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輸血反應

輸液輸血反應中較為常見而嚴重的是發熱反應和過敏反應。發熱反應往往發生於輸液輸血後1~2小時,突然寒顫、高熱(體溫可高達39~40℃),伴皮膚潮紅、頭痛、噁心嘔吐,甚至譫妄昏迷。過敏反應表現為皮膚搔癢,出現局限性或廣泛性蕁麻疹,或發生血管神經性水腫,支氣管痙攣,嚴重者可導致過敏性休克。

研究進展

針灸防治輸液輸血反應,較早的報導見於七十年代初。總的看,方法上以耳針為主,因為它更適應於臨床;防治上,則重預防,特別是預防發熱反應的文章居多。

十餘年來的工作表明,針灸防治輸液輸血反應有明顯效果。經臨床設對照組觀察,與預防組對照,未加針刺預防者,其發熱或過敏反應率大大增加;與藥物治療組相比,耳針治療後,反應程度的減輕,反應時間的縮短等都更為明顯。所以,近年編著的《外科學》(黃家駟等主編),已將耳針法預防發熱反應收入。

治療方法

耳針取穴

取穴

主穴:神門、腎上腺、肺。

配穴:發熱反應:交感、皮質下;過敏反應:內分泌、風溪;曲池、血海(體穴)。

主穴必取,根據反應的不同加配1~2個配穴。預防僅用耳穴,治療可酌加體穴。如作治療,以毫針刺為主,持續捻轉,強刺激,至反應緩解後,留針30分鐘,並作間斷捻針;體針採用瀉法,留針時間同上。如作預防,宜用王不留行子或剪成小立方體的火柴棒貼耳穴,在輸液或輸血前10~15分鐘,行壓丸刺激5~15分鐘(可間斷按壓),至受血(液)者半邊頭部產生酸麻或重脹感,耳廓潮紅髮熱時,即可輸液或輸血。

以上法為主防治輸液輸血反應960餘例(次),其總有效率為95%~99%[1~8]。

體針取穴

主穴:分2組。1、中沖、合谷;2、大椎。

配穴:發熱加少商、商陽;頭額痛加印堂;頭項痛加列缺;胸悶噁心加內關、足三里。

主穴每次取一組,如效不顯時可據症加配穴。以5分毫針刺中沖,輕者留針2~15分鐘,重者挑刺放血1~2滴,2寸毫針直刺合谷,平補平瀉強刺激,留針5~10分鐘。配穴少商、商陽及印堂宜點刺放血,余穴針刺後平補平瀉,留針2~10分鐘。大椎用1寸毫針向上斜刺0.5寸左右,強刺激捻轉,留 針10分鐘,如在寒戰發熱一出現即行針刺,效果更好。

以上法治療輸液反應19例,結果,痊癒(針刺後症狀在30分鐘內完全消失)15例,有效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89.5%。

艾灸取穴

主穴:命門。

當患者在輸液過程中出現發冷、寒戰時即艾灸命門穴。方法為醫者手持艾卷在該穴周圍5厘米處旋轉,以有灼熱感而不燙傷局部為宜,灸2~3分鐘,最多不超過10分鐘。在此同時,減慢輸液速度至每分鐘70~40滴,全身反應嚴重者停止輸液。

共治療45例,療效觀察以5分鐘為限,結果,顯效(體溫在37.5℃以下,全部症狀消失)45例,有效(體溫不超過38℃,主要症狀消失)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4%[1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