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特茅斯壩

達特茅斯壩位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東北部、墨累河一級支流米塔米塔(Mita Mita)河上,於1979年建成。

達特茅斯壩

Dartmouth Dam

概述

達特茅斯壩位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東北部、墨累河一級支流米塔米塔(Mita Mita)河上。土石壩,最大壩高180m,水庫總庫容40億m3,水電站裝機容量15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3.3億kW·h。工程主要目的是提高對墨累河的徑流調節能力,擴大灌溉面積。工程於1979年建成。
壩址處為"V"形河谷,基岩為奧陶紀花崗片麻岩。壩基中有條狀褶曲和裂隙。岩石風化嚴重,需要進行深剝離。壩址以上流域面積3620km2,年降雨量640~1520mm,洪水多發生在冬末和春季,設計洪峰流量4109m3/s。正常蓄水位時,水庫面積68km2。
工程由土石壩、溢洪道、泄洪洞和水電站等組成。
大壩為心牆土石壩,壩頂長670m,壩基寬700m,心牆上游坡度為1∶0.4~1∶0.5,下游坡度為1∶0.2。心牆兩側設有1層細反濾層,上部再設1層粗反濾層,上下游外側為堆石壩殼,上游面加拋石護面。施工期間,下游面用鋼筋網保護,防止過水時沖刷壩體。大壩總體積1410萬m3,其中心牆料280萬m3,反濾料80萬m3,堆石1030萬m3,拋石20萬m3。壩殼堆石為微風化和新鮮花崗片麻岩毛石,顆粒尺寸不小於150mm,碾壓層厚度為1m(A區)和2m(B區)。反濾料由花崗片麻岩加工而成,碾壓層厚度為500mm。這些築壩材料分別取自溢洪道開挖料和庫區花崗岩風化沙。壩頂向上隆起1m,以補償後期施工沉陷。
溢洪道由未襯砌的引渠、無閘門控制的曲線形混凝土堰和泄槽以及跌水等組成。堰的高度為3m,長91.7m,堰頂比壩頂低8m。上游有一短的混凝土鋪蓋,下游有80m長的混凝土襯砌泄槽。泄槽後接在岩石中開挖而成的階梯形跌水,跌水寬350m,長650m,下降至河床面的高差為135m。溢洪道泄量2775m3/s。
右岸壩下有低高程的泄水隧洞,洞長850m,用鋼筋混凝土襯砌,由直徑6m的圓形洞過渡至6m×6m的馬蹄形洞。施工期間兼作導流之用。左岸壩肩下有1條較高高程的輸水隧洞,為水輪機供水。洞長580m,混凝土襯砌段直徑4.8m,鋼板襯砌段直徑4.6m,其末端接1條灌溉引水管,正常灌溉引水流量178m3/s。隧洞用鑽爆法開挖,用錨桿或鋼支架支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