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逢天台太乙子

⑶俯,《英華》作“停”。 ⑹當,《英華》、叢刊本、活字本均作“作”。 ⑺自然,《英華》、叢刊本、活字本均作“不死”。

基本信息

【名稱】《越中逢天台太乙子

【年代】盛唐

【作者】孟浩然

【體裁】五言古詩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

仙穴逢羽人,停艫向前拜。

問余涉風水,何處遠行邁?

登入尋天台,順流下吳會。

茲山夙所尚,安得問靈怪⑴?

上逼青天高⑵,俯臨滄海大⑶。

雞鳴見日出,常覿仙人旆⑷。

往來赤城中⑸,逍遙白雲外。

莓苔異人間,瀑布當空界⑹。

福庭長自然⑺,華頂舊稱最⑻。

永此從之游⑼,何當濟所屆?

作品校注

⑴問,活字本作“聞”。《英華》註:“集作聞。”

⑵逼,宋本作“通”。

⑶俯,《英華》作“停”。

⑷“常覿”句,宋本、叢刊本、活字本均作“每與神仙會”。《英華》作“常與神仙會”,註:“集作每與神仙會。諸本皆重壓會字,惟一本常覿仙人旆。”

⑸往來,《英華》、叢刊本、活字本均作“來去”。

⑹當,《英華》、叢刊本、活字本均作“作”。《英華》註:“集作當。”

⑺自然,《英華》、叢刊本、活字本均作“不死”。

⑻華頂,《英華》作“勝境”,註:“集作華頂。”

⑼此,《英華》作“願”,活字本作“懷”。之,叢刊本、活字本均作“此”。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一生經歷比較簡單,詩歌創作的題材也不寬。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王孟”,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是繼陶淵明謝靈運之後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者。有《孟浩然集》3卷,今編詩2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