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江

趙永江

趙永江(1967出生),黑龍江人,中國當代畫家、美術師、書畫巨匠。現為黑龍江省伊春市書畫院專業畫家、中國林業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黑龍江省書畫裝裱協會理事、伊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伊春市國畫家協會副主席,是當代中國集詩書畫於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已出版百餘書畫,國家圖書館珍藏其中。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趙永江(1967出生),黑龍江人,中國當代畫家、美術師、書畫巨匠。現為黑龍江省伊春市書畫院專業畫家、中國林業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黑龍江省書畫裝裱協會理事、伊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伊春市國畫家協會副主席,是當代中國集詩書畫於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已出版百餘書畫,國家圖書館珍藏其中。

趙永江對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鉅,2000年作品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美展獲銅獎。2008年、2009年作品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中國畫展。作品連續獲黑龍江省第七屆、第八屆群星獎美術作品展覽獲金獎。第九屆獲銀獎。作品多次發表於國家級刊物及《美術大觀》《中國書畫報》《美術報》等。

★中國林業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國家一級美術師。

★黑龍江省書畫裝裱協會理事。

★伊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伊春市國畫家協會副主席

榮譽經歷

人生經歷

趙永江,畫派及藝術風格作品清秀、流暢、色彩淡雅,調子統一,具有版畫風格、油畫色彩、別具特色,有創新精神,作品均反映林區生活,並擅長仕女及歷史人物畫創作。

趙永江1967年出生於黑龍江,從小就對美術有著熱忱,一直勵志自己長大後要當一名畫家。

1985——1987在當地中學任美術教師,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老師畫家”。

1987——1992在當地公司美術裝璜設計專職工作。

1992——至今伊春市書畫院任一級畫師、書畫裝裱師。

2000年作品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美展獲銅獎。

2009年作品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中國畫展。

2011年9月參加《北京最美山村寫生展》。

2012年12月中國畫作品《傳道授業圖》《秋風佇立圖》參加中國書畫提名展,北京。

2013年12月中國畫作品《醉望林泉歸》,參加中國林業美術家協會全國美術作品展。

作品發布

作品《晨》發表在《中華文學》1996年一期,總第十八期發表。

作品《冬暖》發表在《美術大觀》1998年第四期。

美術作品《邂逅》發表在《美術大觀》2003年5期,總第185期。

作品《眷》發表在《美術大觀》2007年10期,總第238期。

作品《撐》發表在《美術報》2007年8月25日,總第718期。

作品《西風烈》發表在《中國書畫報》2007年8月27日,總第1706期。

作品《清香遠》發表在《美術報》2009年2月7日,總第794期。

作品《清音-興園舞韻》參加2011年《歷史新宋莊》大型美術作品展,(北京上上國際美術館展出)。

作品《寒晨》入選,建國五十年黑龍江省優秀美術作品晉京展,(中國美術館展出)。

作品《醉望林泉歸》發表在《華人畫事》總第35期。

繪畫風格

“大人物 小山水”的山水畫新範式

傳統的山水畫往往用幾乎所有的筆墨來刻畫山水,人物則作為山水畫的點綴,寥寥幾筆,一帶而過。人物作為山水畫的點綴,歷來是畫家思想和情感的某種寄託,是一種具有象徵傾向的審美概念。趙永江先生的山水畫打破了傳統山水畫中人物作為“點景”的傳統,在他的山水畫中,人物的動作與神情被著重刻畫,而“山水”則退居其次,與人物所傳達的精神相呼應。此時的人物不再是山水的點綴,而成為山水的主人,突顯了人的個體的生命意識,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大人物 小山水”的山水畫新範式。

筆簡形具 得之自然

黃休復在《益州名畫錄》中提出逸格的標準之一即“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要求畫家以簡練的筆墨語言,表達作品內在的神韻。趙永江先生的畫作用筆凝練,揮灑自然,寥寥數筆便勾勒出山的俊朗與挺拔。他筆下的人物多為隱居山林的“高士”,對於這些人物的刻畫,趙永江先生看似輕描淡寫的幾筆,人物超脫於塵世的放浪形骸的神情便躍然於紙上。這種以簡代繁、以虛代實、以素代艷的繪畫技法,正是對莊學逸之本性的回歸,是人的樸素心靈的回歸。

靈秀雋永 氣韻生動

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繪畫的“六法”,最高標準就是“氣韻生動”。郭熙《畫記》言,“畫山水,數百裡間,必有精神聚處,乃足畫。散地不足書。”趙永江先生的寫意山水,將山水內在的神氣和韻味表現的淋漓盡致,使其作品達到了一種鮮活的生命的狀態。讓人久久回味。

虛實相生 淵然而深

古代畫論中有“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說法。趙永江先生的作品構圖巧妙,注重位置的經營。在他的山水作品中,大面積的留白與瀟灑緊湊的筆法相得益彰,構成了張弛有致,虛實相生的境界。畫家以留白的手法表現天空、雲霧和流水,體現出寧謐悠遠的氛圍,達到了神奇渾然、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

藝術特徵

中國古人有“詩是有聲之畫,畫是無聲之詩”的說法,宋·蘇軾在《東坡志林·題王維〈藍關煙雨圖〉》中評價王維的畫:“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可見繪畫中詩意的傳達在繪畫中的重要性。趙永江先生的作品充滿了濃厚的文人氣質與浪漫的情懷,體現出不俗的意境,在他描繪的清曠渺遠的山水世界裡,有一種忘懷得失的胸襟和氣度,展現了無盡的詩意。

他的作品裡總是營造了一個雲蒸霧繞、風蕭泉鳴的山水世界。畫中的仁人高士或坐或臥,或把酒臨風或撫琴而歌,人物的情感與山水的姿態融為一體。山的挺拔,水的空靈,與人的淡泊相得益彰。畫家用筆時而老練潑辣,時而細膩悠遠,筆下的風景隨內心情感的走向應運而生,率性自然。畫中的人物不參與世間的繁華,將自己放逐于山水之間,內心一片風光霽月,達到了老子“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境界,做到了“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畫家以筆墨抒發自己的性靈,寄託自己的情思。在“心中的山水”向“畫中的山水”這一心象與物象的轉換中,不僅展現了畫家生命個體的那份優雅,更體現了他與自然之間的那份通達。

代表作品

畫家趙永江先生作品《興園舞韻》 畫家趙永江先生作品《興園舞韻》

在這幅工筆作品中,畫家趙永江先生以精湛的技藝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充滿詩意的“仙境”。畫家有意突破中國傳統工筆畫的技法與精神內蘊,在題材、用色,以及心理蘊含上儘可能的解構傳統,創造了一種新的繪畫範式。畫中的蓮花有花無葉,隨性自由、錯落有致的鋪陳於整幅畫面。在雲霧繚繞中,三個女子以不同的姿態掩映於蓮花之中,體現出女子體態的輕盈與婀娜,更體現出女子內心的自在與悠閒。畫中的一切看似不存在於現實之中,卻是畫家內心“仙境”的真實寫照。

著名畫家趙永江作品《醉忘林泉歸》 著名畫家趙永江作品《醉忘林泉歸》

中國古人一直追究“致虛”、“守靜”的境界,達到這樣的境界,便可消除“物”與“我”的對立,達到與自然萬物同一的和諧。畫中的人物或閉目凝神于山水之間,或向山水的深處遙望,他們深深沉浸于山水的姿態,已然讓觀者感到他們與山水融為一體,達到了“物我兩忘”的高深境界。

著名畫家趙永江山水畫《詩意圖》 著名畫家趙永江山水畫《詩意圖》

畫家借鑑了西方繪畫中光影的表現技法,山的明暗轉折,以及近景與遠景的把握,使這幅寫意的山水有很強的空間表現,讓人仿佛置身其中。雖然借鑑了西方的表現技法,畫家在畫中對古意的表達卻毫不遜色,虛實的表現,位置的經營,以及人物神態的把握,無不透露著清曠渺遠的氣息,表現了中國山水畫的最深的 心靈。

《福祿壽喜財》組畫 《福祿壽喜財》為中國當代著名畫家、一級美術師趙永江的新作。

趙永江先生以自己多年對繪畫的研究和體悟,在師承古人的同時結合當代的繪畫理念,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寫意畫新範式。其筆法自由隨性,曠達灑脫,立意幽深高遠,尤擅花鳥、山水,是當代不可多得的書畫名家。趙永江潛心兩年創作而成的《福祿壽喜財》寓意吉祥,飽含著畫家生對於畫作收藏者的美好祝願。

趙永江 趙永江
趙永江 趙永江

《洪福齊天》:畫上繪“五蝠”,諧音“福”,乃 中國傳統國畫題材寓意。一福“長壽蝠”,指 健康長壽;二福“富貴蝠”,指富足尊貴;三 福“康寧蝠”,指生活安寧幸福;四福“好德蝠”,指仁善寬厚;五福“善終蝠”,指善始善終。而畫面上的四朵大小不一的牡丹,則指五福能夠綿延潤澤家族中的“四世同堂”,即四世同堂五福並臻的美好寓意。

《祿路亨通》:畫上繪“諸山鹿”(公)與“善 靈鹿”(母)象徵著權位、吉祥。靈雲環繞, 若隱山林寓意祥雲兆瑞,紫氣東來;眾峰聳 立,蒼勁入雲寓意背有靠山,龍脈相連;足踏 青石,雄渾厚重寓意基業常青;而勁松挺拔, 屹立峭崖寓意迎福納壽。

《松鶴同壽》:們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祝願長輩幸福長壽。南山,實質上又叫老人 星,南極仙翁。而長壽鶴,就是南極仙翁的坐 騎,《西遊記》第二十六回寫孫悟空為救鎮元 大仙的人參果樹,厚道的南極仙翁乘坐一對長 壽鶴而來,鶴髮童顏,面目慈祥,後成為中國 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而這對長壽鶴就成 為了人們納祥,長壽的象徵吉物,寓意松鶴延 年、壽比南山、仁壽同登。

《喜上梅梢》:喜鵲吉祥文化更是淵源悠久, 先秦時,人們以為天、地、人是統一整體, “天人合一”,“萬物有靈”的象徵。人們認 為常見的鵲鳥能傳達未知的訊息,把鵲附會成 報喜鳥,稱之為喜鵲。周代師曠所 著的《禽經》中說:“靈鵲兆喜”。清代陳世 熙在《開元天寶遺事》也提到:“時人之家, 聞鵲聲,皆為喜兆,故謂靈鵲報喜。”

《財源廣進》:三條紅鯉魚順風順水,氣運流通 平穩,取單數更是取義“三三不盡、六六無 窮”,象徵著財富也無窮無盡,魚躍龍門,寓 意步步高升,前程似錦,蘆葦通達直上,寓意 財路,路路通;金蟬踏荷,寓意和氣生財,整 幅作品荷香撲鼻,一塘和氣,象徵財運亨通 。

張清瀾作品欣賞 張清瀾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