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壽命

軌道壽命

軌道壽命指人造地球衛星在軌道上存留的時間。它是從衛星進入軌道到隕落為止的時間間隔。

軌道壽命

近地衛星的軌道壽命取決於大氣阻力。在大氣阻力作用下,衛星的實際軌道是不斷下降的螺鏇線。當下降到110~120公里的近圓形軌道時,大氣阻力使衛星迅速進入稠密大氣而燒毀,也會有一些殘骸返回地球表面。大氣阻力與衛星的形狀、質量、體積大小有關。一般地說,面積質量比大的衛星受到的阻力大,壽命也短。軌道高度越高,壽命也越長。高度超過1000公里的衛星,壽命可能達千年以上。高度在160公里的衛星, 軌道壽命只有幾天甚至幾圈。影響大氣阻力的因素比較複雜,衛星的壽命往往難以準確計算。大橢圓軌道(近地點數百公里,遠地點近10萬公里)、離地球很遠的軌道(近地點5百公里,遠地點幾十萬公里)都不是近地軌道,僅用大氣阻力來計算時,它們的軌道壽命是很長的,而實際壽命有時也很短。這是太陽引力和月球引力作用的結果。在這些引力作用下,近地點高度有時會連續下降,致使衛星進入稠密大氣而燒毀。近地衛星上常裝有小推力發動機,利用推力來抵消大氣阻力,使衛星在完成使命之前不會隕落。壽命取決於月球引力和太陽引力的衛星,通過選擇發射時間和軌道機動的辦法可延長軌道壽命。
軌道壽命軌道壽命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