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進士序

[15]固:必,認真。 [21]肖:類似,像。 [24]濟:助。

基本信息

【名稱】《送夏進士序》【年代】清代【作者】龔自珍【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乾隆中,大吏有不悅其屬員者[2],上詢之,以書生對。上曰:“是胡害?朕亦一書生也[3]。”大吏悚服[4]。嗚呼,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5]、訓萬祀矣[6]。嘉慶二十二年春[7],吾杭夏進士之京師[8],將銓縣令[9],紆道別余海上[10]。相與語,益進,睟然愉[11],謖然清[12],論三千年史事,意見或合或否,輒咍然以歡[13]。余曰:“是書生,非俗吏。”海上之人以及鄉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師,京師貴人長者識余者[14],皆識進士,亦必曰非俗吏也。雖然,固微窺君[15],君若懼人之訾其書生者[16],又若有所諱夫書生者[17],暴於聲音笑貌焉[18]。天下事,舍書生無可屬。真書生又寡,有一於是,而懼人之訾己而諱之耶?且如君者,雖百人訾之,萬人訾之,齧指而自誓不為書生,以喙自衛[19],嘵嘵然力辯其非書生[20],其終能肖俗吏之所為也哉[21]?為之而不肖,愈見其拙,回護其拙[22],勢必書生與俗吏兩無所據而後已[23]。噫!以書生之聲音笑貌,加之以拙,濟之以回護[24],終之以失所據。果爾,則進士之為政也,病矣!新婦三日,知其所自育[25];新官三日,知其所與[26]。予識進士十年,既慶其祿之及[27],於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篤,行且一前而一卻也。於其行,恭述聖訓[28],以附古者朋友贈行之義[29]。

作品注釋

[1]夏進士:夏璜,錢塘(今杭州)人。嘉慶進士。精通歷史,是龔自珍十六歲時就結識了的朋友。[2]大吏:指省一級的官員。[3]朕:皇帝自稱。據《東華錄》載,乾隆皇帝初年,各省的督撫參奏所屬官員的奏摺里,經常有“某某人是書生,不能勝任”的話,乾隆說:“讀書是為了致用,我只擔心人當不起書生的稱呼,怎能以書生相戒呢?要以書生為戒的話,我從小讀書宮中,實在也是一個書生。”[4]悚(sǒng):恐懼。[5]其:將。炳:光明,顯著。六籍:六經。[6]祀:年。[7]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8]杭:杭州府。[9]銓(quán):量才授官。去吏部聽候選派,授以官職。[10]紆(yū)道:繞道。紆,曲折。海上:指上海。此時龔自珍父親任上海道司,龔還不曾入仕,在上海探望父親。[11]睟(suì):潤澤貌,多指神色溫潤清和。[12]謖(sù):挺峻有力的樣子。[13]咍(hāi):快樂,歡笑。[14]長者:指顯貴者。[15]固:必,認真。微窺:暗中觀察。[16]訾(zǐ):詆毀,非議。[17]諱:隱瞞,避忌。夫(fǔ):語助詞,無義。[18]暴(pù):顯露。[19]喙(huì):原意是鳥獸的嘴。借指人的口。[20]嘵嘵(xiāo):爭辯聲。[21]肖:類似,像。[22]回護:曲意袒護。[23]兩無所據:二者都沒有根據,站不住,指二者都不像。[24]濟:助。[25]自育:自我修養,道德教育。[26]與:心許,贊同。這裡指政見、主張等。[27]祿:官吏的俸給。[28]聖訓:天子的教誨。[29]附:附從。《荀子非相》:“故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史記孔子世家》載,老子給孔子送行,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

作品鑑賞

友人將要擔任吏職,贈序以鼓勵,用皇上也自稱為書生的事實來鼓勵友人。要友人不自卑書生的稱呼,不怕嘲笑,保持書生的本色而不混同於俗吏之流。“天下事,舍書生無可屬”這樣的話,出自具有進步思想和熱情的龔自珍之口,是鼓勵他人,又何嘗不是自信自勉![1]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1841)清思想家、文學家。一名鞏祚,字人,號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進士,官禮部主事。學務博覽,重經世濟民。主張從事政治和經濟改革,以解決當時日益深入的社會危機,並熱切要求抵抗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和軍事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當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曾預見到英國可能侵犯,建議加強戰備,不與妥協。治經學,為嘉、道間提倡“通經致用”的今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哲學上持“性無善無不善”之說,反對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並強調萬事萬物都處於變化之中。所作詩文,極力提倡“更法”、“改圖”,深刻揭露清王朝統治的腐朽,反映社會階級矛盾的日益尖銳,洋溢著受國熱情。《尊隱》、《明良論》、《乙丙之際著議》、《送飲差大臣林公序》、《病梅館記》等文,和《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等詩篇,皆為其代表作。散文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詩尤瑰麗奇肆,有“龔派”之稱。所著有《龔自珍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