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旺大法會

達旺大法會

達旺大法會是門巴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藏曆十一月二十九日舉行,歷時三天。節日裡,人們除了觀看跳神表演、傳統戲劇《卓娃桑姆》、跳氂牛舞等,還要舉行一些自娛活動,如賽馬、拔河、射箭等。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時間:

達旺大法會達旺大法會

每年的藏曆十一月二十九日。

具體活動:

達旺大法會是門巴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藏曆十一月二十九日舉行,歷時三天。節日裡,人們除了觀看跳神表演、傳統戲劇《卓娃桑姆》、跳氂牛舞等,還要舉行一些自娛活動,如賽馬、拔河、射箭等。

《卓娃桑姆》:

《卓娃桑姆》《卓娃桑姆》

《卓娃桑姆》是著名的“八大傳統藏戲”之一,為藍面具藏戲覺木隆戲班及其藝術流派的保留劇目,亦是門巴戲主要傳演的劇目。據傳為17世紀中晚期門巴族高僧梅惹·洛珠嘉措根據門巴族歷史傳說和藏族民間故事《倆姐弟》創作而成。其故事梗概如下:很久以前,在曼扎崗地方,有一個國王名叫格勒旺布。他的妃子哈江堆姆是個很厲害的魔女,心地狠毒,勝過豺狼。一天,國王格勒旺布把曼扎崗所有的大臣和老百姓都集合到王宮外面的廣場上,宣布說:“後天,太陽照著王宮的時候,我們一起到東方山頂上去打獵,大家好好去準備。”第三天早上,當太陽照著王宮的時候,大臣們和百姓都帶上火槍和弓箭,國王牽著獵犬甲查巴西,率領大家上山打獵去了。他們把東方所有的山頭上都走遍了,沒打到一隻野獸,後來在靠近邊界的地方,登上一座大山,打到三十七隻麋鹿。可是那天晚上,那隻寶貝獵狗甲查巴西卻像半空中的彩虹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誰也說不出它跑到哪兒去了。國王急得要命,對大臣和百姓說:“今天隨太陽轉悠了一天,把我的甲查巴西給丟了,要知道它是我的不可缺少的寶物。在沒有把它找到以前,我寧願死也不肯回去,今晚就在這兒露宿。明天太陽一出來,大家都去找!”第二天,天剛一亮,國王就把大臣直南增叫醒了。直南增起來後,向四面八方仔細察看、傾聽,不用說狗的腳印沒找著,連狗叫聲都沒聽見。他很是愁悶,就爬上一座大山,再向四周察看,只見東方有一座密密的黑森林,森林中間有一塊平壩子,平壩子中間有一幢小房於。小房子式樣很精巧,並且還在冒著炊煙。直南增一見,心裡尋思:“狗大概跑到那兒去了吧。”於是,連忙跑到國王跟前稟報。國王聽了,高興地率領眾大臣、老百姓,一直來到那森林中平壩上的小房子門前,果然發現了狗的腳印。大臣直南增走上前去敲門。過了一會兒,從房頂上漏水的洞口裡現出一個老婆羅門。國王格勒旺布從自己的噶烏(一種金銀製成的護身盒)里取出一條吉祥哈達,掛在一根桿子梢頭,對婆羅門說:“在你的門口發現了狗的腳印兒,請你把獵狗趕快還給我吧。”老婆羅門一聽,大吃一驚,顫巍巍地說:“我們從來沒見過獵狗,不相信,請到屋裡來搜查!”國王、大臣、隨從等人,就衝進了屋子,到處去搜尋獵狗,結果什麼也沒找到,只是在這一間有三個門的房間裡見到了婆羅門的老婆。國王看見一間鎖著門的房間,於是讓婆羅門的老婆打開這個房門。房門打開了,只見那裡坐著一位仙女,穿著一身潔白純淨的衣服,膚色白皙而柔嫩,有著空行女(仙女的一種名稱)的各種妙相,看上去耀眼,聽上去悅耳,嗅上去甘美。國王一見就掉了真魂,心裡尋思:“我的獵狗甲查巴西好好地不見了,在這婆羅門的門口偏偏又有了狗的腳印,大概這是上天指示我來到這兒的吧!”他取出一根上等松耳石簪子,插到那位美女的髮髻中間,轉過身來對婆羅門說:“你們的姑娘,得給我做妃子。從今天起,別推說姑娘往高飛上了天,往下鑽進了地;也別推說被有勢力的人家搶走了,被有錢財的人家買走了;更別推說被盜賊偷去了,被小戶人家娶走了。假若你要說這樣的話,就要當心你的老命。後天,太陽一出來,我就派人前來接姑娘,你要多少錢財我可以給,你要多少奴僕我可以派,可是,你們得好好準備把她送給我。”說完之後,就率領大臣、百姓,回曼扎崗去了。

再說仙女卓娃桑姆等那國王走後,心裡盤算:“我去做那罪惡深重的暴君的妃子乾什麼?!還不如乾脆死了倒好些。”可是又仔細一想,如果不答應此婚事,自己倒可以飛上天去,而父母就要遭難了。為了年邁的父母,先答應了再說吧。三天以後,國王如約把卓娃桑姆迎進了王宮,並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宴會。宴後,卓娃桑姆對國王說:“人世間不管有多少快活,也不管有多少財富,都像一場春夢一樣。大王,你還是皈依佛法吧!”國王聽了她的話,覺得很投機,把臣子、老百姓集中起來,宣諭道:“卓娃桑姆是一位篤信佛法的大德,從今天起,我也是信佛的人了,你們大家也要和我一樣,都來信仰佛法吧!”此後,卓娃桑姆就在王宮裡一處極為清靜的地方住下,認真地坐關修行。不久,她生下一位公主,取名滾多桑姆。又過了三年,生下一位王子,取名滾多列巴。她們母子和國王都快樂非凡。國王和王妃還經常分別到自己的淨室去坐關靜修,這樣的日子,他們過了好些年。

國王格勒旺布早年娶的妃子哈江堆姆,有一個親信的女僕叫斯莫朗果(意思是“刺兒頭”)。這一天,斯莫朗果到王宮最高一層的樓頂上去,忽然看見了卓娃桑姆母子三人,她一溜煙地跑到哈江堆姆跟前,把自己看到的情況一一說了。那哈江堆姆親自爬上樓頂仔細觀望,她朝那卓娃桑姆靜修的“卓瑪拉康”樓一看,果然見到了卓娃桑姆母子三人,心中的嫉妒就像火一樣地著了起來。她氣得臉都變成了青色,詛咒道:“我的名字叫哈江堆姆,也就是你們母子的剋星,今兒個我要是不把你們三個吃掉,就請當地的護法神來把我吃掉吧!”她發下誓願,把那獠牙緊咬了三遍,咬得咯吱咯吱響,才回到自己的房中去。這些情形早已被卓娃桑姆看在眼裡,她心裡想:“早先空行女們顯示說我要遭到妖精的折磨,大概就是這個妖女吧。現在不走,更待何時?”她馬上把王子派到國王那兒去,然後把那像一朵盛開的蓮花似的公主摟在懷裡,流著熱淚,把首飾解下給女兒戴上,把衣服脫下給女兒穿上,然後自己一陣風似的飛上天去了。王子滾多列巴從父王那裡回來,不見了母親。問姐姐,姐姐說母親飛回了天界,我們倆得去找父王。兩人一直跑到國王跟前,哭著把母親飛走的情形—一稟明了。國王一聽,驚得當時昏厥過去。後來,由眾大臣用旃檀水灑在國王臉上,才使他甦醒過來。他淚流滿面地對眾人說:“俗話說:‘遠方的傳聞,只有一半可信。’我得親自去看看。”於是來到卓娃桑姆的寢宮——卓瑪拉康,一看,果然已人去樓空。國王好不傷心,把衣服扯起裹住自己的頭痛哭。小王子連忙撲到父親懷裡親著他的雙頰,緊緊倚偎著勸導他:媽媽已飛走了,我們再傷心也沒有用處,還不如替她做禱告。國王覺得王子說的在理,於是,右手拉著小王子,左手拉著公主,走到卓瑪拉康的頂層做禱告。這時候,那妖女哈江堆姆把眾大臣召集在了一起說:“大家都清楚,國王格勒旺布曾發過宏願重誓,說除了我,再也不討第二個妃子。可現在,他把過去說過的話都忘掉了。他討了卓娃桑姆,這還不算,多少年來也不來看我一眼。現在,卓娃桑姆飛走了,可是她留下的根子還在,那昏王格勒旺布也得想法子對付……”幾個奸臣聽了哈江堆姆的一番吩咐,就商量出一條毒計去誘騙國王。他們帶了一瓶藥水,來到國王跟前說:“大王,雖然卓娃桑姆飛升隱到天上去了,可你還有心愛的王后哩!還有繼承王位的王子,也有能發展姻親的公主,你不必難過,喝點葡萄美酒散散心吧!”國王不知是計,也不知道瓶中盛的是毒藥,於是抓過酒瓶,大喝特喝,把那瓶毒藥水喝得乾乾淨淨。不一會,他就發起瘋來了,爬起臥倒,叫喊吵嚷,口中呼號卓娃桑姆,兩眼直豎瞪住遠方,一會兒唱歌,一會兒跳舞。女妖哈江堆姆就趁機對眾大臣和百姓們說:“現在國王發了瘋病,不能治理國政,趕緊把他關到黑牢中去。”同時又派了斯莫朗果去做牢頭禁子。人們看到國王鬧得不像樣子,覺得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好照辦了。從此,女妖哈江堆姆和幾個奸臣勾結,篡奪了國政。 她篡國以後,還不甘心,又盤算:火苗在微小時如果不撲滅,須彌山一般的草堆也有被燒掉的危險;決口在細小時如果不堵塞,整個大洲都有被淹沒的危險。卓娃桑姆留下的兩個子女,若不在幼小時除掉,長大了就有被他們根除的危險。她又想:要是命人去殺掉他們,大臣們一定不肯的,總得另想辦法。幾天以後,哈江堆姆裝起病來,非說是卓娃桑姆留下的兩個孩子作祟所致,讓大臣們去殺了卓娃桑姆的子女。她讓大臣們去找兩個屠夫來。大臣們連忙出去找了兩個屠夫,領到哈江跟前。哈江對他們說:“你們兩個聽著!去把那小王子和公主宰掉,把兩顆心趁熱取回來給我,你們要什麼報酬我都可以給。”兩個屠夫接受了命令,就到王子和公主的住處去了。公主和王子姐弟倆無憂無慮地正在玩耍呢,小王子一見兩個屠夫,心中非常駭怕,說:“從前,你們來都是送肉給我們吃,我非常高興;今天,你們來使我非常恐慌,究竟是為什麼?你們來乾什麼?如今所有的大臣都順從那哈江堆姆了,莫不是他們派你們來殺害我們的嗎?”兩個屠夫都一言不發,王子又接著說:“我們姐弟倆個犯了什麼罪?平白無故殺了我們,難道你們心中不難受嗎?二位想想吧……”說著,眼淚像珍珠一樣滾下來。兩屠夫之中小的那個產生了憐憫之心,對他哥哥大屠夫說:“早先卓娃桑姆在的時候,我們連他們的影子都不敢踏一下。今天,哪裡忍心殺害他們!我看不如放了他們,再把王宮後門口的一對小狗殺了,拿狗心給哈江堆姆吃,怎么樣?!”大屠夫覺得弟弟的話正合心意,就對王子和公主說:“我們走了以後,你們千萬別再到花園裡去玩,被哈江堆姆瞅見了,決不會饒過你們的,希望你們記在心中。”兩屠夫撇下他們,跑到王宮後門口,把兩隻小狗殺了,取出狗心,來到哈江堆姆跟前,把狗心送上去,就回家去了。

那哈江連忙把一對狗心(她還以為是人心哩)蘸了鹽,三口兩口吞了下去,“病”也就霍然而愈。她每天又到王宮屋頂上散心。王子和公主到底是小孩子,沒過幾天就把兩屠夫囑咐的話忘了。他們又到花園裡去嬉耍,誰知恰巧就被那哈江遠遠地瞅見了。哈江狠狠地說:“乖乖!這兩個屠戶原來沒有殺死這兩個小畜生,他們還在花園裡玩耍哩!不曉得是弄了什麼髒東西來矇混我的,哼!這些大臣原來還是向著他們姐弟的啊!好吧……”於是,她又像上次一樣,重新裝起病來,又要挾幾個大臣表忠,又讓大臣們去找了兩個漁夫來。哈江又命他們去把兩姐弟扔下湖。兩姐弟又向兩漁夫哭訴求情。小漁夫聽了心中感動,對大漁夫說:“我看我們積點功德把他們放了,我們自己也不必回去,到別處去找生活吧!”大漁夫勸那姐弟倆別再住在曼扎崗,趕快往東方薩布龍地方逃命去吧。

姐弟二人像深山裡的羔年一般,不知往哪兒走,想了想,只好往薩布龍地方走去。他們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程又一程,走進一座一眼望不透的大森林裡,又飢又渴,又怕毒蛇猛獸的侵害,只好吃點水果充飢,喝點泉水解渴。誰知妖婦哈江又在王宮屋頂上看見他們姐弟的身影,派出眾大臣騎馬追趕,要他們把姐弟二人捉住後,用繩索捆好牽來親自處理。眾大臣快馬加鞭一路趕來,誘騙姐弟二人說:“國王已經從黑牢里被放了出來,卓娃桑姆也從空行洲返回了王宮,他們都著急找尋你們像心肝一樣的姐弟二人哩!快點停住,別再跑了,隨我們回宮吧!”那姐弟二人聽了這番言語信以為真,就停住不走了。大臣們像狼抓住羊,鷹抓住小鳥一般,把他們一直抓回曼扎崗去。哈江一見之下,怒火上升,咬牙切齒,大聲訓斥說:“兩個小畜生!我的名字叫‘哈江’(意為“厲害無比”),今天叫你們知道我的厲害!”說完就把他們關進牢中,連一口水都不給喝。第二天一早,把他們交給兩個獵人,讓獵人把二人背到山頭上摔死。當小獵人舉起王子要往山下扔的時候,公主向他哀求說:“請你這勇武有力的獵人讓我代替弟弟去死吧!”然後就對天禱告。大獵人聽了這番求告以後,心中很為感動,就勸他的弟弟放了他們。那小獵人說:“我是不管什麼善呀惡呀,你要不扔,讓我一個人來扔吧。”大獵人說:“你不肯放他們逃生,我負責扔的公主由我來處理,你管不著。”於是他就把捆公主的繩索解開,放她逃生了。小獵人把王子抱起來,從山的懸崖上直扔了下去。幸虧卓娃桑姆變作一隻巨鷹,從底下用翅膀架住王子,王子才沒有摔在石頭上。王子落下來後,一隻鸚鵡領著他往岸上走。鸚鵡說:“我們白瑪金地方的人都是崇信佛的,但是近年來斷了佛的世系,你去做我們的小國王好嗎?”王子說:“你看我能行嗎?”鸚鵡就向四方磕頭,王子也跟著磕頭,合掌祝禱。這是,立刻從空中飛來鵝黃色的衫子,多種寶石鑲制的帶子,一雙鞋子,一方頭巾。鸚鵡幫助王子打扮整齊,就飛到婆羅門仙人的跟前去說:“我們白瑪金國的王統不是斷了好久了嗎?現在,在那旃檀樹底下有一位神人下凡的王子,請他來做王子多好啊!”婆羅門仙人一聽,高興極了,連手杖都扔了,跑到白瑪金國嚷著說:“咱們白瑪金的人們幸福來臨了,現在有一位神人下凡的王子還在旃檀樹底下,鸚鵡飛來報信,我們快去請他做國王吧!”他們這一嚷,把老百姓都震動了,大家連忙牽來一匹寶馬,配上金鞍玉轡,打著寶幢黃傘,敲起大鼓,吹起喇叭,把王子迎進白瑪金國,繼承了王位,從此白瑪金國的人民更幸福了。再說大獵人把公主放了以後,勸公主越過大山到白瑪金國,再由白瑪金國前往薩布龍地方。公主悲悲切切地跑到山崖下面去找尋弟弟屍首,結果什麼也沒找到,於是流落到白瑪金來了。她衣衫襤樓,形同乞丐。這時候,王子剛既了白瑪金的王位,大放布施,敬奉三寶。公主隨同別的乞丐一同到王宮去求布施,在王宮裡被王子認了出來。姐弟相逢,高興當然不必說了,就留在白瑪金國一起過著幸福安樂的生活。

過了不久,他們的訊息又傳到了哈江堆姆耳中,她把過去從未吹過的大喇叭吹響,把從來未敲過的大鼓擂響,全國臣民都被她召集起來。她說:“那兩個小畜生現在又盤踞在白瑪金國,這對我們十分不利,明天一早大家隨我一道前去消烈滅他們。”第二天,曼扎崗的大軍都集合了,哈江堆姆穿了鎧甲,手執鐵弓鐵箭,騎上黑色大馬。她在馬上獠牙齜了三次,奸臣們一個興高興烈,忠臣們心中非常悲苦,可是也沒法反抗。在妖婦率領下,開進了白瑪金國。白瑪金國全國人民都知道曼扎崗的軍隊打來了,大家也在王宮外面集合起來。國王騎了飛馬,率領軍隊浩浩蕩蕩前來迎敵。

兩軍對陣,妖女哈江見了王子,立刻箭上弦、刀出鞘,直衝過來。王子看準了她的心窩,扯滿了弓,一箭射去,把她射得頭朝下,翻身落馬。王子催馬趕上,一腳踹住她,問道:“哼!你認識我嗎?認識我是滾多列巴嗎?”妖女嘴動了一下說:“大王!你是神佛,恕我有眼無珠,今天放我一次吧!我和你做個真母子。”王子說:“我的母親是被你逼走的,我的父親是被你逼瘋的,我們姐弟二人被你先交給屠夫,又交給漁夫,再交給獵人,總想害死我們!哪一件事我會忘了?我怎能輕輕放過你!”說完,四面八方的刀槍棍棒一齊上來,把妖婦哈江堆姆打得像一塊肉餅子。然後就地挖了九層深坑,埋了下去,又在上面蓋了一座寶塔鎮壓著。

後來王子又帶人回到曼扎崗,打開牢獄把國王格勒旺布放了出來,把斯莫朗果這個惡奴流放到邊荒,又把過去的漁夫、屠夫和大獵人找來封為大臣。格勒旺布仍然做曼扎崗的國王,王子回到白瑪金做國王去了。從那以後,佛法興隆,眾生幸福。

相關資料:

門巴族簡介:

門巴族門巴族

門巴族,現有7475人。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縣和錯那縣。林芝、察隅等縣亦有分布。
門巴族聚居位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東南,峰巒重疊,原始森林茂密。奔騰的雅魯藏布江在林芝、墨脫一帶急轉南下,形成肥沃的河谷地帶,氣候溫和,雨量豐富,四季常青,被譽為“青藏高原上的江南”。過去,由於山川阻隔,對外交通十分困難,外界人很難涉足此境,令人們十分嚮往。
據藏文史籍記載,門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繁衍生息。13世紀,錯那以南的門隅地區作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歸入中國版圖。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上與藏族有著密切聯繫,長期使用藏曆、藏幣
門巴,原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住在門隅的人。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正式定名為門巴族。
門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無本民族文字,通用藏語、藏文。普遍信仰藏傳佛教。藏曆元旦是門巴族最重要的節日。每年7月,都要慶祝本民族的望果節。門隅是門巴族的發祥地。門隅意為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平原區,又稱“白隅吉姆邦”,其含意是隱藏著的一塊美麗的處女地。門隅舉世聞名,與這裡轉世過一位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領袖——達賴六世分不開。六世達賴喇嘛羅桑仁倉央加措是門巴族,他留下的不朽詩集《倉央嘉措情歌集》在海內外享有盛名。藏文手抄本早就不脛而走,20世紀30年代已有藏、漢、英三種文字對照本傳世。至今,門巴族地區仍流傳著許多關於倉央加措的神奇傳說。作為格魯派的一位最高“活佛”,倉央加措敢於突破禁閉七情六慾的教規,以情歌大膽地傾訴孤寂與苦悶、熱戀與渴望。他的情歌,脫胎於門巴族民歌,在格律和風格上都保持著門巴族情歌的特色。門巴族地區,青年男女交往是很自由的。自然情歌也就成了聯結青年人心扉的紐帶。無論在墨脫,還是在門隅,門巴人有著世世代代唱不完的情歌,這種情歌,他們稱為“加魯”。門巴族愛唱情歌,也愛唱酒歌。這種酒歌,稱作“薩瑪”,流行於門隅,歌詞生動有趣,曲調歡快高昂。薩瑪酒歌多為7個字或9個字組成一句,詩節無定數。常用比喻、渲染和誇張的手法,抒發對崇高理想和美好願望的強烈追求。傳說,薩瑪酒歌最早是由一位名叫拉不熱的歌手創作的。他唱了一輩子歌,把歡快留在人間,自己坐化成佛,被門巴族尊崇為歌神。有一首薩瑪酒歌是這樣深情地讚美門巴的家鄉:“家鄉的山谷靜謐安適,太陽的光芒歡樂相聚。祝願相聚,永不分離;如若分離,願再相聚。家鄉的村寨靜謐安適,我們的親友歡樂相聚。祝願相聚,永不分離,如若分離,願再相聚。”每逢年節或喜慶之時,門巴族的山鄉,加魯情歌和薩瑪酒歌如泉噴涌,情深意長。 
有一首加魯情歌唱道:“東北的山再高,遮不住天上的太陽;父母的權再大,擋不住兒女選伴侶。”門巴族青年男女戀愛婚姻也不受過分的限制,一般情況下,戀愛雙方有了感情,由一方父母出面,請媒人說合。無論娶媳還是招婿,彩禮是不可少的。舊時,舅表婚和姑表婚盛行,成為一種習慣勢力,也使不少有情人難成眷屬。
在舉辦婚禮過程中,新娘的舅舅是誰也惹不起的最高貴的客人。舅舅一出場,男方得趕緊恭恭敬敬地獻上哈達,請入上席。然後擺上各種食品,尤其是牛、豬、羊的頭、尾、耳、心、肝、肺、四肢都要擺全,缺一不可。而舅舅一定是沉下臉來,百般挑剔:怎么還缺什麼沒擺上?肉為什麼切得厚薄不勻?難道我家女兒有什麼缺陷?是不是認為我當舅舅的有什麼不對故意怠慢?即便百般周到,當舅舅的也得無理取鬧一番:茶為什麼涼了?酒為什麼熱啦?這樣才能表現出他是女方的全權代表、最高權威,為外甥女嫁給別家男子表示“氣憤”。新郎和男方又獻哈達又敬錢財,外加美酒和甜言蜜語,曲意奉承。舅舅“鬧”的差不多了,也便見好就收。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舅舅不讓外甥女出嫁的。這種古老的舅權遺風相沿成俗,舅舅蠻橫而又詼諧的表演,反倒給歡樂的婚禮增添了幾分情趣。
門巴族與藏族關係密切,生活習俗方面受藏族影響較大,同時又具有自身特色。門巴族的服飾多採用氆氌為原料。氆氌是藏族製作衣服和坐墊的一種羊毛織品,種類多樣,色彩艷麗,是門巴族生活中的必需品。由於地理環境和歷史的原因,門巴族的生產力水平一直處於緩慢發展狀態。

門巴族習俗:

門巴族狩獵是一種集體活動,狩獵時自願結夥,公推首領,首先擊中獵物者,在分肉時要分得雙份,其餘人均一份。狩獵結束後,將肉割好、烤熟背回。如果獵物很多,則在離村較近的地方點火為號,召集村民共同來接應,進村後要將多餘的獵物分給村人或共同聚餐。如果在歸途中遇見行人,無論相識與否,都要贈達一份獵物,認為這樣下次狩獵才有好運氣。
門巴族好客,凡有客至,全家人攜酒到村口為客人洗塵,並做好米飯、燉肉款待。宴請客人時,主婦要站立一旁,為客人斟酒,並保證客人的酒杯總是滿的。如客人酒醉主人會很高興,認為自己的真誠為客人所接受。客人離別時主家要執酒送到村外。

門巴族服飾:

門巴族的氈鞋門巴族的氈鞋

門巴族服飾有地區差異,門隅地區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氌氆長袍,束腰帶。戴褐色小圓帽,帽邊鑲桔黃色,前邊留一個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腳穿筒靴,靴筒用紅、黑兩色氌氆縫製,靴底為牛皮軟底。婦女還在袍外加系白色圓筒圍裙,背披小牛皮或山羊皮。
墨脫地區男女都喜歡穿棉麻製成的衣服,有長、短兩種款式的白色上衣。男子留長髮,佩戴耳環和腰刀。婦女穿花色裙子,髮辮盤於頭頂,並以紅、黃、綠等彩色的線裝飾。門巴族婦女擅長紡毛線、織氌氆和腰帶,門巴族婦女喜歡佩戴嵌有珊瑚、綠松石等寶石的銀手鐲、耳環、戒指、項鍊。

門巴族宗教:

門巴族的宗教信仰比較複雜,既信仰原始宗教,也信仰藏傳佛教。佛教受官方支持,占統治地位,原始宗教流行於民間,是門巴族固有的信仰,歷史久遠,與傳入較晚的佛教並存。
門巴族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到五十年代還處在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的自然崇拜之中。神山崇拜、神鬼信仰、祈神送鬼、巫術、占卜等實際上都是原始宗教的文化遺存。大約在公元8世紀,佛教由藏族地區傳入門巴族地區,藏傳佛教的寧瑪派、噶舉派和格魯派在門巴族中都有影響,而尤以寧瑪派和格魯派傳播最廣。寧瑪派,意為“舊派”,俗稱“紅教”。大約11世紀時,寧瑪派活佛德爾頓·白瑪寧巴來到門巴族居住的門隅開始傳教,後來他的弟弟烏金桑布也來到這裡傳播寧瑪派,並建立了屬於寧瑪派的烏堅陵、桑結凌、措吉凌、達旺寺等寺院,由於寧瑪派與門巴族的原始宗教在某些方面比較接近,容易被門巴族接受,所以影響也比較大。15世紀格魯派在藏族地區誕生,16世紀中期就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宗教集團,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派梅惹、洛卓嘉措喇嘛到門隅傳教,將寧瑪派建的達旺寺改屬格魯派,並新建了許多寺院。格魯派逐漸在門隅取得了統治地位。

門巴族禁忌:

門巴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禁忌,吃飯、喝酒、喝茶之前,需將少許食物、茶酒向空中拋灑,以此求神保佑,之後方準飲食;殺豬當天不能吃肉,禁殺家畜,忌食其肉;若家人出遠門,當天不能掃地,家中人生病,要在門口插樹枝,禁止外人進屋;孕婦分娩後,家中三個晚上不準滅火,三天內禁止外人進入室內;每月的1日、11日、21日家中不能請客,也不能外出做客;10日、20日、30日不能辦公事,不能出遠門、做買賣。家中若死了人,一年內死者家屬不能唱歌跳舞,不能殺雞宰豬,不能打獵,不能婚嫁。

門巴族建築:

門巴族建築門巴族建築

乾欄式的木房是墨脫地區的門巴族的房屋建築,房屋與地面相距一米左右,人字形房頂,用蕉葉或木板覆蓋,再用石板壓頂。住房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用木頭、竹子、草、石塊等建蓋,既簡單又適用。房屋呈長方形,多半是木頂、竹頂或草頂的兩層小樓,門外設有曬台,用木板、石塊或竹籬笆做牆。屋頂為人字形,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晚上睡覺時,在室內地板上鋪上粗毛毯或者獸皮,和衣而臥
門巴族房子的門上一般都安有木製的鎖,用一把長約六寸的木鑰匙來開鎖,木鎖和鑰匙都是用硬木做成的,非常的牢固,也很結實。
門巴族的建築,一般情況下,都是門朝東面,因為他們認為太陽出來就照進家門,是吉祥如意的象徵,而且太陽曬進來可以消毒和驅潮氣。

門巴族體育:

門巴族在歡快的節日、喜慶的婚禮以及勞動閒暇時喜歡舉行各種娛樂體育活動,主要有拔河、射箭、抱石頭、摔跤、盪鞦韆、頂牛、過家家、跳高、跳遠、打火槍等。
拔河,墨脫門巴族稱為“巴加惹比”,是“拉藤索”的意思,多在節日、婚禮喜慶場合舉行。選擇一個平壩,將一根長約50米、兩拇指粗的藤索作為比賽的器具。參賽的人分為人數相同的兩隊,每隊20—30人不等。比賽時,用一根棍子或石頭作中線,一方被另一方拖過中線即為輸。
射箭,門巴語稱“米嘎巴”,是一種男子參加的比賽,分集體比賽和個人比賽兩種,以集體比賽為主。參賽者自備弓箭,兩個箭靶是用粗芭蕉樹的主幹做成。比賽時一般分成人數相同的兩隊,一個隊射一個箭靶,以中箭多的一方獲勝。一般輸方需向贏方集體敬酒。
摔跤,門巴語稱“白達普”,是青年男子參加的一種活動。比賽時雙方互相用左手抓對方的腰帶,右手抱住對方上身,可以用腳絆對方,先倒地者為輸。
盪鞦韆,門巴語稱為“炯格普”,是兒童喜歡玩的一種遊戲,取一根藤索搭在樹枝上或房樑上,在藤兩端的結合處打上結。玩時,一個小孩坐在藤索中央,雙手緊抓藤索,另一人從背後往前推,和我們一般小孩玩的盪鞦韆沒太大的區別。

門巴族喪葬:

土葬比較古老,是門巴族一種傳統葬,其次是水葬。火葬,天葬和崖葬主要是隨著藏傳佛教傳入門巴族地區後才出現的,是喪葬的高級形式。
墨脫門巴族盛行土葬,土葬時要先選擇墓地,在墓地挖一圓形的深坑,把屍體蹲放於坑內,並且將死者生前所喜愛的物件一併隨葬,然後用土填坑,坑頂蓋上木板和蕉葉,再堆上土和石頭,四周圈起一個圍欄。
水葬無固定的地方,只要水深流急,能沖走屍體的地方即可。把屍體背到河邊肢解後拋入河中,如在晚上進行,可在河邊燒一堆火照明。水葬只在門隅北部流行,在墨脫,水葬是只用於得了傳染病的死者,這是與門隅北部的門巴族的喪葬風俗完全不一樣的,門隅北部的門巴族一般不用土葬,只有在傳染病人死了以後用土葬。
火葬和天葬多半是在喇嘛或富裕戶中實行的,火葬是先將屍體火化,把骨灰或留在原處,或撒入河中,或與泥土拌勻,做成若干小塔形狀,再放入用石頭砌成的放置屍塔的“古空”小屋中,火葬是門巴放認為最好的葬法,屍體一經燃燒,靈魂即可升天。天葬僅局限於門隅的部分地區。將屍體運到山上後,肢解搗碎,讓禿鷹和烏鴉啄食,以食淨為吉。
崖葬是門隅北部用於喇嘛或小孩的葬式,人死後,屍體放入木箱,木箱放在高山石崖邊或崖洞中。由於高山上氣溫低,屍體不易腐爛,有“永世長存”的意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