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鼠

逐鼠

跑旱船,也稱盪湖船、划水船,是我國許多地區都盛行的一種民間歌舞形式。演出形式大同小異。女子雙手持竹木製作的船形道具,艄公持櫓在旁做划船狀,邊行邊舞。似行於水上。輔之以樂人伴奏,表演詼諧,人見人愛。有的單獨表演,有的與“地秧歌”混同表演,有的與“小車會”混同表演。

(圖)逐鼠逐鼠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

逐鼠是一項元宵活動,這項活動始於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餵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基本概述

(圖)元宵節逐鼠元宵節逐鼠

中國古俗中,正月十五還是個逐鼠的日子,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此正月十五逐老鼠,這一習俗也主要盛行於古代南方盛產桑蠶的廣大地區。正月十五,冬日剛過,立春不久,此時老鼠開始活動,但行動遲緩,正是除鼠的好時機。然而古人迷信,認為老鼠是五穀神,不敢輕易得罪,但又擔憂老鼠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於是只能討好它。

中國古俗中,正月十五還是個逐鼠的日子。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載:“世人正月半做粥糜禱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咒曰:登高糜,挾鼠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則是為蠶逐鼠矣!”正月十五,冬日剛過,立春不久,此時老鼠開始活動,但行動遲緩,正是除鼠的好時機。然而古人迷信,認為老鼠是五穀神,不敢輕易得罪,就在元宵節這天煮一鍋肉粥,放在老鼠時常出沒的地方,一邊放一邊嘴裡還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吃了肉粥後再禍害莊稼就不得好死。

正月十五逐老鼠,這一習俗盛行於古代南方盛產桑蠶的廣大地區。

來源簡介

(圖)逐鼠逐鼠

這項活動始於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餵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逐鼠最早記載於《荊楚歲時記》,書中說,正月十五的時候,有一個神仙下凡到一個姓陳的人家,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祭祀我,今年就讓你們的蠶桑豐收。後來就形成了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吳縣有一個叫張成的人,起夜時,看到一個美麗的女子立在家中的東南角,舉手召喚他。張成走上前去,女子對他說:“我是你們家的這個地方的神,明年正月十五的時候,你做好粥,上面蓋上肉來祭祀我。你們家的蠶桑就能豐收。”說完這女子就不見了。張成從此以後每年都這樣做,果然年年豐收。

所以在絲綢業逐漸興盛的魏晉時候,這種風俗就流傳開來。人們做好粥,祝禱說:“登高糜。挾鼠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

具體做法

(圖)逐鼠逐鼠
逐鼠在農曆的正月十五舉行(元宵節)。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有些地方還有元宵節照鼠耗的逐鼠風俗,於逐老鼠的目的一樣。在湖南寧鄉,元宵節晚上人們以香蘸茶油,點燃後插於屋內各個角落,使老鼠不敢出洞耗糧毀物;有的地方還邊插香邊念咒語,把“客蟲”(老鼠)驅逐出屋。《荊楚歲時記》則云:“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先以楊柳插門,隨楊柳所指,仍以酒脯飲食乃至粥插箸而祭之。”其用意亦是以之逐鼠護蠶。

星座相關

(圖)摩羯座摩羯座

摩羯座:逐鼠

對於摩羯來說,可能會更注重實際一些,所以象是逐鼠之類的風俗則極有可能會與他們有關。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餵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可信度:★★

親和力:★

相關習俗

(圖)元宵節習俗元宵節習俗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偷菜節
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他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分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