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趙冬梅,女,1971年2月26日生,1988年9月-1998年7月,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生,先後獲歷史學學士(1992)、碩士(1995)、博士(1998)學位。2004年10月-2005年8月 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高級訪問學者,2012年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千秋是非話寇準》。2013年在百家講壇主講關於司馬光的事跡,並出版《司馬光與他的時代》 。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趙冬梅
1988年9月-1998年7月,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先後獲歷史學學士(1992)、碩士(1995)、博士(1998)學位。
1998年8月-2003年7月,為北京大學歷史系講師,2003年8月至今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2004年10月-2005年8月,在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做高級訪問學者;2007、2008年春,為美國史丹福大學北大分校客座副教授;
2007年10月—2008年3月,德國維爾茨堡大學(WuerzburgUniversitat)漢學系客座教授。2012年2月初開始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千秋是非話寇準》。

研究興趣

趙冬梅趙冬梅
趙冬梅,主修宋史,興趣在官僚制度、官僚生態、社會生活等。關注晚唐至北宋事、政治、社會生活,曾經涉獵的題目包括宋與高麗的關係、中國古代的武舉與武學、宋代的武選官及邊防軍的組織體系、晚唐官制與官僚生態。目前正在進行宋代武選官制度的研究,希望揭示制度中特定人群的生存狀態、制度與人群的互動關係。

論著譯文

專書

趙冬梅趙冬梅
《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中國古代官僚等級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武道彷徨:中國古代的武舉與武學》,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
《中韓關係史(古代卷)》,合著,本人寫作兩宋部分,共兩章,社科文獻出版社,1998年。
《遼宋西夏金時期的飲食生活》,漆俠主編《遼宋西夏金代通史》第五編“宗教風俗編”第六章,待版。
《宋代武舉考試》一章和《宋代武舉呈試》一節,張希清主編《中國考試通史·宋代卷》,第六章、第八章第三節。
論文
從方鎮牧伯到武臣階秩——唐宋職位符號品位化的個案研究,《文史哲》,2010年第5期。
試論北宋前期士大夫對災害信息的態度,宋史年會論文,2008年七月末,昆明。
通進視角中的唐宋的閤門司,鄧小南主編《政績考察與信息渠道:以宋代為重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試述通進視角中的唐宋閤門司,《歷史研究》筆談,2008年第3期。
試述晚唐的兩種品位標誌與官僚生態,鄧廣銘教授百周年紀念文集,2007年3月北京大學會議宣讀,2008年,北京:中華書局。
2007年8月,參加由浙江大學主辦的“宋史青年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從職位等級到品位等級——武階的形成》。
南宋楊業後裔小考,《北大史學》第12輯,2007年。
“先帝皇后”與“今上生母”:試論北宋政治文化中的皇太后,張希清等主編《10-13世紀中國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北宋前期“官與品輕重不相準”含義試釋,《北大史學》第11輯,2006年。
唐宋諸使職掌考,《國學研究》,第16卷,2005年,第275-327頁。
試論宋代的閤門官員,《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4期。
北宋前期邊防統兵制度研究,《文史》,第68輯,2004年。
試論“勛賞“與“文武分途”背景下的宋代武官制度,《國學研究》,第10卷,2002年。
唐五代供奉官考,《中國史研究》,2000年第1期。
北宋科舉“解額”考,《北大史學》,第5期,1998年。
翻譯
賈志揚《天潢貴胄:宋代宗室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
奚如谷《“史”之解構:荒唐皇帝宋徽宗之死》,《中國學術》第3卷第2期,2002年。
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百家講壇

趙冬梅趙冬梅
首播時間:2012年2月5日
首播頻道:CCTV-10
所屬欄目:百家講壇
所屬分類:科教台人物
關鍵字:寇準皇權繼承陰謀佳話千古謎案
《百家講壇》之《千秋是非話寇準》2012年2月5日在CCTV10科教頻道開始播出,共14集。
內容簡介
真實的傳奇
科舉幸運兒
心大知縣小
簪花少年
真的很"糾結"
陰謀與佳話
在中國古代,皇權繼承問題,從來都是封建王朝的第一要務,同時也充滿了血腥和陰謀。宋太祖的兒子們都還健在,卻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這樣的皇權更迭不符合常規,很是蹊蹺。因為不可思議,一直受到後世人的猜疑。而太祖臨終前的一件事更是成了千古之謎,這就是大宋王朝的第一大謎案“斧聲燭影”。那么,“斧聲燭影”的離奇之處究竟在哪裡,本期節目趙冬梅老師給大家解讀這個千古謎案。
新君對老臣
澶淵澶淵
三根手指
公元1005年一月,宋遼兩國終於坐在談判桌上,簽訂了澶淵之盟。由於寇準在盟約簽訂中,發揮的巨大作用,澶淵之盟也深深地印上了寇準的烙印,北宋名相王安石後來就曾寫下“丞相萊公功第一”的佳句,頌揚寇準在澶淵之盟中建立的不朽功勳。而寇準在澶淵之盟中的表現,也給他的個人命運埋下了巨大的隱患。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評價澶淵之盟的歷史地位呢?寇準面臨的政治風險又是什麼呢?
獅子與狐狸
不學無術
祥瑞與珍珠
王同年的度量
上課 下課
天書疑案
“女子”與“小人”
一場糊塗仗
風雨如歸路
生前身後名

司馬光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趙冬梅
播出時間:2014年7月28日
內容:
第一集公元1051年,三十二歲的司馬光進入館閣,成為了大宋朝的高級官員,並擔任了禮官的重要職務。就在他剛剛任職不久,就遇上了一個非常蹊蹺的事件,而這個事件與十一年前爆發的一場戰爭有關。公元1040年,宋朝與西夏在陝西的三川口遭遇了一場激戰,這場戰爭的最終結局是,宋軍全軍覆沒,主將劉平下落不明。令人奇怪的是,大宋朝廷卻給了生死不明的劉平以“烈士殉國”的不凡待遇,並在朝廷內外大肆宣揚,奉為楷模。然而,就在時間過去了整整十一年,大家已經漸漸遺忘的時候,這件塵封已久的往事竟然在大宋朝堂之上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那么,一個已經蓋棺定論的往事為何會再起波瀾?年輕的司馬光又將如何面對這個不尋常的事件呢?北京大學趙冬梅副教授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司馬光》。
第二集公元1051年,宋仁宗的啟蒙老師夏竦死了,多年的感情令仁宗皇帝悲痛萬分,為了表達對夏竦之死深深的痛惜和哀悼之情,宋仁宗竟然違反規定,想要賜給夏竦“文正”諡號。他的這一想法一經公布,立即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身為禮官的司馬光立即發出強烈的反對聲,然而,與司馬光和台諫官們堅決反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國家事務負有重大職責的宰相群體卻在整個事件中默不作聲。那么,大宋的宰相們為何表現地如此軟弱?夏竦事件又有著怎樣的來龍去脈呢?北京大學趙冬梅副教授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司馬光》。
第三集在大宋政壇上摸爬滾打多年,司馬光的恩師龐籍終於登上了宰相高位,就在他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非常蹊蹺的事情,按理說,這件事原本與龐籍沒有關係,但是在一些人的推波助瀾之下,整個事件持續發酵升溫,鬧到最後,開封政壇最終颳起了一股強烈的倒龐風潮,仁宗皇帝只能把龐籍從宰相高位上趕了下來。那么,在這場意想不到的政壇地震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一段恩恩怨怨?龐籍遭遇政壇挫敗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呢?北京大學趙冬梅副教授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司馬光》。
第四集在龐籍的提攜和關照下,司馬光三十出頭就進入大宋高層,成為了耀眼的政壇新星,然而,就在司馬光的事業順風順水的時候,他的恩師龐籍出事了,“外甥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朝野上下議論紛紛,龐籍最終被宋仁宗從宰相高位上趕了下來,外放到鄆州。這個時候,司馬光面臨著人生的一個重大選擇,此時的他如果放棄大好前程,追隨龐籍而去,則極有可能失去在京城發展的絕好機會,政治前景令人堪憂,但是他如果選擇留在京城,另攀高枝,對恩師的外放無動於衷,則又於情於理讓人難以接受?那么面對這個難題,司馬光究竟該如何抉擇呢?北京大學趙冬梅副教授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司馬光》。
第五集在宋朝和西夏接壤的地方,有一塊屬於宋朝的土地,屈野河西地。因為各種複雜的歷史原因,西夏逐漸蠶食了這塊土地,這使西夏軍隊的活動範圍擴大,日益威脅到宋朝邊防重鎮麟州的安全,司馬光的恩師龐籍被朝廷委派,擔任河東路經略安撫使之後,就開始苦心經營,想要把這塊地從西夏手中奪回來。在這種背景下,司馬光作為龐籍的心腹到屈野河西地視察,視察之後,司馬光和麟州的守將商量了一個奪回屈野河西地的方案,那么司馬光提出的方案是什麼?面對這個方案,龐籍又是怎樣的態度呢?北京大學趙冬梅副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司馬光》。
第六集公元1057年,當司馬光巡邊結束,回到并州以後,他向龐籍報告了在屈野河西地增築堡寨,然後逐步收回屈野河西地的計畫,龐籍也同意了這個計畫。初看起來,形勢是令人振奮的。但是計畫趕不上變化,事情的發展,往往遠比表面上的情況要複雜得多,宋朝和西夏的關係,更是充滿了變數。就在屈野河西地,西夏貴族沒藏訛龐的三萬大軍去而復返,宋朝方面僅憑著麟州千餘人的部隊,靠武力是無法收這塊失地的,那么在形勢如此明朗的情況下,麟州的守將為什麼還要率軍進入屈野河西地,最終在斷道塢吃了一個大敗仗呢?宋軍兵敗斷道塢的真相究竟是什麼?作為河東路的最高軍事長官,龐籍又會捲入怎樣的政治鏇渦之中呢?北京大學趙冬梅副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司馬光》。
第七集公元1057年,宋朝一支1400多人的小部隊不聽命令擅自進入了屈野河西地,然後在斷道塢這個地方被西夏三萬大軍隊包圍。經過激烈戰鬥,宋朝軍隊損兵折將,慘敗而歸。這件事情讓宋朝朝野震驚,朝廷很快派人前來調查,司馬光的恩師龐籍想為司馬光開脫,於是拿掉了相關檔案,這使司馬光看上去和整個事件毫無關係,他也平安無事地被調回首都開封,而包括龐籍在內的相關人員,都受到了朝廷的嚴厲處理。面對恩師龐籍好心的安排,司馬光的內心中,究竟會掀起怎樣的波瀾呢?北京大學趙冬梅副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司馬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