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志勇

辛志勇

辛志勇,研究員,中共黨員,1942年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

基本信息

(圖)辛志勇辛志勇

辛志勇,男,1942年5月生,江蘇無錫市人,中共黨員

個人資料:

姓名: 辛志勇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42.5.6 

民族: 漢

國籍: 中國

學科: 農學

技術職稱: 研究員

工作單位: 農業部 

單位所屬機構: 研究單位

專業領域: 農學 ; 生物技術

學習及工作經歷:

國內方面:

1963年7月畢業於蘇北農學院(現揚州大學農學院)農學系農學專業,同年9月分配到中國農業科學院氣象所從事農田小氣候研究,1971年12月起在農業所(1978年7月起併入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從事春小麥育種,1978年至今在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工作,1986年起從事小麥生物技術至今。曾任863計畫第一主題專家、國家攀登計畫“糧棉油雄性不育雜種優勢利用基礎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1978年任助理研究員,1985年任麥類系副主任,1986年任副研究員,1991年任麥類系主任,1992年任研究員,1993年任博士生導師、農業部作物遺傳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1994年任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副所長,1995年6月-2001年5月任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理事。1996-2003年任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所長。現任農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中國作物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市作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理事、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作物學報主編

國際方面:

1979年6-12月在墨西哥國際小麥改良中心普通小麥課題組合作研究。

1981年12月-1984年1月在英國劍橋植物育種研究所進修小麥細胞遺傳。

1986年2-9月、1989年8月-1990年2月兩次赴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組織種植業研究所開展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與業績:

將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密切結合,首次在國際上將中間偃麥草的黃矮病抗性基因導入小麥,育成了易為小麥育種計畫利用的小麥新品系。通過穿梭育種育成3個抗黃矮病小麥新品種。參與育成核質雜種小麥,首次在世界上套用於生產。開展了小麥族親緣關係研究,小麥抗銹基因春化反應基因、矮桿基因等的遺傳分析,發現了多個新的抗銹基因,明確了基因效應。主持和參與育成二套小麥單體系統。參與育成京紅號、中7402等一批春小麥品種。培養博士生12名、碩士生5名。

主持和參加過“六五”至“十五”國家攻關計畫、863計畫、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與孟山都公司、澳大利亞ACIAR、歐共體的合作項目十多項。主要從事小麥遺傳育種和小麥生物技術研究。將生物技術和常規育種密切結合,首次在國際上將中間偃麥草的黃矮病抗性基因導入小麥,育成了易為小麥育種計畫利用的易位系,明確了其抗性由顯性單基因所控制,解析了其遺傳構成,找到了與抗性相關的分子標記,現已開展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參與育成京紅7、8、9號春小麥良種和核質雜種小麥,主持和參與二套小麥單體系統的育成。獲得國家級、省部級、院級科技成果獎8項,其中“綜合套用生物技術創造抗黃矮病普通小麥新種質”於1995年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其育種方法於2001年獲2項國家專利,均為第一完成人。主筆和參與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SCI論文13篇。

主持課題:

1.863計畫:兼抗黃矮、白粉病的優質小麥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 2004-2005年

2.948子專題:套用生物技術改良中國小麥的品質與抗病性 2003-2005年

參考網頁: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00922.htm

[2]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http://icscaas.com.cn/rencaiku/xinzhiyong.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