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卡比

赫卡比

麥可·達勒·赫卡比(Michael Dale Huckabee):1955年8月24日出生於阿肯色州霍普市,1993-1996任職阿肯色州副州長,1996年-2007年任職阿肯薩斯州州長。是美國基督電視系統創始人、前主席。曾出版《超越這輩子:如何留心你的遺產》等眾多作品。2015年5月5日,赫卡比正式宣布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

檔案

全名:麥可·達勒·赫卡比(Michael Dale Huckabee)
黨派:共和黨
公職:阿肯薩斯州州長(1996年-2007年1月)

阿肯薩斯州副州長(1993-1996)
職業背景:1980-1985,伊曼紐浸信教堂牧師(阿肯薩斯州派恩布拉夫
1983-1986,ACTS24小時頻道創始人、總裁
1986-1992,畢趣街第一浸信教堂牧師(阿肯薩斯州德克薩卡那)
1987-1992,KBSC-TV電視台總裁(阿肯薩斯州德克薩卡那)
1992-1996,劍橋傳播公司總裁(阿肯薩斯州德克薩卡那)
非盈利組織、協會:夸奇它浸信大學教育與公共政策中心兼職主任
健康一代聯盟聯合主席
美國基督電視系統創始人、前主席(阿肯薩斯州派恩布拉夫)
阿肯薩斯州浸信會前總裁(1989-1991)
州際石油與天然契約委員會前主席
南部州長協會前主席
生日:1955年8月24日
出生地:阿肯薩斯州霍普市
1955年8月24日
出生地:阿肯薩斯州霍普市
教育背景:1976年獲夸奇它浸信大學宗教學學士;
1977,西南浸信神學院(德克薩斯州福特沃茲)研究生
1991年獲約翰·布朗大學人道文學博士學位
1992年獲夸奇它浸信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證書:南部浸信會部級聖職(1974)
婚姻狀況:1974年結婚,育有二子一女
宗教信仰:基督教浸信教會
居住地:阿肯薩斯州北小石城
(截止2007年第三季度)募集競選經費:9235萬美元;已開銷:169萬美元

家庭與教育

赫卡比自小在阿肯色州的希望鎮長大,他的父親是個消防員,高中沒有畢業,母親從家庭走出進入工廠。他和比自己年長9歲的柯林頓在同一個幼稚園呆過,不同的是柯林頓7歲就離開了希望鎮,而他一直在那裡。他回憶說:“小的時候我是一個膽怯的男孩,經常用笑話來武裝自己,雖然是班裡的小丑,但是內心很容易受傷害。”在男人文化盛行的小地方,赫卡比是個“傻瓜”,他最難忘的童年回憶是初一的時候被列為打籃球最爛的人,然後被體育老師要求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演”,其實就是讓其他孩子笑話他。那種被孤立並被羞辱的經歷讓他終身難忘。後來文學和音樂成為赫卡比的“救贖”,11歲的時候他的電吉他彈奏就出神入化了,後來在公開的辯論賽和演講比賽上他也總是冠軍。14歲的時候他被當地電台僱傭當播音員,之後的很多時光他都是在舞台上或者錄音棚里度過的。
赫卡比父親奉行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方針,使他非常懼怕,儘管如今年過半百的他完全理解父親做的一切都是出於愛,但這種畏懼依舊沒有消除。在父親的嚴厲管教下,赫卡比成為典型的好孩子,十幾歲的時候他就第一次在教堂布道,後來他和高中時的女朋友結婚,他上的大學也是阿肯薩斯州大學。大學裡他的專業是演講和交流,兩年的時間他就獲得了學士學位,其間還在一個電台工作。在德克薩斯州擔任牧師4年後,他回到阿肯色州,從牧師開始,最終成為領導49萬人的浸禮派全國大會(Baptist State Convention)主席。有了這樣的民眾基礎,他在1992年競選阿肯色州州長,但是落敗。那次競選中,他直言不諱的太多保守觀點將他和選民分割,例如他呼籲隔離感染愛滋病毒的人。1993年他當選為副州長,1996年當時的州長塔克因為和白水門腐敗案有牽連而被迫辭職,赫卡比成為州長。當然其間的故事並不簡單,這後來成為赫卡比最驕傲的經歷之一,也是他向記者證明自己有卓越的危機處理能力的素材。這場危機發生在1996年7月15日,當時州長塔克(Tucker)已經同意辭職,赫卡比被安排在下午2點就職,但是1點55分的時候,塔克打電話來說自己改變了主意,不準備辭職了。

州長任期

在阿肯色州歷史上這肯定是史無前例的危機,立法機構馬上陷入混亂,據說很多民主黨議員甚至躺倒在地上逼迫塔克辭職。在意識到任何舉動都不能讓塔克安靜地離開後,赫卡比果斷採取行動,他通過電視向全州居民演講,說局勢已經在他的控制之下,如果塔克繼續胡鬧,他將啟動彈劾程式,另外軍隊已經處於備戰狀態,隨時保護州府。這些舉措取得了期待中的效果,塔克只能再次辭職,事件震動了整個美國。
完成塔克的任期後赫卡比又兩次當選州長,幾乎沒有人否定他是個成功的州長,他修建了很多公路,改善了教育系統,所有場合的公開演講都非常成功。他的形象非常親民,老百姓們都喜歡“邁克”。奇怪的是,去年10月,阿肯色州大學進行一次調查,讓本州居民選擇最喜歡的總統候選人,赫卡比和朱利安尼打平,都有8%的支持率。這只能解釋為美國人清楚州長和總統的角色是不一樣的。阿肯色州大學的專家解釋說,公民投票結果說明赫卡比還不夠“分量”。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就是柯林頓蒼白的翻版,很多人懷疑他的能力還不夠擔任總統。
減稅是赫卡比的主要主張,他任阿肯色州州長期間,該州曾數度加稅,但赫卡比仍為其保守記錄辯護,說他也曾削減若干稅項。對於今後的聯邦減稅計畫,他的構想是進行徹底的稅務整頓,取消現在所有的聯邦稅收,包括社會保障稅、醫療保險稅、公司稅以及個人所得稅,取而代之的是所有人都負擔的23%消費稅。他認為這個計畫將產生神奇效果,幫助美國人擺脫貧窮和不公,但是其他政治家多半認為這種計畫太離譜,具有幻想色彩。遺憾的是赫卡比對自己的稅務計畫沒有細節上的認識,例如有人問市民們可以在黑市上用現金交易,購買商品或者服務,這樣就能避免23%的消費稅,他對此表現出“孩子般”的吃驚,看來道德完善的他根本沒有想到這一點。移民問題對於赫卡比來說也是硬傷之一,他曾允許非法移民的後代在阿肯色州接受免費教育,這被批評為濫用納稅人的錢對非法移民發慈悲。對於赫卡比來說,這種政策的確是他利用自己的職務和地位對可憐的人的一種慈善行為,他一直認為不能因為父母的過錯而懲罰孩子。

競選總統

2008年大選

赫卡比的個人行為和生活非常嚴謹,理所當然地他在墮胎和同性戀婚姻方面的觀念極端保守。他曾經罵過同性戀“有罪”,他反對進化論,主張各級學校也應教《舊約·創世紀》。按照以往的歷史,候選人只要稍微表示過這樣的觀點就代表他已經完全喪失了競選機會,赫卡比的突然走紅恰恰說明本屆大選的複雜局面,尤其是共和黨方面。共和黨選民實在不滿意目前風光的這一批候選人,每個人都有致命的缺點:一路領先的朱利安尼品德操守有缺陷,擔任紐約市長期間涉嫌假借“公差”之名到紐約長島與情人約會,個人婚姻和家庭記錄成問題。前麻薩諸塞州州長羅姆尼是個摩門教徒;麥凱恩雖然從政經驗豐富但是已經71歲,如果就職就是72歲,如果連任接近80歲,人們難免懷疑他是否還有理性決策的能力。沒有一個參選人能穩操勝券,赫卡比於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美國總統預選越來越複雜,尤其是共和黨參選人形勢在過去兩個月內發生巨大變化。兩個月前民調支持率僅有4%的前阿肯色州州長邁克·赫卡比近來聲勢飛漲,以34%的支持率贏得第一站愛荷華州黨內選舉,成為最大一匹黑馬。赫卡比在去年10月份時還名不見經傳,可目前在全國範圍內的支持率已緊隨熱門候選人朱利安尼之後。這是30年來另一個來自阿肯色州的總統候選人,但是他能否像當年年輕、幸運的柯林頓一樣入主白宮呢?考慮到他的牧師背景,英國《經濟學家》載文認為,除去幾個宗教勢力強大的州,他所獲支持有限,最終獲共和黨預選提名的機會並不大。也有分析說,由於有76%的共和黨選民稱還未拿定主意,競選結果實難預測。現年52歲的赫卡比有什麼魅力能在短時間內從紛繁的大選波瀾中浮出水面?《紐約時報》分析了不可謂不關鍵的“赫卡比因素”。
對於赫卡比獲勝的機會,很多共和黨人也表示懷疑,政治顧問麥克·墨非(Mike Murphy)說:“他會在新罕布夏州遭遇打擊。競選就好像是一本書,愛荷華州僅是第一章,之後會有更多的章節被翻開,競爭對手們會拿赫卡比在對待移民問題上立場軟弱,在阿肯色州擔任州長期間的抗辯作為攻擊點。另外共和黨精英黨員們也會問:‘難道我們要選一個小州州長,一個不相信達爾文和進化論的人做總統候選人嗎?’”事實上,在1月9日新罕布夏州的預選中,71歲老將麥凱恩拔得頭籌,赫卡比只得第三。
2008年3月4日,麥凱恩在贏得俄亥俄州初選後,其獲得的代表票數已經超過黨內提名所需的1191票,從而鎖定了他獲得提名的勝局。赫卡正式退出大選。但畢竟赫卡比還年輕,他還有機會。如果他將來成功,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又一位牧師總統。

2012年大選

2015年5月5日,赫卡比宣布將參加2016年總統選舉競選,赫卡比當天在老家阿肯色州霍普市舉行的啟動競選會上發表演說,呼籲改革聯邦政府稅收制度等。現年59歲的赫卡比曾在2008年參加總統選舉競選,但最終在共和黨內敗給麥凱恩。赫卡比還擔任過福克斯電視台一檔熱門脫口秀節目的主持人。
美國蓋洛普公司近期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在共和黨競選陣營中,赫卡比與佛羅里達州前州長傑布·布希最為人熟知。赫卡比的票箱主要在藍領工人、老年人等群體中。
比赫卡比早一天,共和黨有兩人宣布參加美國2016年總統選舉競選 。

著作

《超越這輩子:如何留心你的遺產》(Living Beyond Your Lifetime: How to be Intentional About the Legacy You Leave)[2000];
《別再用刀叉為自己掘墓:12步結束壞習慣開始健康生活》(Quit Digging Your Grave With a Knife and Fork: A 12-Stop Program to End Bad Habits and Begin a Healthy Lifestyle )[2005];
《從希望再上一層樓:12步重建美國的偉大》(From Hope to Higher Ground: 12 STOPS to Restoring America’s Greatness)[2007];
《殺人的孩子:直面我們的暴力文化》(Kids Who Kill: Confronting Our Culture of Violence) (與喬治·格蘭特(George Grant)合著) [1998];
《性格是問題所在:正直之人將如何掀起美國革命》(Character is the Issue: How People With Integrity Can revolutionize America)(與約翰·派瑞(John Perry)合著) [199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