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範圍
郜河自發源地向東南流經行唐縣城東折而向東在贈醞村東南匯入大沙河,途經行唐縣九口子、上連莊、口頭、秦台、上方、上滋洋、上碑、墳台、市同、城關、只里、獨羊崗、連家莊、賈莊十四個鄉、七十一個大隊。全長69.4公里,河床寬50一350米,流域面積484.9平方公里。上游孔雀山與蘑菇頂山之間,建有大型水庫一座。(口頭水庫),蓄水量一億多立方米。水庫以上,河長27.6公里,有三條較大支流,此段河道坡度大,河床窄,水流急,岩石裸露,水庫以下到匯入沙河,長38.8公里,河床漸寬,多沙灘漫道,有四條支流匯入。結冰期為12月份——2月份。為季節性河。汛期洪水很大,1939年洪水高達1865米。/秒,是當地人民一大自然災害,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對此河加以治理,除建大型口頭水庫外,先後於中上游又建小型水庫六座。積汛期之水,備旱時之用,通過口東渠、口西渠,澆灌著行唐縣的七萬畝良田。並對郜河按20年一遇的行洪標準,進行了規劃治理,河寬分別擬為30米、80米、100米、120米,部分地方已按設計築起河堤15.6公里,丁字壩35處,荒灘造林O.8萬畝,改灘造地0.2萬畝。名字由來
郜河原非一水,一曰穎水(自兩嶺口山谷流出南行30里到許由村南名日穎水,古河道為穎水東南流入餓公河),一曰江河(自武山東南而下,到上碑東側南流,即今郜河河道),各有其路,互不乾連。相傳,羊柴村有戶當朝權貴,為保其祖墳,將兩河掘通並為一河(將穎水下游餓公河切斷,匯於江河),致使有一年洪水暴發,下游泛濫成災,沖毀大量土地和房屋,兩岸群情激憤,聯合萬民上告,當朝判其罪,滅九族。為紀念這一勝利,把河道取名“告河”,後演用成郜河至今。歷史發展
行唐於四千年前設邑、兩千年前置縣。四千多年前。在定州北部的“唐”地,生活著一位衣食儉樸、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領,因為治理有方,聲名遠播,被推舉到平陽做部落聯盟長。這位部落首領自唐南行,經過這個地方,於是就有了行唐邑的名字。這是一段解白了的說明,其原文出於《正定府志》、《行唐縣誌》中的歷史記載。講的是唐堯的故事,詮證的是行唐淵源。(行唐邑,原指過去的行唐城,即現在的故郡村;如今的行唐城,原名犢乾城,自北魏熙平年間移治而來)。兩千年之後,到了秦皇二十六年,實行郡縣制,分天下之地為三十六郡,設定南行唐縣,距今又是一個兩千年。(北魏時去南字成行唐縣,至今。)明代詩人戴震在行唐任過訓導之職,一首《郜河春漲》,活畫出了一幅北國江南:晴波萬頃隨鷗戲,暖浪千層逐鯉游。楊柳垂青遮斷岸,蒹葭涵綠滿平洲。
乾隆二十二年,江南的清代詩人吳高增在行唐任知縣時,寫下了誘人詩篇:郜河百折達天津,淑氣遄催雨澤新。沙渚平添千澗水,煙波疑泛五湖春。低垂遠岸絲絲柳,群泳深淵寸寸鱗。恰值農祥勤勸稼,溝渠滿引及良辰。
司馬遷《史記》中有語:吾登萁山,其上蓋有許由冢。此中萁山,此中許由,便出於郜河之畔。
旅遊景觀
孔雀湖郜河上游有湖,名曰孔雀湖(口頭水庫),湖邊有孔雀山。日漸成為石家莊地區旅遊的熱點,是釣魚愛好者的理想目的地。水域寬闊,水存量大,水質純淨,適宜魚類養殖,珍珠培植、河蝦繁殖等。沿岸村莊種田、養魚、捕蝦盡享其利,素有“行唐魚米之鄉”之譽。
牛王寨
牛王寨地處河北省行唐縣城寨鄉境內,郜河流域。南距省會石家莊65公里,東距京昆高速行唐北收費站15公里,是一處集登山涉險、垂釣戲水、賞花怡情於一體的獨特風景旅遊區。每年舉辦的牛王寨杏花節,遊客都會絡繹不絕。
大清河水系的河流
大清河水系位於海河流域的中部,西起太行山區,東至渤海灣,北界永定河,南臨子牙河。流域面積43060k㎡(其中山區占43%,平原占57%),流經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四省(市)。上游分為南、北兩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