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畢斯病毒

辛德畢斯病毒Sindbis virus 屬蟲媒病毒(披蓋病毒)A群(=∝病毒)。是泰勒(R.M Taylor)於1955年分離出此病毒。它具有包膜,在直徑80—70毫微米的病毒粒子中,能引起人體發燒。

概述

辛德畢斯病毒Sindbisvirus屬蟲媒病毒(披蓋病毒)A群(=∝病毒)。是泰勒(R.MTaylor)於1955年分離出此病毒。它具有包膜,在直徑80—70毫微米的病毒粒子中,含分子量3.9—4.5×10的RNA。在抗原方面與西方馬腦脊髓炎病毒有親緣關係;可引起小鼠的肌炎和腦炎;還能引起人體發燒。從埃及和南非地方的鳥類中可分離出此種病毒,認為是由庫蚊屬的小(形)赤家蚊(Culexfrifaeniorhynchus)一種鳥類傳播的。它在各種動物細胞中能很好繁殖,一般多用雞胚培養細胞製作噬菌斑。還可以分離出溫度敏感性突變株。缺陷株等種種突變株,故常用於病毒學的研究。

研究歷史

1952年從尼羅河三角洲地區的蚊子中首次分離出來,非洲、亞洲、大洋洲和歐洲地區都曾報告人感染這種病毒的病例。

1997年中國科研人員對13個省、新疆自治區521份人血清進行辛德畢斯病毒抗體檢測,發現12個省、自治區的血清標本存在不同程度的抗體陽性率,其中寧夏、安徽、新疆等地區的陽性率較高。據了解,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已在對分離到的辛德畢斯病毒進行全基因系列分析,以確定有針對性的防治對策。

2009年夏季德國本哈德—諾赫特熱帶醫學研究所於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了一項針對蚊子的研究。研究人員在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滕堡州捕捉了約1.6萬隻蚊子,結果在五斑按蚊、類迷走庫蚊尖音庫蚊3種蚊子體內都發現了辛德畢斯病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