里的登山小道。古仆的石砌小道穿行在蒼松翠柏之中,途經兩座青石砌成的小亭,小亭的拱門上方,分別題著"共步雲梯"、"初登仙境"、"仙闕可攀"、"蓬萊在望"等橫額。登臨其境,漫品其味,頗有攀登仙山瓊閣之感。而登上蘇仙觀前眺望,只見群山連綿起伏,仿佛廣無邊際,酷似海浪洶湧而去。蘇仙嶺則宛如飄浮在茫茫蒼海中的蓬萊仙島,使人產生憑空凌雲之感。

蘇仙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蘇仙觀位於蘇仙嶺絕頂,全長82.2米,寬41.5米,後人為紀念蘇耽學道成仙而建。中為正殿,東廂稱南海,西廂稱西海。正殿分三廳,上廳塑蘇仙像,旁一白鶴。中下廳大柱紅,形勢宏偉。殿門額漢白玉石刻有“敕封蘇仙昭德真君”9字,飾以雕梁彩繪。殿下有坪,沿坪有廊,稱觀景迴廊。沿迴廊兩旁分叉石級下,又有一坪,中有清泉池,游魚可數。再下為殿門,橫額“天下第十八福地”。東廂昔有觀世音等佛像。東北角兩小間為1938年愛國將領張學良幽禁處,壁間留有張的題詞:“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這兩間小房,現已闢為“屈將室”,內有張將軍的畫像題詩及歷史圖片、資料。蘇仙觀建築于山脊之上,高聳入雲,給人以“金碧樓台依半空”之感。創建年代失考,“文化大革命”期間曾遭嚴重破壞,1982年按宋代建築式樣修復,殿宇畫棟雕梁,綠瓦朱欄,十分宏偉莊穆。

相山瀑布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相山瀑布位於郴州市白露塘鎮白水村境內,為郴州八景之一。相山瀑布景象極為壯觀:遠望,蒼岩翠壁中,“一條界破青山色,瀑布長如白練飛”,宛如一幅綺麗的山水畫;近觀,瀑布從兩百多米高的懸崖上飛瀉直下,落地激起千層浪,發出巨雷般的轟鳴,氣勢雄偉磅礴。若是雨後放晴,紅日偏西,飛瀑映日,生七彩長虹,壯麗無比。宋時,畫家王茂悅來郴州遊覽,曾取瀑布入畫,作《郴州白水奇清圖》一幅,寫盡了相山瀑布的壯觀景色。知州范廷謀有詠相山瀑布詩,寫得更為形象:“畫面蒼崖鎖翠微,萬山攢動一泉飛。凌空卷雪天邊落,歷亂奔雷澗底歸。似練平鋪凝暮靄,如銀閃爍映斜暉。當年採藥人何處,但覺清冷沁客衣”。

南塔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南塔位於郴州市文明山頂。南塔建於何時,尚無考證。北宋詩人阮閱在郴州百詠中有南塔詩云:“江岸南峰對石城,憎房高在亂雲層,台前 天闊秋月多,塔上風微夜有燈”。可知北宋時已有塔。
現存塔是清乾隆八年(1743)重建的。高七層,塔身呈八方形,八方中惟東南西北四面有巷門。五層以上為假巷門,塔身夾牆中有石級螺旋上升,可登至四層。各層有雕石突出,支撐檐板。塔上三層轉角斗拱吊有鐵鐘,有風則鳴,聲聞遐邇,故景名叫“南塔鐘聲”。

萬華岩

位於郴州市安和鄉坦山下,距市區17公里。為一大型地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下河溶洞。以洞中石景千姿百態,猶如萬花盛開而得名。洞口石壁如削,氣勢壯觀,一股50多米高的瀑布自岩頂飛流直下,形成銀色水簾。洞口上鐫刻南宋著名理學家張 楷書"萬華岩"三個大字。洞口旁有南宋郴州郡守趙不退《勸農記》碑刻。一條陰河從洞中緩緩流出。乘舟穿簾而過,方能入洞。岩洞規模宏大,主洞全長2245米,總面積27000平方米,一般寬5-20米,最寬處70米;高約10-20米,有的地方達30米以上,總面積0.127平方公里。其中地下河長1550米,其中水面8000平方米,可乘小船遊覽。主洞屈曲幽深,長1800米,洞中石筍遍地,石柱林立,還有一片片大丘連小丘的石田,睦界分明。洞頂鐘乳石倒掛,有的形似“垂花迎賓”,有的如同“鯤鵬展翅”,姿態十分有趣。洞中有各具特色的大廳13個,兩壁石筍石柱密布,石簾石幔層褶,色彩斑讕,形態各異。洞內空氣流暢,終年溫度保持在15-20℃之間,冬暖夏涼。大廳一般可容納數千人。主要景點有巨蟒捕食、玉女垂幃、稻香遍野、雪宮、雙鶴守洞、野豬噬筍、觀音坐蓮、瑤池荷藕等10餘處。
洞口有宋碑一塊,刻有南宋郴州郡守趙不退《勸農記》.南宋著名理學家張南軒題刻在岩頂的“萬花岩”三個大字依稀可見。萬花岩洞口開闊,岩壁陡峭,氣勢雄偉。一股瀑布從50多米高的岩頂飛瀉而下,其勢十分壯觀。入洞口後有一條清澈的地下河沿右壁緩緩流出,乘小船沿陰河逆水而上,行一百餘米,棄舟登岸,便進入主洞。

北湖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地處郴州市國慶北路。唐貞元二十年(805),唐代著名文
學家韓愈曾作《叉魚招張功曹》詩一首,記述他從廣東陽山來郴州待命,當時的郴州刺史李伯康在北湖築了一間亭子,邀其在北湖泛舟叉魚的經歷。後人為了紀念韓愈將亭子加以整修,命名“景韓寧”。現北湖已闢為公園,面積450多畝,遍栽各種樹木花卉。公園深處的人工湖面上,有雅致美觀的水榭亭,亭間迴廊曲繞,與湖對面的六角飛檐亭相映成趣。北湖湖面,碧波蕩漾,一座波浪式單拱橋將湖中的兩個島嶼連線一起,遠眺似西湖的長堤。

白鹿洞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白鹿洞舊稱桃花洞,座落於蘇仙嶺西麓,距桃花居上方不遠處的石崖下。《萬曆郴州志》載:“洞中可容數席,深邃莫知底止”。洞口塑有大小二隻白鹿,母子碎步相吻,體態優美,形象逼真。洞前桃花流水溪上有人工雕塑的三隻白鶴,姿態各異,趣味天成。傳說中白鹿白鶴為蘇耽哺乳禦寒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洞中。附近留有宋代詩人阮閱七絕一首,詩曰:“風馭雲軒鶴羽輕,野麋嘗此望霓旌。當初岩下藏身處,依舊春來草自生。”記述的就是這個故事。

八字銘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八字銘“龍旭霄霽,鶴雲朝騫”八字,鐫刻於蘇仙嶺山頂石壁上。清嘉慶《郴州總志》云:“字徑三寸甚遒古,不著年月姓氏,詢之老僧,相信為唐人手跡。”《湖南通志》載相傳為宋人書。今見八字石側有“隆武丙戌重九日”,左側有“震澤顧超題”。據考證,隆武南明唐王朱聿鍵年號,丙戌即清順治三年(1646),顧超為明遺臣。古人以龍喻君,以雲喻臣。“龍旭”,指南明唐王朱聿鍵有如旭日;“霄霽”,意謂明朝復興如霄轉晴。“鶴雲”指招賢的詔書,“朝”指早晨,“騫”即鳥飛貌,意謂招賢的詔書一下來,英雄豪傑就乘時而起。顧超獨選向南,以表忠心向南明。

東江湖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東江,流經資興市境內的一條河流,70年代末,國家在此修建東江水電站,攔河築壩,形成一座160平方公裡面積的高峽平湖。1992年,湖南省將其正式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使這裡成為湘南最大和最著水鄉特色的旅遊勝地。湖的四周,峰巒起伏,山色凝秀,座座新村散落其間,形成獨特的山鄉水景奇觀。東江湖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終年恆溫23℃一28℃,是消夏避暑的好去處。近年,當地政府投入巨資,修建了一批賓館、療養院和水上摩托艇、降落傘等旅遊接待與娛樂設施,形成了初步接待能力。
東江湖位於資興市境內耒水上游,南接汝城縣邊境。長73公里,水面平均寬1.5公里,最寬處6公里,面積160平方公里。高峽平湖水最深處達148米,儲水量81.2億立方米,相當於半個洞庭湖,故有“湘南洞庭”之稱。為湖南迄今最大的調峰電站--東江水電站大壩關閘蓄水後形成的人工湖。湖周山巒重疊,萬木吐翠,山色凝秀。湖中水灣港汊眾多,島嶼星羅棋布,裝點湖中,格外幽雅。湖雖人造,景則天成,頗有"水碧山奇畫不如"的意境,是湖南省境最大的人工靜態水景之一。

三絕碑

距白鹿洞約100米。它是由宋人秦觀作詞,蘇軾作跋,米芾書寫的一塊摩崖石碑,高50.2厘米,寬46厘米,共11行,每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行8字。史載:秦觀流放郴州後,感傷身世,寫下《踏莎行·郴州旅舍》詞一首,詞云:“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知何處。可堪孤館閉春閒,杜鵑聲里殘陽樹。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蘇軾對這首詞非常賞識,將末尾兩句寫在扇上,後面附了“少游已矣,雖萬人可贖”兩句話,後來同代大書法家米芾把秦詞蘇軾跋書寫下來,史稱“三絕”。又過了100多年,南宋郴州知軍鄒恭附庸鳳雅,命石匠將秦詞、蘇跋、米書纂刻在蘇仙嶺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故有“三絕碑”傳世。1965年春,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遊覽蘇仙嶺,讀了“三絕碑”上的秦詞,“感其遭遇之不幸,因益知生於社會主義時之有幸,乃反其意作一闕”:“翠滴田疇,綠漫溪渡,桃源今在尋常處。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樹。橋躍飛虹,渠飄束索,山川新意無重數。郴江北向莫辭勞,風光載得京華去。”這首詞意境清新,辭情剛健,現用白玉石鐫刻,嵌在護風亭的牆上。遊客覽其詞,可領略郴江新意,蘇嶺風貌。

莽山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位於湘粵交界的南嶺山脈中段。由於獨特的自然條件,這裡形成了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森林植物欣榮雜居的格局。據初步鑑定,這裡有花植物1500餘種,木本植物102科、700餘種。是一座完好的森林博物館。莽山的景觀依四季變化。春天,千枝萬柯競相綻出鵝黃、金紅、嫩綠等七彩繽紛的新芽新葉,絢麗奪目。夏季,各種鮮花爭奇鬥妍,滿山遍嶺花團錦簇,艷如蒸霞。秋天,滿山霜葉,層林盡染。冬天,瓊林玉樹,漫山遍野,成了一個冰雕玉砌的世界。莽山已成為湖南省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

兜率岩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位於資興市渡頭鄉的東江水庫中的一座島嶼上,峭壁臨水,山腰有所廟宇,叫“兜率庵”,庵的後面便是兜率岩洞。洞長5公里多,洞中有洞,洞內鐘乳石凝成的天然物象,出神入化,森羅萬象。岩內還有銅鐘洞和鑼鼓洞,洞壁岩石皺褶,石筍石柱上下交錯,敲之,聲音有的如玉盤般清脆,有的如銅鐘般宏亮,有的如鑼鼓般雄渾,宛如天府仙樂。兜率岩“石奇、景異、音美”,色彩也很豐富。岩中彩石洞,洞壁掛滿了乳白、橙黃、深紅、淡紅色等各種色彩。巨大的石帷石幔,層層迭迭,絢麗繽紛。洞底,許多晶瑩透明的細石,用燈光照射,光芳閃爍,宛若天河群星,璀燦奪目。

熱水溫泉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又名靈泉。位於南嶺山脈中段北側,湘、粵、贛交界之處的汝城縣熱水鎮,距縣城47公里、廣東韶關130公里、廣東丹霞旅遊勝地70公里,且互有公路相通。溫泉四季滾燙,如沸水開鍋,又名“湯河”。溫泉水溫一般在91.5℃,甚至達98℃,天然流量3000噸/日,是湖南省境內著名的天然熱泉,名列全省現有158處溫泉之首。溫泉水為弱鹼性礦泉水,含有矽、鈉、鈣、理等30多種化學元素,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消除疲勞,並有恢復青春功能的作用,對皮膚病、關節炎、慢性胃病、婦科病等均有一定的療效。汝城熱水溫泉四周群山環繞,是療養、旅遊的勝地。

義帝陵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義帝陵即楚義帝熊心墓。位於郴州市文化路中段。秦末,項羽、劉邦起兵攻秦,牧牛人熊心被項羽軍認為是楚國王后裔,便擁立為王以資號召,尊奉為義帝。公元前206年,項羽徙義帝於郴縣,使人刺殺於江中。原冢高3米,徑4米。旁有一碑,兩面鐫刻,一面為"義帝祠碑",系元至正五年(1345)刻。墓側有兩個華表,上鐫聯"樓頭有伴應歸鶴;原上無人更放羊"。1957年重修時,切去封土邊沿,砌以磚圍,墓前立漢白玉碑,上隸書"義帝陵"三字。陵右有義帝祠,為元至正年間移建於陵前,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修。祠內繪有義帝像。陵、陵碑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蓋山狩獵場

五蓋山狩獵場位於郴縣東南與宜章縣交界處,距郴州市45公里。總面積約67平方公里,海拔為400-1619米。據傳明時一位皇帝南巡,看到這裡峰巒疊嶂,景色不凡,寫下了"霜、雪、雲、霧、露蓋山頭"的半副對聯,幾百年來無人能對,五蓋山因此得名。由於山高林密,人跡罕至,並進行了長期的保護性管理,五蓋山維持著良好的生態環境。五蓋山原始次生林為14、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70%,是飛禽走獸棲息繁衍的良好場所。這裡有水鹿、毛冠鹿、青羊、麂子、野豬、豪豬、大小靈貓、貉、鼬、獾、野兔、鷹等130多種動物,可供狩獵的有29種,其中山牛、麂子、野豬最多。1989年經國家林業部批准,郴縣即在五蓋山籌建狩獵場和旅遊區,現已建起封閉式狩獵場和開放式狩獵區,設立了6個狩獵站,並為遊客配備了守獵員、獵犬、狩獵用具和宿營營具。 1992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是中國江南第一個國家森林狩獵場。已被列入省級主要特殊旅遊項目。

國家郴州體育訓練基地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國家郴州體育訓練基地在郴州,還有一處具有神秘感的參觀遊覽處所,那便是國家郴州體育訓練基地。郴州國家體育訓練基地座落在郴州市人民西路的北湖公園湖畔,占地76畝,建築面積27000平方公里,擁有訓練館3個,標準游泳池1個。那裡環境幽雅,空氣清新,建築風格獨特,以排球訓練項目為主,中國國家女排就是從這裡起步,通向世界女子排球"五連冠"之路的。遊人到這裡,除了可以體驗國女排艱辛的訓練生活外,還可參加排球、網球、游泳、跳水、健身、氣功、射擊等體育活動和品嘗運動員餐食。

名特產品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臨武香芋
臨武縣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產品,經蔬菜科研部門精心選育提純而成。單個重量在1.5公斤以上,集多種維生素於一體,富含活性鈣和多種微量元素,常食用可祛脂降壓,養顏美容。1999年11月獲湖南省首屆農產品博覽會銀獎。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臨武縣出產的草編製品,有1000多年的生產歷史。龍鬚草是一種野生禾本科植物,曬乾呈金黃色。龍鬚草蓆的編織工藝十分講究,采草、配料、編織、加工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和方法。其特點是光滑柔軟,色澤清雅,輕便耐用,冬不涼身,夏能爽汗,對輕度皮膚病還具療效。現品種主要有睡席、枕席、涼帽、提包、扇子等30餘種。
慧苡去殼後種仁的俗稱。慧苡屬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木。根系強大,宿根性,稈直立粗壯,有分枝。苡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分、維生素等多種營養,可煮食,可磨粉制糕點、釀酒。苡米還是常用的中藥,具有清熱利濕、健脾,診治水腫腳氣、風濕痹病、腹瀉等妙用。桂東薏苡有黑殼、白殼兩種,去殼後苡米粒大、色白、實重,更為消費者所喜愛。桂東栽培薏苡以歷史悠久。由於桂東氣候溫暖濕潤,雨量豐富,旱上霜培薏苡一般畝產可達二至三百斤。
嘉禾縣是湖南省出口乾椒基地之一。嘉禾辣椒歷來以香、辣、甜三味而馳名中外。其最具特點的是雞心冠和羊角椒。這兩種辣椒,椒身小、肉質厚,果皮紅潤而有光澤。另外還具有株型短、果枝發達、結果多、產量高的特性。這種辣椒的椒嘴部分味苦甜,椒身部分味辛辣,椒蒂部分則味帶水果香型,素有“一椒三味”之稱。
產於郴州五蓋山。色澤銀光隱翠,外形細嫩勻稱,茸毛貼成米狀,全系芽尖,嫩香持久,滋味鮮而甘甜,有“湖南名茶一明珠”的美稱。五蓋山米茶遠在明朝就被列為貢品。清嘉慶《郴縣縣誌》記載:“茶,郴屬名產,以五蓋山為佳焉”。米茶採用清明時“未開卷”的嫩茶,經攤青、炒茶、清風、烘乾等工序精製而成。米茶飲用沖泡時,熱氣蒸騰,猶如一朵白雲蓋碗,呈線狀裊繞,持續數分鐘始散。茶葉芽尖朝上,芽柄朝下,上下沉浮,幾起幾落。其味清冽,香氣撲鼻,泌人肺腑,頰齒留香。
郴州旅遊區 白毛茶,中國罕見珍貴的大葉多毛野生茶。分布在汝城縣東嶺鄉一帶高山之中,流傳的茶樹高6米,最長的茶葉27.8公分,寬11.1公分。汝城白毛茶葉大,白毫特多,葉芽粗壯。泡茶時茶葉在水中葉芽緊結,亭亭玉立,久泡不沉。沖泡後茶液色澤紅潤濃鮮,芳香自然,飲後喉底回潤。汝城白毛茶具有獨特的植物學特徵和生物學特性,據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化驗鑑定,這種白毛茶含茶多酚29.83%,兒茶素12.84%,胺基酸43.86mg/g,咖啡4.27%,茶紅素14.40%,茶黃素1.445%。以白毛茶加工而成的紅碎茶,滋味濃強,胺基酸含量高,特別是花紅素、茶黃素含量高,是優良的紅茶品種。
臨武鴨身上的羽毛呈黃褐色,唯有頸部一圈羽毛是純白色,遠遠看去好像戴著一條銀白色的項鍊。臨武鴨有悠久的歷史,傳說在明代就開始飼養,經過不斷去劣存優逐漸培育成優良品種;鴨體型大,軀幹長,頭頸細長靈活,覓食能力強,生長快;肉質鮮美,肥而不膩,嫩而不腥;成熟早,產蛋率高,每隻母鴨一年內可產蛋180多個,多的達到300個,是一種肉蛋兼優的鴨種。
臨武鴨是臨武縣久負盛名的特產之一,歷代貢品。為著名的肉用型鴨種之一。中國八大名鴨之一。具有肉質細嫩、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鮮美等特。醬板臨武鴨選用珠江源頭,舜峰山澗武水溪野外放養的純種臨武鴨為原料,運用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結合傳統生產工藝,精心製作而成。為居家、旅遊、宴席的上等佳肴。 以“滋陰降火,美容健身”而著稱,當地老百姓俗稱“勾嘴鴨”。公鴨體重郴州旅遊區 2.6至3公斤,母鴨體重2-2.5公斤,屬肉蛋兼優型,無論燒、炒、燉,還是加工成鹽水鴨、板鴨,均風味別具,其品位居全國地方麻鴨之首,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1984年載入《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1986年獲湖南省優質農產品金獎。先後被省、市、縣列入“九五”種苗工程建設和農業產業化建設重點工程。截止2006年,全縣發展臨武鴨230多萬羽。
在《臨武縣誌》中,有這樣一則民間故事:舜帝南巡至臨武,被其山青水秀、純樸民風所吸引,便將一片羽毛、四顆小石子點化成四隻美麗異常、貌似天鵝的小鴨。這四隻小鴨的脖子上都留有舜帝欽點的一道白色玉環。自此,臨武百姓以養臨武鴨為傳統,代代相傳。美麗的傳說和現實的真實相映生輝。
為郴州酒廠的名產,由郴州地區民間各種糊汁酒的傳統釀製方法發展而成。它採用上等糯米按傳統方法釀取糊汁,然後配以桂花原汁和榴花白糖等優質原料精製,入罐密封貯存半年,再過濾裝飾上市。每年桂花盛開時節,工廠派人到盛產桂花的桂陽、宜昌等地農村收購鮮花,製取桂花原汁,以備逢年過節大量生產桂花糊汁酒。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湖南的臨武人對油茶可以說是情有獨鍾,有的人一日三餐,幾乎每餐必有,若有來客,也以油茶盛情款待,而且往往一喝就是三大碗,讓人想起“三碗不過崗”之典,所謂“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情”。 臨武油茶製成後呈褐黃色,比普通茶葉泡的茶水顏色深。泡油茶講究選料。油茶用料中的茶葉(當地人喜用臨武出產的野生東山霧茶)不用嫩葉,摘後用雞血藤烘乾,重用生薑,是取其性味辛散而驅風逐寒。 一般製法:將茶葉與搗碎的姜一起加入適量食鹽在鍋中混合爆炒, 邊炒邊拍打,讓茶葉出膠、姜出老汁。當炒至鍋內冒白煙時,即沖入沸水,蓋上鍋蓋,煮一會兒,再加入適量的食油,再根據個人的嗜好在碗內放入用油炸好的脆酥玉米粒、油爆糯米花、花生等佐食。這樣吃時軟、硬、脆、香樣樣俱全,聞時茶香撲鼻,品嘗其甘、辛、苦、澀、鹹五味,沁人心脾,喝後餘味三天繞舌。 臨武地處南嶺山脈北麓,騎田嶺的四周,群山環抱,寒濕頗重,祖傳的油茶驅瘴防邪,散寒逐濕,起防病健身的作用。 臨武油茶:春喝能提神醒腦,夏飲能健脾利濕,秋喝能駐容美肌,冬飲能驅風保暖、延年益壽。
郴州旅遊區
臨武香花嶺的香花石有“國寶”之稱。香花石系1958年由我國學者黃蘊慧女士等在湖南臨武香花嶺錫礦新發現的礦物晶體,是世界上已發現獨一的新礦物晶體,因此按其產地而命名為香花石。該石產於花崗岩與石灰岩的接觸帶,分布在含鈹的白色條紋岩的黑 雲母脈中,與螢石、鋰鈹石、鈹鎂晶石.錫石.白鎢等共生,晶體以米黃,白色居多,也有少量淡綠色和無色透明晶體。香花石晶體屬微細晶體,一般為1-2毫米左右,形如魚子蛋,已知最大晶體標本為12mm,現存中國地礦博物館,香花石儲量稀少,形態獨特,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但該礦區 己遭破壞,肉眼可見的晶體很難得到。故罕見的“國寶” 香花石已成為國內外奇石收藏家們夢寐已求的珍稀礦物晶體。郴州旅遊區
臨武大沖群峰林立,山陡土薄,終年雲霧瀰漫籠罩,日照短而烈,所產五爪朝天椒,鮮紅油亮,辛辣、味香、久負盛名。 大沖辣椒醬,採用傳統工藝,結合現代技術。經數月發酵,密封醃製而成,其味更是獨特醇厚,回味悠長,是居家旅遊,烹調佐餐的佳品。

遊覽線路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

郴州旅遊區郴州旅遊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