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秉鈞

趙秉鈞

趙秉鈞,字智庵,河南汝州人,鹹豐九年(1859年)生。光緒四年(1878年)考秀才未中,遂投入左宗棠楚軍效力,隨軍進駐新疆。光緒十五年(1889年),改捐典史,分發直隸省,次年到省。袁世凱小站練兵時,趙秉鈞曾隨習軍政,專攻偵探、警察兩門,與袁世凱遂有一定的淵源;加之他在巡防營時,鎮壓京津一帶義和團運動有功,也頗為袁世凱所賞識。趙秉鈞心狠手黑,深沉陰狠,富於機謀,甘心助惡,有“屠夫”之稱,以特工受寵於袁世凱,是中國近代警察制度的創始人;趙秉鈞心理扭曲,甘心助逆,成為袁世凱忠實打手,“宋案”中被袁利用,最終又被袁世凱拋棄。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趙秉鈞中俄邊界辦事員趙秉鈞
趙秉鈞幼年父母皆無考,到處流浪,曾在河南臨汝縣一個仕宦人家做書童,他生性慧黠,強悍而有膽識,頗得主人歡心,因此獲得自修學習機會,掌握了一定文化知識。1878年(光緒四年),趙秉鈞考秀才未中,遂投入左宗棠楚軍效力,隸張曜所部,隨軍出嘉峪關追繳白彥虎,進駐新疆,東征西討,作戰勇敢,因早年作戰埋沒雪中三晝夜,幾死,因身體受傷,此後形同閹人,嗜食鴉片

1883年,趙秉鈞在伊犁充當堪劃中俄邊界辦事員,由於“邊防出力”被“保以巡檢遇缺即選”。1889年(光緒十五年),趙秉鈞改捐典史,分發直隸省,次年到省。1891年補直隸新樂縣典史。1895年調署東明縣典史。1895年12月袁世凱小站練兵時,趙秉鈞曾隨習軍政,專攻偵探、警察兩門,與袁世凱遂有一定的淵源。1897年調署東明縣中汛管河巡檢,並署開州下汛中判。1899年調署天津北倉大使,題補獻縣管河主簿,不久捐升知縣,充直隸保甲局總辦,兼統率巡防營,以“長於緝捕”聞名。

光緒二十七年(1901),袁世凱委以趙秉鈞創辦巡警的重任,翌年初,命其擔任保定巡警局總辦。同時,還奏保為知府加鹽運使銜。他率新軍改編成1500名巡警駐天津。光緒二十九年(1903),趙秉鈞將天津、保定兩處的巡警學堂合併為北洋巡警學堂,其後又在各州縣設立巡警傳習所,建立全省巡警網。他在天津經營警務,深得袁世凱的歡心。同年3月,免補知府,以道員留原省補用。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趙秉鈞出任內務總長。1912年8月,任代理國務總理。9月25日,由代理改為實任國務總理。趙秉鈞青年時投入左宗棠部,曾任新樂縣典史,天津北大倉史,獻

趙秉鈞趙秉鈞

縣知縣,直隸保甲局總辦。後經袁世凱保奏,先後任保定巡警局總辦,巡警部右侍郎。袁世凱篡奪民國政權後,委任趙秉均為內務總長,內閣總理。趙秉鈞從此成為袁世凱的得力幹將。

1913年,在孫中山的支持下,宋教仁被選為國民黨參議員,趙秉鈞看到宋教仁有奪走自己權力的危險,便在袁世凱密謀下殺害宋教仁。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車站準備登車北上時,遭歹徒槍擊,身中三彈,搶救無效死亡。事情敗露後,趙秉鈞雖幾經逃脫,但國人懲辦兇手的呼聲強烈,袁世凱見事情難以掩蓋,便派人用電刀將兇手應桂馨殺死。八天后又將趙秉鈞毒死。趙秉鈞死時,心中明知是袁世凱在殺人滅口,但怕連累家人,不敢聲張,只遺囑家人:“葬身陵麓,近先帝。”直到那時,趙秉鈞才明白,迫宣統退位,為袁世凱盡忠賣命是多大的錯誤。但歷史不能重寫,趙秉鈞鈞永遠是清廷的罪人。趙秉鈞死後,他的家人把他埋葬在梁格莊興隆山南麓,將興隆寺搬遷,寺廟外作為他的家祠,現仍有遺址

國務總理

趙秉鈞第三任國務總理趙秉鈞
1900年9月後,趙秉鈞率領巡防營在京津一帶鎮壓義和團,“屢立戰功”,頗為袁世凱所賞識,被李鴻章任命為淮軍前敵營務處總辦兼統帶巡捕三營。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11月,袁世凱升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委以創辦巡警的重任。1902年5月,袁世凱命趙秉鈞擔任保定巡警局總辦,同時還奏保他為“知府加鹽運使銜”,趙秉鈞“參照東西成法”擬訂警務章程,創設警務學堂,迅速成立了一支五百人的巡警隊,分布保定內外維護治安,不久清政府命令各省仿照直隸警務章程試辦巡警。8月八國聯軍交還天津城,但要求中國軍隊不得在天津周圍二十里以內駐紮,趙秉鈞乃率新軍改編成一千五百名巡警駐天津,擔任天津南段巡警局總辦,又創辦了天津偵探隊和天津巡警學堂。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初,趙秉鈞將天津、保定兩處的巡警學堂合併為北洋巡警學堂,其後又在各州縣設立巡警傳習所,建立全省巡警網,他在天津經營警務推行“猛治”,督率官弁兵丁晝夜巡守,深得袁世凱的歡心。3月,袁世凱保奏趙秉鈞免補知府以道員留原省補用,8月奉旨照準。1904年11月任北京內城巡警廳丞,監視平民和達官貴人,甚至宮廷動靜均在注視之列,及時把情報送到袁世凱手中。

1905年9月,革命黨人吳樾在北京火車站炸出洋考察政治的五大臣,舉朝驚恐,趙秉鈞帶天津偵探隊進京協助破案。10月清政府巡警部成立,袁世凱認為趙秉鈞“才長心細”,“成績昭然”,大力保薦,12月趙秉鈞擔任巡警部右侍郎,尚書徐世昌對他極為信任,巡警部的機要大權都掌握在趙秉鈞手中,對北京的警政,趙秉鈞“事皆親躬經理,時常便服外出,私行考察一切”,“行蹤無定”。1906年1月,趙秉鈞奏請從天津和保定抽調巡警官兵千餘人進京,改組北京工巡局為內外城巡警廳,北京警政大權完全落入趙秉鈞掌握,趙成為袁世凱集團特務頭子。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後逝世,溥儀即位,攝政王載灃監國,對袁世凱記恨前仇,北洋集團受到滿清親貴排擠。1909年1月袁世凱被罷官回鄉,善耆乘勢奪取北京警權。3月23日趙秉鈞被撤職,滿清親貴控制了北京警權,他閒居天津,時常來往彰德與袁世凱互通聲氣,暗中運動,以待時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11月13日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凱組閣,16日趙秉鈞任袁內閣民政部大臣,當時八旗兵在北京城內揚言殺漢人,趙秉鈞將八旗兵譴回城外汛地,迅速恢復了秩序。1912年1月17日,袁世凱為逼迫清帝退位稱病不復入朝,趙秉鈞等溝通內監,內閣事務都由趙秉鈞、梁士詒胡惟德往來轉述,又代表袁世凱列席親貴王公討論退位的御前會議,趙秉鈞提出內閣解決時局的方案(清政府和南京臨時政府同時取消,由袁世凱在天津另組臨時政府),遭到激烈反對,趙秉鈞拂袖而去。1月19日,清民政大臣趙秉鈞、外務大臣胡惟德、郵傳大臣梁士詒奏請人心已去,君王專制恐難保全,懇贊同共和,以維大局,以後他和梁、胡多次逼宮。1月27日,隆裕太后召集御前會議,王公大臣到者寥寥,趙秉鈞則代表袁世凱如期而至,隆裕太后向趙秉鈞哭訴“一切事都好商量”。2月3日清廷不得不授袁世凱以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磋商退位條件,12日清帝下詔退位。

3月10日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唐紹儀組織責任內閣,30日趙秉鈞出任第一屆內閣內務總長,堅持不在內務部里安排同盟會員,唐紹儀事事強調大總統發布命令須經國務員副署的“責任”,使袁感到不能自行其是,趙秉鈞處處與唐紹儀不和,不出席國務會議,4月23日唆使民政部職員全體辭職。6月15日唐紹儀被迫辭職,趙秉鈞唆使北京軍警會議召開特別會議,威脅參議院通過袁世凱提出的陸征祥內閣閣員名單,27日陸征祥繼任國務總理,趙秉鈞仍任內務總長。7月14日代理財政部總長,26日卸代。8月參議院提出彈劾陸征祥失職案,陸從此稱病住醫院,20日趙秉鈞代理國務總理,並故做姿態加入同盟會,與黃興、宋教仁“狀極昵近”,黃興為爭取“政黨內閣”早日實現,力促趙秉鈞組閣。9月24日參議院同意趙秉鈞為國務總理,25日趙秉鈞由代理改為實任國務總理,仍兼內務總長,閣員不少是國民黨員。10月9日給予一等嘉禾章。10月後,趙秉鈞把國務會議移到總統府召開,一切聽命於袁世凱,責任內閣成為袁世凱獨裁工具

慘遭毒害

趙秉鈞左宗棠部楚軍趙秉鈞
1913年1月正式國會召開前夕,國民黨獨占優勢,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計畫組織真正的政黨內閣以限制袁世凱的權利,為袁世凱和趙秉鈞不容。2月上旬舉行第一次國會選舉,眾議院596席中國民黨獲269席,參議院274席國民黨占123席,成了兩院的第一大黨,宋教仁及其他國民黨領袖力主實行政黨內閣,深為袁世凱等忌恨,在袁世凱指使下,由趙秉鈞機要秘書洪述祖買通上海歹徒應桂馨、應夔丞武士英等,密謀刺殺宋教仁。3月20日夜,武士英在上海車站槍殺宋教仁,21日訊息傳到北京,趙秉鈞大驚,22日下午宋教仁重傷不治逝世,慘案震驚了全國。

3月23日宋教仁案主使人應夔丞在上海被捕,搜出應與國務院秘書洪述祖及國務總理趙秉鈞有關之文電,24日宋案兇手武士英(吳福銘)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趙秉鈞遞辭呈避嫌。4月3日,趙秉鈞在北京《新紀元報》上發表談話,說宋教仁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感情融洽,自己不會殺宋。4月11日上海會審公堂將應桂馨、武士英移交上海地方檢查廳,24日兇手武士英在獄中暴斃,25日袁世凱和趙秉鈞謀害宋教仁的證據被《民立報》公布,輿論譁然,國民黨群情激憤,要求懲辦元兇。4月26日,趙秉鈞、周學熙陸征祥與英德法俄日五國銀行團簽訂善後大借款契約,總額二千五百萬鎊,八四折(約為二千一百萬鎊),利息五厘,以鹽務收入為擔保,並規定此後未商得銀行團同意,不得借款。4月29日為宋案通電聲辯。5月1日,趙秉鈞不得不以“感患牙痛兼頭眩”為名引嫌自請免國務總理、內務總長官,5月2日,眾議院四十餘議員就政府違法借款一事,對國務總理趙秉鈞和財政總長周學熙提出彈劾,3日袁世凱給假十五日,以陸軍總長段祺瑞代理國務總理。5月8日,上海特別法庭票傳趙秉鈞出庭對質,趙抗傳不到,11日上海再次電促北京檢察廳,速提趙秉鈞到案受審,他仍拒不出庭。

7月16日,袁世凱為掩人耳目,準趙秉鈞辭職。7月17日趙秉鈞被任命為步兵統領,兼管京師巡警事務,21日北京戒嚴,趙秉鈞兼北京警備地域司令,鎮壓京津一帶國民黨人的反抗,此時“二次革命”已經爆發,不久被袁世凱和段祺瑞調兵鎮壓下去。10月10日,袁世凱特授趙秉鈞以勛一位。7月25日宋教仁案主犯應夔丞(桂馨)在上海越獄,10月18日,從上海越獄的應夔丞來到北京,以刺殺宋教仁功臣自居,四處招搖,要求袁世凱實現“毀宋酬勛”的諾言,索酬不遂,咆哮難制,袁世凱大怒。12月16日,趙秉鈞接替馮國璋任直隸都督,18日加陸軍上將銜。

1914年1月19日,應夔丞被袁世凱令軍政執法處偵探長郝占一派人殺死,南北報紙,紛紛攻詰,都指為趙秉鈞主謀,趙冤枉之餘,感到兔死狐悲,為應夔丞鳴不平,逕自發電通緝兇犯,並抱怨袁世凱,言“以後還有誰肯為總統做事”。2月19日,袁世凱令趙秉鈞兼署直隸民政長以示安撫,同時派人買通趙秉鈞的廚師,在食物中投毒。2月26日,趙秉鈞在天津的督署被袁世凱致使兇手下毒暗殺滅口,七孔流血暴卒於廁內,袁世凱假裝痛惜,題“愴懷良佐”,輓聯“弼時盛業追皋宜,匡夏殊勛懋管蕭”,28日令照陸軍上將例從優予恤,派朱家寶和次子袁克文赴天津治喪。3月22日,袁世凱在趙秉鈞的祭文中寫有“奪我良佐,聞噩驚召,傷勢念功,至今鬱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22日政事堂奉“皇帝策令”,追封趙秉鈞為“一等忠襄公”。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