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會

跳會

布朗族跳會是布朗族民眾一年一度的文化活動。由於歷史的原因,這個原始的盛大節日在50多年前就消失在了布朗族民眾的記憶之中。尋找失去的記憶、傳承傳統文化是當地老人的夙願。juG保山日報網。

節日簡介

布朗族民眾跪拜祖先祈福布朗族民眾跪拜祖先祈福

“跳會”是布朗族慶賀“觀音老母”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十六、十七兩日舉行。村寨頭人要籌辦素菜送到德齋寺獻給佛祖老爺、觀音老母。在寺前點香燒紙,次日帶領全村老幼抬著三把用竹篾條紮成圓狀的幡幔紙傘,青年擊鼓敲鑼,前往德齋寺祭佛祖。

詳細介紹

布朗族跳會是布朗族民眾原始的祈福祭祀活動,由於沒有文字,至今也沒有發現關於活動的記載。古時,哈寨村有一個叫德寨寺的活動場所。德寨寺主要是布朗族祖先供奉祖先、祈福的場所。每年農曆二月初七,木老元鄉哈寨、新地基、旱谷山、下哈寨、水溝腳五個村的布朗族民眾就在當地的五個頭人的帶領下,聚集在這裡舉行跳會活動。

在節日的這天早上,全村的民眾都吃紀念祖先。中午,男女老小都身著布朗族的節日盛裝,展示自己縫做最漂亮的衣服,在這裡打歌慶祝節日。

祭祀活動在廣場上設定兩個神壇,一個祭祀祖先,一個供奉天地。五位頭人身著長袍,頭戴頭冠,引導民眾歌舞祭祀。頭人的頭冠用五匹野雞毛裝飾,代表首領的地位。據說,頭人選擇野雞毛也是生活在大山裡的布朗人對大自然的崇拜,表示布朗人要迎難而上追求新生活。帶領參加祭祀活動的七男七女是各村寨的頭人和共同選舉出來的致富女能手,他們都身著長袍,代表二月的兩個七。

祭祀祖先的神壇上有五朵不同顏色的大花,中間一朵為紅花,四周有四朵不同顏色的花朵,代表著五個村寨團結一心。在神壇的兩邊有兩面旗子,旗子的旗桿由一棵完整的金竹做成,上面的綠葉表示著布朗人的生活蒸蒸日上。

在祭祀時,由十四位頭人和婦女能手用鏝、鑼、鼓、鈸等樂器演奏成小翻身、大翻身、節會調三首不同的曲調。他們一邊圍著神壇轉,一邊演奏祖先自己創下的小翻身、大翻身、節會調曲子。演奏的每首調子沿著神壇圈上三圈。每個調子節奏都不相同,一個調子比一個調子節奏快,代表著布朗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祭祀中,布朗族頭人還端著龍井水,經過燒紅的犁頭去除污跡,灑向眾人。這時,每一位參加活動的布朗族男女老幼都要迎接神水,去除病魔。在祭祀結束時,四村五寨來參加活動的民眾跪拜祖先和天地,以保一年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跪拜結束後,就是布朗族民眾最喜愛的歌舞——打歌。打歌是布朗族傳統的一種用來慶祝盛大節日的歌舞,旋律歡快,曲調豐富。葫蘆笙的節奏一響,穿著節日盛裝,男女老少都不約而同地跳起歡快的布朗舞,慶祝節日,迎接新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