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扁帶

走扁帶

走扁帶也有叫走繩,英文名Slackline,即行走於固定在兩點之間的扁帶之上,保持身體平衡,甚至完成各種技巧動作的新運動。它是由國外攀岩愛好者中開創出來的玩法,最初用於攀岩平衡感練習。後來獨立成一種極具挑戰性的運動項目,並在國內逐漸流行。玩法包括低空、高空,挑戰距離,挑戰扁帶上的花樣動作。美國歷史上有很多高空走扁帶大師。Slackline運動扁帶使用的織帶並無固定規定,一般來說是有一定拉力強度的尼龍織帶,寬度一般在2cm左右不同,長度則是挑戰的限制。在兩端使用收緊系統後,扁帶上仍能承受相當的拉力。仍有一定彈性,但不能過於彈性。

區別

走扁帶與走鋼絲的區別

走扁帶與走鋼絲相比,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差別,其實不然,實際上走扁帶的難度要遠遠大於走鋼絲,原因主要在於所使用的繩索上。走鋼絲所使用的鋼絲繩,在拉緊後彈性是很小的,繩索的上下振幅及左右擺盪不會太大,對於較長距離的鋼絲繩,還會在中途設定一些用於穩定的輔助牽引繩索,所以行走起來自然就比較平穩。然而走扁帶使用的繩索是尼龍製品,即使扁帶被拉的很緊,也會具有極大的彈性,而且除扁帶兩端的固定點外,不在設定其它穩定繩索。這樣一來,當扁帶長度較長時,它就像一根巨大的橡膠帶,行走其上如同蹦床一般,不僅要控制左右擺盪,還要時刻調節重心的起落,若稍有偏差就會被彈出去。況且走扁帶還有個規則,就是行走時不能使用平衡桿等任何輔助器材來協助平衡。只能赤手空拳,依靠自身肌體的扭曲及手臂的擺動來調節重心、維持平衡。所以它對走繩者的考驗也就更加嚴格,這也是它最具魅力、最精彩的所在。

至於走扁帶的安全問題,大可放心。若在較高處行走,是要穿安全帶的。將安全帶與行走扁帶用一段主繩連線起來,這樣在墜落時就會被拉住,避免摔傷。

為何要走

DeanPotter DeanPotter

走扁帶最初是國外一些登山攀岩者練習體驗相關平衡感與心理的一種活動。“酷”“好玩”“體會平衡”“挑戰極限”“禪”……或者可能只能回答“因為扁帶在那!”。看高手的走扁帶視頻,各種動作花樣確實是非常酷和非常有趣的,然而,真正走扁帶上的體驗會與只是觀看的觀眾會有很大不同。

開展狀況

國內最初起源也許是在一些攀岩愛好者接觸國外走扁帶者或看視頻而發現這項運動的,如《RockMaster5》等。泰國Karabe作為臨近中國的世界著名攀岩聖地,也偶有走扁帶者,引起岩友關注與傳播。雖然攀岩在各種媒體已成為一種戶外極限運動象徵而被大眾認知,但知曉走扁帶運動的人仍極少,走扁帶的人在國內更是鳳毛麟角!

2005年4月16日北京攀岩愛好者高劍,在位於北京密雲的白河峽谷完成了國內首次野外的“扁帶行走”。長度距離約38米,距地面高度8米,這是國內攀岩愛好者對走扁帶在野外的首次嘗試!一周后,陳暉在密雲白河Beginner線路旁一個不知名的小山溝里,也拉起了一根距離地面六米,長度約十三米的扁帶,給自己又提出一次新的挑戰……

06年9月,陳暉在北京密雲白河峽谷,成功的進行了高空 走扁帶,高度30米,跨度25米。成為中國高空走扁帶第一人。

購買

對於初學者我們建議購買彈性略小的扁帶比較容易上手。目前已有專業的國外走扁帶品牌,國內也有生產廠商(工業收緊織帶中篩選合適的製作)。淘寶上買家可以選擇相對專業的賣家進行交流,根據購買走扁帶的目的和用途,諮詢後選擇合適款式。

場地

走扁帶 走扁帶

走扁帶對場地其實比較簡單。主要考慮拉扁帶的兩端有合適距離並有可靠的承力點,能承受扁帶上一到兩個人的承重和扁帶上一些動作,包括彈跳起伏瞬間的拉力。樹木、鋼筋支柱等都是好的選擇。

場地最好是在草坪(考慮是否允許踐踏符合公德)上,這樣落地時減少衝擊與受傷的危險,甚至在1米多高腳落地也不會很痛。如果有墊子在下面,會更放心嘗試做動作。

走扁帶一般不穿鞋,直接赤腳在上面走。如果穿鞋,要選擇合適的鞋,否則容易扭腳掉下扁帶摔跤。

場地要注意避免干擾。由於走扁帶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失平衡時會突然跳下,因此在走扁帶過程,不允許有其他人靠近扁帶,在人多時應當讓夥伴看守提醒。特別要注意的是,走扁帶過程中,外人不要靠近,更不要觸摸扁帶。因為走扁帶者跳下時,扁帶瞬間被釋放的彈力比常人想像厲害,可能會導致意外。

掉落問題

無論練習或者表演,難免經常重複一個動作——從扁帶上掉落。必須考慮各種落地的意外情況。對扁帶架設高度的考慮,除了要求扁帶中間點全身重量下壓不觸碰地面外,就是要考慮高度對掉落的影響。在扁帶上應隨時有落地的準備,在走扁擺盪太大,不能控制時,應主動跳下。如果過於勉強,堅持腳“粘”在扁帶上,就容易失平衡,翻倒摔下造成嚴重的後果,例如手腕挫傷或上身其他部位著地受傷。

架設扁帶

低空扁帶

低空扁帶的設定較為簡單,因為高度只有一米多,所以不用考慮高空墜落的問題。下面講述兩種扁帶收緊的方法。

(1)利用登山器材固定和收緊

走扁帶 走扁帶

使用的器材包括:26mm寬扁帶、靜力繩、鐵鎖、滑輪、上升器、STOP或GRIGRI,及RACK等。

1. 選擇兩顆間距5—10米的大樹,地面不要有尖利的雜物,以防扎到腳。

2. 將扁帶一端系8字結,並用O型鎖和繩套與一棵樹固定。

3. 將扁帶另一端的適當位置同樣系8字結(或用RACK固定住),並通過收緊系統和另一棵樹連線。收緊系統如圖1所示。在收緊系統中,RACK用來夾住扁帶;上升器抓住繩索;利用滑輪組合將較小的拉力變為較大的拉力,滑輪的組合越多,收緊時也就越省力;STOP(或使用GRIGRI)是用來卡住繩索、保持收緊度的。在拆卸時,只要鬆開STOP(或GRIGRI)即可放鬆。

(2)利用緊繩器收緊

走扁帶 走扁帶
一套走扁帶的裝備,下方為收緊器 一套走扁帶的裝備,下方為收緊器

前面所講的登山器材收緊系統,所使用的器材較多、價格昂貴,操作起來較複雜。該系統對於較長距離的扁帶收緊較適合。對於十米左右的短距離扁帶收緊,若使用一個小型緊繩器,則會使操作變得簡單、方便。緊繩器如圖2所示。這種小型緊繩器在五金商場就可以買到。注意:該小型緊繩器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約為0.5噸,所以只能用於低空的扁帶收緊。

高空扁帶

高空行走保護

高空走扁帶一定要穿安全帶,並用一根三、四米長的動力繩,將安全帶與扁帶進行連線。其中,繩子與安全帶連線時,直接打8字結系在安全帶上;繩子與扁帶連線時,繩子先打個8字結,然後用兩把主鎖連線繩子與扁帶。行走時,主鎖在扁帶上滑動。

在高空行走墜落時,要主動抓住扁帶,儘量不讓保護繩索受力,以避免主鎖與扁帶發生快速摩擦,防止扁帶被鐵鎖燙傷。另外,為了避免墜落時繃緊的扁帶擦傷腿部,建議穿著牛仔褲等較厚且耐磨的褲子。在兩端起步時,還要避免墜落時磕到岩石上。

在選擇安全帶時要注意,應選用攀岩用安全帶,而且腰、腿環要寬一些的。這樣墜落時安全帶對人的拉力比較均勻,會覺得舒服一些。

高空扁帶的設定

高空扁帶的設定是非常嚴謹的,你必須要保障自己或其他行走者的安全。對於一些受力較大的環節要儘量多的增加備份,以增加安全性。

高空扁帶在設定時,扁帶必須是兩根重疊在一起使用,並用膠帶固定。因為在行走者墜落時,扁帶會承受很大的拉力,而且鐵鎖若與扁帶產生快速摩擦,則會造成扁帶局部輕微燙傷,所以要兩根扁帶合併使用,這樣既能保證足夠的強度又能提供足夠的耐磨性,從而保障安全。

(1)兩端固定點的設定

在兩座岩壁之間設定扁帶時,如果使用膨脹螺栓作為保護點,則每側岩壁不能少於4個保護點。其中,兩個或三個保護點作為主保護點,其始終承受扁帶拉力,其餘保護點作為備份保護,當主保護點發生損壞時,備份保護仍能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性。

注意:膨脹螺栓要使用直徑為10mm或12mm的,長度不能短於7厘米。建議主保護點使用12mm的膨脹螺栓。設定膨脹螺栓時,植入深度不能少於5厘米,若岩石硬度較低,則要使用較長的膨脹螺栓。膨脹螺栓之間要保持一定間距,拴好固定點繩索後,繩索應呈放射狀排列,並均勻受力(如圖3所示)。

(2)高空扁帶的固定和收緊

高空扁帶的跨度一般在10米至50米之間,收緊時拉力約為200公斤至500公斤,長度越長收緊拉力也就越大。要知道當扁帶打繩結後,它所能承受的拉力會降低,所以主扁帶兩端的長時間受力點不要打結,應使用RACK來固定(如圖3所示)。 RACK與各固定點的連線應呈放射狀,連線繩索形成的夾角應在30度至60度之間,並且要保證各繩索均勻受力。注意:用於行走的主扁帶在穿過RACK後,其鬆弛部分也要與保護點進行再次連線,以防止某個受力環節出現問題。

高空扁帶的收緊可使用前面所說的登山器材收緊系統。隨著扁帶長度的增加,滑輪組合也要增加,以獲得更大的拉力。還應根據情況,使用兩套或三套收緊系統,以共同分擔主扁帶的總的拉力。如果使用Slackline專用滑輪組,可使收緊操作得到簡化。收緊後主扁帶末端要與各個保護點進行再次連線。

如果你想使用簡單的方法,並且得到巨大的拉力,則可以選擇工業用緊繩器。使用緊繩器收緊,要用兩個或三個配合使用,共同分擔拉力。使用兩個緊繩器時,每個緊繩器承受約一半的拉力(如圖4所示)。需要注意:工業用緊繩器只能作為收緊裝置,不能同時作為最終保護裝置,所以在緊繩器的兩端,要使用扁帶或繩索進行再次連線,而且主扁帶一定要與備份保護點進行連線。這樣即使緊繩器突然損壞,也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安全性。

建議

初學者走扁帶架設距離,即起點到終點距離,大概4-6米為宜。距離太長則容易導致扁帶左右擺盪幅度較大,初學不好控制;距離太短則振動頻率很高,同樣難以控制。這將在後續改變距離能充分體驗。高度平行地面約0.5-0.7米高,要保證整個身體重量(踩或坐)壓在扁帶中間點位置扁帶不至於碰到地面,並留一點距離。這樣在走到扁帶中間有些上下起伏也不會碰到地面。

也可以嘗試架設扁帶有一定傾斜角度,體驗“上坡/下坡”。

練習

根據動作起步難易和經驗,一般循序漸進的過程參考如下述,當然,也取決於個人偏好習慣。

單腳站上扁帶->單腳站立相對穩定->走第一步->另一隻腳單腳站立相對穩定->走兩步、三步的嘗試穩定->連續走,距離設目標->倒走、坐起、轉身、地面跳上扁帶等一些基本技巧->扁帶上坐下坐起、跪、趟、衝浪、瑜伽、單手起步、彈跳等你知道或想像到的花樣

在循序漸進學習中,注重左右平衡(左右腳,左右側)與穩定自如應該會打下紮實穩定的好基礎。

站上扁帶

站立是走扁的第一步基礎,先要學會站立的感覺,才能在扁帶上動靜自如,在走扁過程中遇到小失誤擺盪時,也需要停下控制調整。

1) 一步站上扁帶

起步位置:可在一端端點前約兩米位置學習起步。如果在扁帶中間起步,會大幅擺盪很難適應。起步方法建議:一腳例如左腳站在地上,右腳輕放上扁帶準備起步。不要試圖用扁帶上的右腳壓住穩定逐漸站起,那樣會因抖動無法控制變得非常困難。對初學而言,抖動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初學者還沒有在扁帶上微妙找準重心的體會。比較好的辦法是,直接用地面站立的左腳發力蹬起,瞬間站起,使整個身體重心放在右腳站上扁帶,迅速調整重心——展開雙臂和靠另一腿打開平衡身體。記住要學會單腳站立。

開始嘗試時往往很快掉下,做好腳落地的準備。重複多次練習,逐漸體會這個起步動作,在扁帶上尋找平衡,逐漸延長扁帶上的單腳停留時間。

2) 扁帶上的站立

通過手臂身體平衡,要能單腳逐漸站得越來越穩定,停留時間越來越長;這個過程不會很短,除非你有良好的平衡天份。直到停留時間大概能堅持半分鐘。你就算學會上扁帶起步成功了!

一隻腳站立穩定後,練習試另一腳,平衡發展;

注意點:

1、 扁帶離地不能高,要隨身做好落地準備,身體擺盪控制不要太激烈,避免嚴重失平衡落下導致腳扭傷或摔跤。

2、單腳站立,另一腿打開平衡身體。要學會整個重心放一隻腳上平衡,而不是兩隻腳,否則難以穩定行走的。

第一二步

單腳(左右腳都能)相對能穩定站立後(注意,我沒有說絕對穩定,控制自如。因為我經驗是做不到,也太漫長了),就可以嘗試邁出第一步了。

假設右腳站立,左腳輕輕移到右腳前,左腳跟貼著右腳或前方不遠處,輕點扁帶。這個移放過程,重心仍在右腳上。然後讓身體重心逐漸轉到左腳上,變成靠左腳站立,打開右腿,調節穩定身體。這樣你就邁出第一步了!動作要輕緩讓身體重心平穩過渡。

同樣方法,右腳移上,轉換重心到右腳上,站穩平衡調節身體,你便走出第二步。

就這樣,一步兩步三步,逐漸穩定連貫下去。你會發現越走近扁帶中部,擺盪越大,呼吸放鬆心理,控制減少擺盪,如果失平衡太大,可主動跳下地上,防止被動摔下。

掉落是難免的,不要害怕掉落。重複的體驗感覺是不可少的。要記住擺盪厲害時不要勉強,避免失平衡太大落地受傷。

當你走步找到感覺後,你有就信心設定目標,逐漸走到終點的!

距離進階

不同的長度,振動頻率帶來了新的體驗與控制技術的挑戰!低空扁帶可設定10米、15米、20米、30米……逐漸增大。因走扁帶下壓,中點不能碰地面,架設高度也越來越高。從扁帶上落地有一定危險性,且收緊系統、上扁帶技術也需要不同的適應提高。一般低空扁帶儘量不超過1.5米。世界記錄是405英尺(123.5米),是由波蘭人Damian Cooksey 創造的。採用的是一套有拉力測試的工業收緊器,雙重扁帶等一整套保障設備。

動作與玩法花樣

走扁帶會玩得很酷嗎?那是指扁帶上的花樣動作吧!當你在初學的短距離的扁帶上能站立與走動自如時,嘗試動作將讓你更理解身體平衡的感覺體驗。下述是由易到難的一些動作:

坐起:即從扁帶上以坐姿穩定後站起。在扁帶離地高度上升後,坐起是比較理想的起步方法。也許還有其他上扁帶的辦法,例如單手下壓直接站上扁帶,則非常困難和危險。

坐起要點:用雙手抓住壓下扁帶,雙腿跨過扁帶,小心平衡,慢慢坐上扁帶,一腳輕緩抬放到扁帶上,儘量貼近身體。穩定後,抬起另一腳虛放在扁帶上腳的前面,形成盤腿打開雙膝狀態的坐姿,兩臂張開調節平衡。

站立前,儘量貼近身體的一腳緩慢發力,平穩迅速地站起,並與前腳共同分力,站立後迅速平衡身體。

倒走:扁帶上不回頭向後走,其實不會有大的困難。

轉身:扁帶上轉身,是一項基本重要的技能。一腳在前橫踩扁帶,身體迅速轉,前腳變後腳,重心迅速轉換是動作的要點。轉身分前轉與後轉。在掌握轉身後,嘗試連續轉身、不同方向轉身,隨著轉身技能的突破將能體會到扁帶上新的自由。

跳上扁帶:從地面上跳上扁帶,一般略為助跑,一腳踏上扁帶,後腳跟上,迅即調整平衡。如雙腳一起跳上會是一個很困難的挑戰。

跪:站立,慢慢半蹲,後腳屈膝小腿貼向扁帶至半跪。調整,前腳也跪下,身體平衡。從跪姿站立時,可後腳先壓扁帶逐漸站起。

躺、各種瑜伽動作都是靜態動作也將隨著對扁帶的適應而逐漸體會。練習中,連貫一套掌握的動作會是一種很好的挑戰。

更多動作可觀看國外高手的視頻或自我想像。扁帶上跳起落回扁帶、扁帶上的“衝浪”是動態炫酷的,也是非常高難度的挑戰,如果你有天份或發現了訣竅並加以練習,或許你也能很快進入高手在扁帶上的境界。

世界紀錄

迪恩·波特 迪恩·波特

2012年4月22日下午,在中國恩施大峽谷著名景點一炷香,迪恩·迪恩·波特波特成功創下160米高空無保護走扁帶41米的世界紀錄,刷新了之前由他本人保持的走扁帶世界紀錄。

迪恩·波特,男,1972年生於美國新罕布夏州,知名的攀岩家、登山家及極限跳傘家,在約塞米蒂和巴塔哥尼亞高原有過多次首攀、solo、及速攀經歷。一直不懈的向人類的極限發起挑戰,挑戰過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猶他沙漠走扁帶;在巴塔哥尼亞及約塞米蒂速攀。

走扁帶 走扁帶

“戰績”輝煌,有著無數FREESOLO(無保護攀登)經歷的美國極限攀岩大師--Deanpotter(迪爾·波特),他每每FREESOLO的難度往往都在5.12以上,其中最輝煌的當屬FREESOLO3300英尺的美國ELCapitan峰。2002年他和他的搭檔還創造了兩人結組攀登此峰,所用時間最短的世界紀錄--3小時59分,而一般的攀岩者攀登這個大岩壁往往要耗費一到兩天的時間!Deanpotter更是開創了Slackline的一個新時代,一種極限的風格--高空Slackline(即Highline)。是他第一個將扁帶固定與兩個懸崖之間,將萬丈深淵至於腳下,行走於峽谷之上,他不斷創造,並且又一次次打破自己的走扁帶長度紀錄,Deanpotter保持的世界長度紀錄為166英尺!

毫無疑問,Deanpotter是世界極限Slackline的第一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