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

英國牛津大學

牛津大學是英語世界最古老的大學,這裡的路不寬,只是靜靜地向四處延伸著。

基本信息

簡介

牛津大學是英語世界最古老的大學,這裡的路不寬,只是靜靜地向四處延伸著。路兩邊那些陳舊的甚至有些斑駁的古老建築,形形色色……你可能在不經意間錯過這所滄桑的學校,可是800多年種下的輝煌是誰也抹不掉的偉績,誰也不敢小覷的學術地位。性質:公立,綜合性大學

英國牛津大學英國牛津大學

位置:英國,牛津郡,牛津市

成立時間:約1096年

組成機構:包括39個學院,5所永久私人學院

校訓:主照亮我

歷史回眸

古雅、寧謐和純樸,是牛津留給人最初印象。牛津大學城在倫敦西北方,路程約96公里。牛津大學是國際間備受尊崇之教學與研究中心,它的悠久歷史和崇高地位,輝映在那些雄視著牛津市的古典和優雅的建築中。

英國最古老的大學

牛津是中古世紀時期,泰晤士河上的重要渡口。所謂津者,渡口之意也,小城因此而得名。牛津地理位置又居於南英格蘭的中心,所以也成為當時陸路要衝。南船北馬在此交會,一個繁榮而熱鬧的市集,逐漸在這裡形成。

如今,雖然渡口已不復存在,但當時的老渡口遺址,仍然經常徘徊著熱鬧的訪古者。河上盪泛的游舫,雙雙對對撐船的男女,加上堤岸上擁擠的遊客,更能勾勒出一幅當年渡口的繁榮景象。

英國最古老的大學——牛津大學,就位於這個古老的小城。迄今為止,牛津大學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公元1167年,英王亨利二世禁止英國學生入讀巴黎大學。隨後,一批學識淵博的學者遷居牛津,並把這裡發展成為英國經院哲學教學和研究的中心。最初的科系設定有神學、法律、醫學和藝術,還有一些自然哲學、倫理學等方面的課程。

牛津最早成立了3個學院。當時歐洲的另外兩個學術中心分別是法國的巴黎大學和義大利的波洛尼亞大學,這些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機構的建立,對當時古希臘、羅馬文明的重新發現和系統整理、研究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新學院附近還保留著一段牛津古城堡的城牆。13世紀初,發生在學生和小鎮居民間的衝突引發了一場嚴重的騷亂,一部分教師和學生遠赴劍橋,與在當地講學的教士們一起重組了另外一個大學,這個依照牛津模式新建的大學就是今天著名的劍橋大學。

享譽全球的歷史名校

牛津大學是一個自治的法人團體,英國政府撥給3/4的教育經費,但並不干涉大學的事務。作為英國思想和學術中心,牛津大學在英國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8世紀末,由工業革命引發的教育革命使牛津、劍橋兩校在非宗教化、非貴族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牛津各學科的研究領域有所拓展,一些新興的自然科學開始受到重視。大學的教學重點經歷了經院哲學、古典學和現代知識三大階段。牛津大學的面貌因此煥然一新,現已發展成為擁有39所學院,1萬多名在校生的綜合性大學。

牛津大學有輝煌的歷史記錄,擁有諾貝爾獎得主40多人,費爾茲數學獎3人,畢業生中有5位國王和25位英國首相。名人中有培根、波義耳、哈雷、亞當斯密、英國甘地、日本皇太子、約旦國王、全球資訊網發明人、英國皇家學會主席、科協主席、國防部首席科學家等。

牛津與劍橋二校享譽全球,其地位之特殊除淵源於英國上層社會,還在於歷史悠久與獨特的學制,在英國社會裡牛橋(Oxbridge)一詞即代表二校的簡稱。

當今風采

牛津並不只是依賴它過去的輝煌。今天的牛津,仍然源源不斷地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學有所成的精英和志存千里的學子。

學院擁有自治權

目前,牛津共有40多個獨立自治的學院,按一種同美國相類似的聯邦制度與大學相聯在一起。每一學院由一名院長及若干院士主持。他們均為學術人士,從事於各類廣泛的專業,大部分在大學兼有教職。大學本科直至1974年,均屬於單一性別的學院。目前,除仍有一家學院只收女生外,所有的學院都同時招收男生和女生。

除了大學校徽外,牛津的學院都有自己風格各異的院徽。這些學院大部分都是綜合性的而非單科性的專門學院,牛津的各個學院擁有相當大的自治權,校方也尊重這種權力。學院負責選擇招收學生,指派導師輔導學生的學業,提供住宿、膳食等基本教學和福利設施,還要安排各類體育、團體社交活動。而大學主要是統一籌劃全校的講授課程,並以圖書館、實驗室、電腦設備等形式提供教學資源,組織安排考試並給畢業生頒發學位證書等工作。

不斷追求新的發展

在資訊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牛津大學除了在文史哲、法律、經濟等人文社會學科一直保持明顯的優勢之外,在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方面也保持著學科前沿的位置。牛津的生物化學系是西方同類院系中最大的一個,它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30多名教授獲有院士頭銜。多樣化、跨學科研究是該系的一個顯著特徵。生化系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分子基因學、分子細胞生物化學和生物結構學方面。它的實驗室里擁有核磁共振、蛋白質結晶和分解、DNA排序等設備。

2001年5月5日,牛津大學投資1500萬英鎊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際網路學院,主要從事網際網路的研究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此外,牛津開設的工商管理課程也很受學生們的歡迎,塞德商學院是全歐洲發展最快最有聲望的管理學院之一,學院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來自於著名的大公司。

曾在牛津學習和任教的羅吉爾·培根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天文學家哈雷曾獲牛津碩士學位,“哈雷慧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包括柴契爾夫人在內的20多位英國首相以及柯林頓等外國首腦等都曾求學牛津。詩人雪萊、作家格林等一批知名學者也都出自牛津。在800多年的校史中,牛津引以自豪的是擁有4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

作為英語國家中最古老的大學,牛津大學在世界大學之林里享有崇高的國際聲譽。世界一流的學術研究設施、雄厚的師資隊伍、近千年營造的優良傳統和人文環境使這所大學和這座城市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各國學生學者前來求學和做學問。

依稀可見的修道院作風

現今,牛津大學仍然有不少學院維持修道院的作風。譬如在餐廳分有一般座位及高桌,除教授、資深研究員或訪問研究員外,均不得登堂上座。另外交誼廳也分Senior Common Room、Middle Common Room或Junion Common Room,一般研究生或研究員不能與教授或資深研究員同席,除非經過同意,否則會遭到驅逐出境。

有些學院上課時還規定必須穿黑袍,正式考試、開學典禮或畢業典禮更是維繫早期中世紀的舊規矩,相當繁文瑣節,這也襯托出英國社會階層的劃分與保留傳統的作風。

校園生活

牛津吸引了世界各地許多優秀的學生到這裡留學。大概有30%是美國人,30%是歐洲人,差不多也有30%的亞洲人,也有一些來自澳洲和南美,而這些學生也十分喜歡這種混合文化。

著名的導師制

牛津學生課業進行主要經由兩種方式:一是課堂講授的安排,而各學院則提供導師人選。當然若干學院的師資,也同時受聘為大學教授,針對某個專題開課,供各個學院的學生來選讀。學生申請入學時,一般是由各學院相關學科的教授,審查申請檔案。而其中的一位教授,則成為日後學生專修科目的導師。此為英國教育上最著稱的導師制度(tutorial)。

導師是學生所選科目的學者,他負責指導學生的學業和品行,協助學生安排學習計畫,指導他們如何進行深入學習。導師制相傳是15世紀初創辦“新學院”的溫徹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創,新學院是牛津實行導師制的第一個學院。

導師在一學期中,每周和學生見面一次,每次上課,學生必須針對導師所開書目,或指定問題,準備一篇研究心得或短文。在師生研討過程中,首先由學生宣讀一次,而後由導師,或另一名參與討論的學生,就文章論點,進行辨論及討論。

導師制的精神,在訓練學生邏輯思考及臨場反應能力。同時對於8周一期,密集學期制的牛津學生而言,導師可以隨時清晰的了解學生研習的情況。

牛津的大學教育注重訓練學生搜尋和消化信息、進行獨立思考,建立自己的觀點並為之辯護。導師制教學促使學生對所學科目進行創造性思維,這是牛津教學體系中最值得稱道的地方。

牛津的辦學思想是探測、挖掘和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提倡獨立思考和個人創造精神的發揮。牛津人把思想的創見看得更為重要。托馬斯·摩爾的《烏托邦》,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艾略特的《荒原》和湯因比的《歷史研究》等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多學科交叉別具特色

牛津大學的課程設定有著別具特色的專業體系和多樣化的課程體系。牛津大學的學生一入學就要選定專業,該校現設50種專業,有些專業是單學科的,有些則是跨學科的綜合性專業。由於專業性質、學科範圍、修業年限不同,各個專業的課程計畫有很大的差異。

以頗受歡迎的哲學、政治與經濟專業為例,該專業學制3年,第一年哲學、政治、經濟三個學科並重,主要學習導論課,使學生掌握每個學科的基本工具、方法,發展自己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在第2年和第3年,學生仍可以三個學科齊頭並進,也可以集中學習其中兩個學科甚至以一個學科為主,但無論怎樣選擇,都必須修完核心課程。在核心課程之外,導師會指導學生選修一些課程。核心課程和選修課加起來必須達到8門。若是三個學科並進者則修習三個領域的5門核心課程和3門選修課。

近年來,牛津在學科設定和教學科研方面充分體現了資訊時代學術領域多角度、多邊緣、資源共享的潮流和特徵。

牛津大學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聲名遠播,在閱讀、實驗、導師輔導等多種方法結合,尊重學習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出了一代代堪稱天之驕子的牛津精英。

頻繁的講座,讓你隨意聽自由言

每當新學期伊始,牛津大學各個專業和學院都有一份列印好的講座課和討論課的時間安排表,並同時公布在網上,對全校師生開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選擇任何一門感興趣的講座和討論課,中午吃飯時間有講座和討論課,尤其是下午4點到5點之間,在牛津街頭,可以看見一群教師模樣的人,一手拿著長柄傘,一手拿著公文包,行色匆匆地朝某一方向走去,大體可以判斷,他們是去參加講座和討論課的。

每當一個講座完畢,不論是導師還是學生,不論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都可以自由發言,平等討論。此外,還有專門的討論課,其海闊天空的議題和議論是很吸引人的。牛津出了許多有影響的政治家,與牛津崇尚雄辯的傳統有關,而辯論的氣氛可以出現在任何可以自由發言的場合。

牛津與中國

牛津最理解中國

長期以來,牛津大學與中國的研究人員在政治、經濟、環境、醫學、語言文化、歷史、地理等研究領域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牛津大學圖書館里有關中國的藏書和資料種類豐富,是英國其他任何一所大學或機構都無法相提並論的。

過去的十多年,牛津大學也把越來越多的科研經費投入到對中國的研究以及與中國科研人員的合作中,“牛津對中國的研究和理解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中國也是牛津大學科研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夥伴,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牛津大學正在重新考慮其“中國戰略”,調整學術科研力量,以便加大同中國在科研、教育等領域的更廣泛深入的合作。

三項研究尤為值得一提

一是牛津大學與北京大學等中國科研機構協作、歷時十年的關於當代中國的研究。這項由著名的漢學家、教授沃森爵士領導的跨學科研究,涉及的領域涵蓋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這項研究的成果已經在國際上重要的學術雜誌、研討會上陸續發表。

由牛津大學、北京大學以及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共同合作的關於黃河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研究詳細深入,科研人員收集了豐富的水文學資料,運用了大量先進的研究方法。該研究成果為中國水利部門制定保護黃河措施和政策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和參考作用。

在公共健康和流行病學方面,牛津大學與中國早在1976年就開始大規模的合作。中英兩國醫學工作者正在進行的關於抽菸危害的一項大規模調查發現,目前中國菸民的抽菸習慣,將使年齡在30歲以下的約一億男性菸民在中年或中老年時期死於與吸菸有關的疾病。這項研究的成果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做出了相應的政策調整。

中國學者夫婦譽滿牛津

1935年,通過英國庚款獎學金考試的錢鍾書在清華大學畢業後,進入牛津大學,在愛克塞特學院攻讀英國文學。婦人楊絳則跟隨他到牛津旁聽。留學期間,錢鍾書和他的夫人楊絳在博德利圖書館讀了大量的英文原著。在牛津的歲月,是錢鍾書學術生涯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階段。1937年,錢鍾書完成了他的畢業論文《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獲得優等榮譽學位。

留學小貼士

特色學科:法學、經濟學,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等一流

現任校長:約翰·胡德

申請條件:托福600分,雅思7.5分

申請期限:10月15日

費用情況:

基本學費:每年6489英鎊

實驗類課程8652英鎊

學院費:本科生3235英鎊,研究生1650英鎊

電話:(+44)203-432—5932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http://www.ox.ac.uk

地址:Oxford Colleges Admission Office,University Offices Wellington Square,Oxford OX1 2JD,U.K.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zpjy.net/jiaoliu/2006/1108/content_173.htm

來源:鄒平教育信息網(http://www.zpjy.net/)

作者:tianfeng

原文:英國牛津大學(http://www.zpjy.net/jiaoliu/2006/1108/content_173.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