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壽臣(1886~1961)

郝壽臣(1886~1961)

郝壽臣(1886~1961) 郝壽臣(1886~1961) 郝壽臣(1886~1961)

郝壽臣(1886~1961)

正文

郝壽臣(1886~1961)京劇演員,工架子花臉。原籍河北省香河縣,幼隨父遷居北京。 7歲從呂福善銅錘花臉,藝名小奎祿。倒倉後,輾轉演出於東北各地,遠至朝鮮。曾從唐永常朱子久閻寶恆等學藝。後唱功私淑金秀山,做工私淑黃潤甫,熔銅錘、架子花臉於一爐;並在口鼻共鳴的發音基礎上,運用“遏音”、“擻音”、“欬音”、“綴音”、“復沓音”等,唱念上自成一格,世稱“郝派”。先後與楊小樓梅蘭芳程硯秋高慶奎馬連良言菊朋等合作,提高了花臉行當的地位。郝壽臣藝術態度嚴謹,演戲十分認真,他一生曾在220多個劇目中扮演過160多個主要和次要角色。傳統劇目《賽太歲》、《打龍棚》、《打曹豹》、《瓦口關》等,經他整理、上演,得以流傳;在新編劇目《荊軻傳》、《野豬林》、《青梅煮酒論英雄》、《牛皋招親》等劇中也有所創造。郝派藝術以氣魄勝,唱念韻味渾厚,工架結實凝練,做戲全力以赴,表演渾然一體。且善於刻畫人物,對架子花臉藝術有很大的革新創造。他改革了曹操的傳統臉譜,創造了雍容闊面、細目修眉、輕施紋理的畫法,以表現其政治家的風度和狡詐、多疑的性格。他在《賽太歲》里塑造的李七,改變了傳統中江洋大盜的簡單形象,從憤世嫉俗、恩怨分明的複雜心情出發,表現出具有正義感的俠盜面目。他在《野豬林》里塑造的魯智深,以螳螂眉、和尚眼、粉紅雙頰的臉譜,袒胸裸腹的扮相,突出了豪爽樸實的“花和尚”形象。1952年起任北京市戲曲學校校長,教戲兼重德育。弟子袁世海,為郝派傳人。樊效臣王永昌李幼春周和桐王玉讓等,均得郝派風範。有《郝壽臣演出劇本選集》、《郝壽臣臉譜集》、《郝壽臣銅錘唱腔集》行世。(見彩圖)

郝壽臣(1886~1961)郝壽臣(1886~1961)
郝壽臣(1886~1961)郝壽臣(1886~1961)

配圖

郝壽臣(1886~1961)郝壽臣(1886~1961)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