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侍郎

右侍郎

右侍郎是唐代的一個官職。侍郎為唐以後中央六部的副長官,明清時設左右二侍郎。南京吏部右侍郎。出自清·張廷玉《明史》。明王鐸《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狀》:乙丑起公兵部右侍郎,尋轉左侍郎,多所齎賜。

基本信息

釋義

基本解釋

右侍郎右侍郎
官名。侍郎為唐以後中央六部的副長官。明清時設左右二侍郎。

吏部右侍郎,吏部副長官之一,位列左侍郎後面,佐助尚書管理本部事務。吏部副長官之一,位列左侍郎後,佐助尚書管理本部事務。

分開解釋

侍郎:

1.古代官名。秦漢郎中令的屬官之一。

2.古代官名。漢制,郎官入台省,三年後稱侍郎。隋唐以後,中書﹑門下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皆以侍郎為長官之副。至清雍正時,遞升至正二品,與尚書同為各部的堂官。

3.古代官名。晉制,諸王國皆置侍郎,大國四人,小國二人,專司贊相及通傳教令。
:右yòu面向南時,西的一邊,與“左”相對:右手。右邊。

出處

南京吏部右侍郎。――清·張廷玉明史》。

王鐸《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狀》:“乙丑起公(袁可立)兵部右侍郎,尋轉左侍郎,多所齎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