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源人

辭源人

辭源人是指《辭源》編纂工作的人員。《辭源》是一輩人接一輩人的事業”,而辭源人的文化,也在一輩一輩的接力中傳承下來。一代又一代“辭源人”和“商務人”身上體現的“胸懷家國,傳續文化”、“文化為本、守正開拓”、“寧靜致遠,俯首儒牛”的高貴品質,呼籲大力宏揚“勇於擔當、善於創新、甘於奉獻”的《辭源》精神。

概述

《辭源》出版百年暨《辭源》第三版出版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召開《辭源》出版百年暨《辭源》第三版出版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召開
辭源》是一部兼收古漢語普通語詞百科詞語的大型綜合性辭書,在內容、注釋、體例、編排、檢索等方面為中國現代辭書的編纂開創了科學範式,是20世紀初社會文化、思潮發展的產物,是中國文化轉型期的里程碑式的文化作品,標誌著第一部融新知舊學於一爐的新式辭書的誕生;標誌著中國現代語文辭書出版事業的發端;標誌著文化轉型期的中國,不再受文化傳承與文化普及之困,進入了“開學問進步之新紀元”。

編纂歷史

《辭源》第一版於1908年由商務印書館開始編纂,1915年出版,至今整整一百年。一百年來,《辭源》一直是商務印書館標誌性出版物,其間經過數次局部修訂和一次大規模修訂。2007年,商務印書館成立了《辭源》修訂項目組,正式開始第三版修訂工作。此次修訂,歷時8年,國家有關出版基金和商務印書館總計投入千餘萬元,組建了包括何九盈王寧董琨三位主編和22位分主編在內的127位專家團隊,集合了近百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業力量,在中國國力持續上升、傳統文化日漸弘揚的今天,成為最引人注目的大型文化工程之一。

編纂人

《辭源》第三版《辭源》第三版
100年前,張元濟等前輩先賢懷揣文化救國之夢,發出了“國無辭書,無文化之可言”的呼喚,於1908年啟動了《辭源》編纂工作,並於1915年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現代辭書。陸爾奎,第一版《辭源》的主編,2000多個日夜,羅書十餘萬卷,積累成疾,以致失明。

1976年學貫中西的黃秋耘先生參加第二次修訂時,笑稱自己是“遁入空門”,從此青燈常伴閉門窮經。而《辭源》第二版主編吳澤炎先生堅持每天做60張卡片,最後竟積有30餘萬張卡片,書未修完,惜人已半身不遂。

2007年,第三版修訂中組建了包括何九盈王寧董琨三位主編和22位分主編在內的127位專家團隊,硬是用了1800個日夜完成上億字的校對,書證和釋義的改動量達4萬條,改動率達40%。8年的時間,足以寫一部好的專著,留下幾篇好的論文,可這么多學者卻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項浩大的文化工程中,他們中,最長者已有82歲,最年輕的35歲,每個人都竭盡心力,焚膏繼晷,守護心底的追求。

精神

《辭源》第三版優盤版和網路版展示台《辭源》第三版優盤版和網路版展示台
這是一種胸懷家國的文化自覺。張元濟,主持商務印書館期間,頗有遠見地創立字典部,毅然投入“商務”1/4的資本編纂《辭源》,並親自參與編寫,只因為他深知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前,中國人不能只有一本康熙字典,需要“開啟民智,昌明教育”方能迎來光明時代。

這也是一種守正開拓的創新精神。傳統文化要煥發新的生命,需要找到新方法。《辭源》在編纂方法、編寫體例方面創造了全新格局,對後世的辭書編纂與文化創新具有重大示範作用,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現代辭書史上的一座豐碑。

這更是一種心甘情願的奉獻精神。人們常說,辭書修訂是一個彈性較大的工作,可多可少,可深可淺,要完成具有相當學術深度和廣度的修訂,彌補舊版系統上的缺失,殊為不易,這也是眾多文化工程難以善終的原因。相比過去,現在編寫似乎容易了,有海量的資料庫電子書可以提供線索,但恰恰是這些浩瀚的資料,更需去偽存真、正本清源的基礎鋪墊。如果沒有一種精神,哪裡可以完成一個字一個音的準確校檢?

吳澤炎曾說:“《辭源》是一輩人接一輩人的事業”,而辭源人的文化,也在一輩一輩的接力中傳承下來。這精神,倘若能藉由“辭源”之源發散出去,滲透進每個領域,那將帶來怎樣的文化氣象,又將築就怎樣的中國之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