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前躓後

跋前躓後

跋前躓後是一個成語,本指狼向前進就踩住了自己的頸肉,向後退又會被自己的尾巴絆倒。比喻進退兩難。跋:踩;疐:被絆倒。

基本信息

成語典故

出處:宋·陳亮《謝羅尚書啟》:“直情逕行,視毀譽如風而不恤;跋前疐後,方進退惟谷以堪驚。”

詞語辨析

跋前躓後跋前躓後
近義詞:
跋胡疐尾、跋前躓後、進退兩難、進退失據、進退維谷、騎虎難下、左右為難
反義詞:勢如破竹、無往不利、當機立斷
示例:其稍畏名義者,則包羞閔默而有~之憂。《續資治通鑑·宋理宗嘉熙元年》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進退維谷(通常用來形容狼的動作。)動物的動作比喻,後在宋朝打仗中曾用到跋前躓後
造句:突襲珍珠港後的日本侵略者,在中美兩國的夾擊下,在戰場上跋前疐後,險象環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