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傳缽

趙傳缽(1912-1939),革命烈士。又名川波,新泰縣(今新泰市)西關村人。早期中共黨員。1929年,在曲阜省立第二師範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2月創建了中共新泰黨小組,任組長,後歷任中共新泰支部書記、中共新泰特支書記。1933年2月在濟南被捕。1937年11月獲釋出獄,留在鄒縣工作,並重新加入黨組織;1938年3月參加滕縣人民抗日義勇隊。同年5月,改編到魯南抗日義勇總隊第二大隊,後任教導員等職。1939年5月,他帶領部隊途經嶧縣垮莊時被日軍包圍,在戰鬥中犧牲。後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認為革命烈士。

基本信息

趙傳缽(1912-1939),又名川波,新泰縣(今山東省新泰市)西關村人。早期中共黨員。二弟為原山東省藝術學院副院長趙劍秋
1927年夏,趙傳缽考入省立二師,開始接觸馬列主義,接近共產黨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寒假回到新泰,組織進步青年創辦“讀書會”,學習進步書刊,研究社會現實,宣傳共產黨的主張,講解革命道理,探尋光明與真理。同時,他還深入農村,串聯貧苦農民,組織“窮人會”“互救會”,與地主豪紳做鬥爭。
1931年8月, 在其家中召開黨組織會議, 建立新泰第一個中共黨支部, 任支部書記。“九·一八”事變後,他在學校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是年底,省立二師黨組織暴露,他被迫休學回到家鄉,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1932年1月,中共新泰特別支部成立,他任特支書記。2月,受聘到羊流國小任訓育主任, 並以教學為掩護,深入村莊,組織農民起來革命。同年4月,在羊流一帶領導了抗花生稅的鬥爭,與此同時,還在羊流國小開展了學運工作,向學生灌輸進步思想,將《共產黨宣言》和其他馬列主義書刊給進步學生閱讀,由於他的進步活動,國民黨縣黨部揚言拘捕他,他被迫離開羊流國小。11月到達濟南,隨即參加了中共山東省委舉辦的黨訓班。1933年2月26日,黨訓班遭敵破壞,他不幸被捕,關押在山東省黨部捕共室。1937年抗戰爆發後,中共鄒縣縣委派人將其保釋出獄,隨後,留在鄒縣從事革命工作。
1932年12月,為開闢新泰、蒙陰黨的工作,中共山東省委派巡視員“老張”(化名)到新泰、蒙陰開展黨的工作,他介紹新泰支部書記趙傳缽、委員王憲廷與祝慨夫發生組織關係,月底就建立了中共新蒙縣委,趙傳缽任書記,李冰若王憲廷分別任組織和宣傳委員。這時的新蒙縣委包括蒙陰縣城關、煙莊、兩縣(村)一帶的兩個黨小組,黨員有近20名。
1938年3月, 國民黨頑固派在鄒縣製造了“南亢”事件,縣委遭到破壞,他被迫轉移滕縣,任滕縣人民抗日義勇隊教導員。先後參加滕縣崗頭山伏擊戰,襲擊滕北大橋、羊莊戰鬥、東江村打擊土頑等十餘次戰鬥。在襲擊滕北大橋時,他身先士卒,帶領戰士炸毀軍車十餘節, 給日軍以沉重打擊。1938年9月,受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特委派遣,到地方土頑武裝王學禮部做統戰及收編工作,任該部保全第五旅政治部副主任。
1939年5月17日, 他帶領地方武裝40餘名戰士,到嶧縣西南邊區執行任務時,恰遇日軍拉網式掃蕩。在陷入重重包圍時,他指揮戰士奮起反抗。趙傳缽彈盡槍壞,用糞杈與敵搏鬥,為國捐軀,年僅27歲。後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認為革命烈士

山東革命烈士人物

革命烈士是指那些在革命鬥爭、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壯烈犧牲的人員。濟南解放後,於1949年在英雄山間興建革命烈士陵園。至1968年竣工,占地約42公頃,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烈士陵園,1977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