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繼賢

郭繼賢

郭繼賢,筆名郭人,1966年生於陝西韓城市龍門鎮,畢業於渭南師範大學中文系,自幼喜歡書法,現為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于右任書法學會會員,韓城市文化館專職書法幹部。作品入展首屆中國普洱茶鄉書法藝術節書法展,首屆“貞元杯”全國書法大獎賽。書法作品在香港佳士得拍賣以及西安瀚海拍賣公司拍賣中都取得不俗的表現。

基本信息

簡介

郭繼賢:仗劍走天下

他,20歲時成為韓城書法界一匹黑馬;

他,恃才傲物,滿腹才學,出口成章,是書法家,更是藝術家;

他,漫捲詩書,遊歷天下;

他,品茶悟道,身行四海,廣交天下朋友;

——他就是中隱於市的實力派書法家郭繼賢。

“嘉木結草,惠於人,茶也;

翰墨生香,悅於人,書也;

品茗臨池,茶墨寄情,棲墨軒也。”

郭繼賢出生於“鯉魚躍龍門”的韓城龍門鎮,家距禹門口數十里之遙,幼年即喜書法,勤勉自學,三年級起即為鄉鄰書寫對聯,大學時代師從渭南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安永亮先生,研學中國古典文學和書法藝術。後來問學啟功先生、史興文、薛養賢等書法名家,進一步領悟了書法宗義。

成就

與一般書法家不同的是,郭繼賢不僅僅是簡單地寫寫畫畫,他是融文學才情、禪法道義、藝術經絡在書法藝術中,三十年如一日苦心經營,深悟筆法的精髓。他的書法從唐楷入手,上及二王,下看米芾、王鐸,並借鑑當代書法理論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最終形成自己風流倜儻、瀟灑出塵的藝術風格。雅俗共賞,由俗入雅,自雅返俗,大俗大雅,別具一格。他的書法能夠充分反映其文人情懷和文化品格,作品充滿了衝擊力、感染力,以情動人,既大氣磅礴,獨樹一幟,又注意到細節的完美,承轉起合,筆法亦如劍法,一波三折,恰到好處,每每能引起觀者的共鳴。

承啟的作用和帶動的意義

大學期間,郭繼賢擔任學校書法協會秘書長,在校期間發表了一篇引起轟動效應的論文《大學生書法教育勢在必行》,論文發表後,學校專門召開了專題會議,後來不久便成立了書法教研室,郭繼賢也作為學校唯一一個學生輔導員,給同學們輔導書法。不得不讚嘆先生超前的眼光。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1988年畢業回到韓城後,年僅22歲的他與韓城一群熱愛書法的同仁一起,發起成立司馬遷書畫院,並擔任秘書長,負責組織等方面的工作。那個時候,書法在文革之後剛剛起步,很多人還在朦朧的起步階段,文化剛剛復甦,搞文化的人也是一盤散沙,當農民的當農民,上班的上班,司馬遷書畫院這種官方性質的文化組織成立後,很快便聚集了一大批熱愛文化和書法的人士,同時也帶動了一批書法家,他們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文化交流方式,為韓城的文化事業做了積極有益的工作和貢獻。

2007年,郭繼賢書法作品入選國展——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普洱茶香藝術節書法大賽”,這是韓城自解放以後第一位書畫進入國展的書法家,在韓城同行中引起了轟動,同時也開拓了同仁們的眼界。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的這些動作,都是有示範意義和承啟的作用的。一個書法家,有過人的眼光和超人的品格,就是藝術家的風範。

“真正的書法家應該是藝術家”

韓城人傑地靈,是一塊福地,古往今來許多文學大家、政治家都出生在韓原大地。如鬼斧神工般雕琢的禹門那方水土養育了郭繼賢,受韓城濃厚的文化氛圍的薰陶,他自小就痴迷中國幾千年的書法藝術。他習書以來,從來未將自己限制在“寫匠”的範疇里,“真正的書法家應該是藝術家”,他說。所以他“一去秦川八百里,盡行江南十三州”,遊學西安、蘭州、成都、常州、蘇州、深圳、長沙等地16年,於是就有了若干年後在自己茶館“棲茶軒”中的感嘆:

萬里十六載,辛苦費華年。

雄心逸四海,高格逐雲端。

勝境浮生夢,幽居了悟禪。

攘攘狀元街,悠悠棲墨軒。

郭繼賢的遊學生涯,不僅豐富了閱歷,開闊了視野,他的書法造詣在多年的磨礪中更加雄渾深厚,樸素拙雅,在詩歌創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996年,26歲的郭繼賢獨自去西安闖蕩,在西安書院門他借了一刀紙和一枝毛筆,開始了他的遊學之路。在月工資僅僅260元的年代,他第一天就賺了足足半個月的工資。在書院門的那段時間,他有感而發:

昔辭韓城客長安,書院門裡耗華年。

日寫黃庭沽綠酒,夜染胭脂畫牡丹。

閒來吃茶德福巷,遣興折枝芙蓉園。

尋常一樣漢唐月,此夜相思最堪憐。

後來,在成都杜甫草堂,郭繼賢憶及杜甫,提筆寫下“杜甫草堂松柏老,子美篇什布囊羞”,他欣賞李白、杜甫等大詩人天馬行空的人格魅力和絕美筆觸,“俗氣的人是寫不出這些詩句的”,他也努力去做一個超凡脫俗的人,於是錯過了很多平常人認為的絕好的機會。對郭繼賢來說,那些都是浮雲,而朋友,或者知己,更是他人生追求的目標之一。獨處異地,身邊無知音,他的落寞從詩中表現出來“妻兒多怨語,座上少鄉音”,而當有朋友可以徹夜長談的時候,他便是“相逢話到投機處,山自青青水自流”。一個文化人的那種純粹,在他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深圳,他在深圳書城的大廳里身穿短褲,腳及拖鞋,一手插兜,自然隨意,一氣呵成14米長卷唐李白長詩《將進酒》,大廳上下包括旋轉樓梯上都站滿了觀眾,幾千人凝神屏氣,觀看他揮灑自如的書寫。

濃濃詩書情

孫宏經老先生是現已故去的韓城書法界老前輩,也是如陶潛般的隱士。十幾年前,郭繼賢拜訪老先生,長聊之後,告辭出門,已經走老遠,回頭看見八十多歲的老先生仍舊拄拐杖遙望著他。

新農一拙翁,經年不進城。

屋後多幽草,窗前掛秋藤。

古硯娛歲月,老妻伴晚晴。

送余竹籬外,椒杖握手中。

著名書法家薛養賢現為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在書法上有獨到造詣,郭繼賢曾與薛養賢一夜長談,三年以後,他再次看薛養賢為他寫的“面壁坐禪”有感而發,揮筆寫下:

落落寂寞道,閒閒居養賢。

筆墨不偶世,流俗豈相關。

有意意多拙,無心心自安。

唔兄已三載,墨寶夜細看。

2002年,郭繼賢與書法家史興文在陝北靖邊縣進行了為期2周的寫生、採風、書法展覽活動,7年以後,已經身為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的史興文再次與郭繼賢相遇,郭繼賢感慨之餘,揮筆寫下兩人多年的情誼。

渴思蘆河酒,夢回統萬城。

雲煙塞上月,翰墨三邊情。

2007年,兒子在長沙降生,樂壞了做父親的郭繼賢,在照顧妻兒的日子裡,他寫下了:

河東河西湘江水,橘子洲頭去又回。

滿院花開春來早,一聲哭泣帶晨輝。

對妻子,他也是萬般柔情,“為伊下瀟湘,相思滿白頭”。做為藝術家,不僅僅是書法,還有人生。

郭繼賢對人生的領悟、對書法的領悟已經上升到文化內涵層面,這裡邊也映射出他的人生觀、宇宙觀,也是他深厚文化修養的體現。

在生活上豐富自己,在品格藝術上完善自己,把生活和文化的領悟與詩詞、書法、茶道融匯起來,不僅充實了書法藝術的完整性,同時也提升了他書法藝術的品味。

他的作品,從高中時代獲得象山中學書法比賽第一名開始,屢獲嘉獎,作品曾先後在全球知名拍賣行香港佳士得以及西安瀚海拍賣行進行拍賣,都有不俗的表現。

書法藝術是人格氣度與生活閱歷的體現。在郭繼賢的詩中,有一句“一枝禿筆三尺劍”,他就是憑藉這把三尺寶劍,遊歷大江南北,豐富自我,完善自我,感悟自我,以情書寫,以情動人,自在達觀,所以成就斐然。

如今,郭繼賢已進入不惑之年,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他變得更豁達、平和,一路走來,雅俗之間,藝海沉浮,面壁坐禪,已是進入了一個人生與藝術的更高境界。

衷心祝願他的藝術道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遠。(何超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