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八字憲法

農業八字憲法

農業八字憲法,1954年9月,周恩來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的農業”這個概念。毛澤東深知科學技術對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性,極力提倡選種、改進耕作方式,並提出了“農業八字憲法”(即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對實現科學種田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黨中央提出的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土、肥、水、種、密、保、管、工”的農業“八字憲法”,影響當代中國農業20多年。它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但是,在1958—1960年連續3年“大躍進”期間,對農業“八字憲法”的歪曲和誤解,也出現了虛假浮誇、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問題。

簡述

毛主席關心農業 毛主席關心農業

農業八字憲法,是指毛澤東根據我國農民民眾的實踐經驗和科學技術成果,於1958年提出來的農業八項增產技術措施。即:

內容

土—— 深耕、改良土壤、土壤普查和土地規劃

肥—— 合理施肥

水 ——興修水利和合理用水

種 ——培育和推廣良種

密 ——合理密植

保—— 植物保護、防治病蟲害

管 ——田間管理

工 ——工具改革

評價

因地制宜地採取這些措施,對農作物穩產高產是很有效的。【農業八字憲法】是現代的農業科學理論和傳統的農業實踐經驗的完美結合,作為我國農業科技的母法,它是農業綜合技術的高度總結,準確的指明了我國農業生產力的著力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