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害妄想症

迫害妄想症

迫害妄想症是一種慢性進行且以有系統、有組織的妄想為主的疾病。盛行率估計值約0.03%,發生率沒有男女的性別差異,多在成人中期或晚期發病。妄想症患者的妄想是“非怪異性”的,也就是說內容會牽涉到日常生活可發生的情境內容,例如被跟蹤、下毒、愛慕、家人欺騙或陷害等。一般來說,妄想症患者沒有幻覺的症狀,少部分會有和妄想主題相關的觸幻覺或嗅幻覺。除了跟妄想相關的內容可能受影響外(例如怕被黑道追殺而躲在家中),其餘的行為、外觀等都很正常,患者的人格、智慧型以及他和環境間的關係並沒有太大的障礙發生。

基本信息

簡介

患有迫害妄想症的行為過程患有迫害妄想症的行為過程
迫害妄想症是一種慢性進行且以有系統、有組織的妄想為主的疾病。盛行率估計值約0.03%,發生率沒有男女的性別差異,多在成人中期或晚期發病。妄想症患者的妄想是“非怪異性”的,也就是說內容會牽涉到日常生活可發生的情境內容,例如被跟蹤下毒、愛慕、家人欺騙或陷害等。

一般來說,妄想症患者沒有幻覺的症狀,少部分會有和妄想主題相關的觸幻覺或嗅幻覺。除了跟妄想相關的內容可能受影響外(例如怕被黑道追殺而躲在家中),其餘的行為、外觀等都很正常,病人的人格、智慧型以及他和環境間的關係並沒有太大的障礙發生。

病因

尚無證據表明遺傳因素有重要作用,多在精神因素,如意外事故、挫折或失敗作用下開始發病,因此精神因素可能起著促發作用。有些社會和軀體因素,如社會經濟剝奪、耳聾、失眠和中毒、有助於偏執思想的形成,孤獨、與世隔離以及處於一種語言不通的環境中也容易產生被迫害妄想症。

症狀

迫害妄想型(persecutytype):堅信自己受到迫害、欺騙、跟蹤、下毒、誹謗或陰謀對待等,病人往往會變得極度謹慎和處處防備,小小的輕侮可能就被病人放大,變成妄想的核心,時常將相關的人納入自己妄想的世界中。

特徵

迫害妄想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典型的病例。患這種病症的病人自己總認為有個別人或個別團伙要加害於他,每天都感到痛苦不堪。他抓住一些極為脆弱的事實充當蓄意謀害他證據,這種情緒逐漸蔓延到他的生活,迫使他作出荒謬的舉動,甚至是產生殺人的衝動。然而這類病理學還包括了對於嫉妒,成功,權利,被愛幻覺(堅信已經被一個陌生人愛上),以及神秘主義的妄想。

治療

藥物治療

治療被迫害妄想症主要依靠藥物,抗精神病藥是其中一類首選藥物。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療,可考慮使用長效的肌肉注射劑。如果病人情緒波動較大,包括出現精神病後的抑鬱,便可使用抗抑鬱藥物。

心理社交治療

主要透過給予病人支援來改變某些行為。此外,病人要避免過度的壓力,包括人生大事。認知行為療法或會改善病人的妄想,但也只是輔助性。精神分析治療法可能會加重刺激,有害無益。如果病人同意,應鼓勵其家人一同參與治療計畫,對治療進度有幫助。

有些病人可即時好轉,但有些則較難治理甚至可持續終生。如若不予適當治療,大部份病人仍可維持相對正常的社會生活,但也有病人不能自我照顧,情況嚴重。

研究

瑞士科學家日前發現,對大腦的某一特定區域進行刺激會讓人產生一種不安或恐懼的感覺,就好像有人在監視你一樣,而實際上旁邊並沒有任何人。

據報導,瑞士研究人員在對一名患有癲癇症的女性做外科手術評估時發現了這一現象。他們認為,該發現有助於解釋妄想狂是如何導致精神分裂症的。

當研究人員用電流刺激患者的大腦左顳骨時,她就會以為有人站在她的身後。而當研究人員在她身體前傾並用手抓住自己膝蓋時重複這一刺激,她就會產生一種不快的感覺,好像有個人正在抱住她。

瑞士洛桑聯邦高等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奧拉夫·布蘭克在英國《自然》周刊上說:“我們的發現也許是向理解偏執狂、被迫害妄想症和異己控制等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狀態邁出了一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