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低氣壓帶

赤道低氣壓帶

赤道低氣壓帶,在赤道及其兩側,是太陽高度角最大的地帶,這裡受太陽光熱最多,地面增溫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空氣減少,氣壓降低。這樣在南北緯5°之間的地區,就形成了一個低氣壓帶一赤道低氣壓帶。

赤道無風帶

赤道無風帶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緯5°之間的地帶。這裡太陽終年近乎直射,是地表年平均氣溫最高地帶。由於溫度的水平分布比較均勻,水平氣壓梯度很小,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風速微弱,故稱為赤道無風帶。它控制下的天氣特點是氣壓低、濕度大、多雲、多雷暴,是海上航行時要避開的區域。

赤道低氣壓帶

形成原因

赤道及其兩側,是太陽高度角最大的地帶,這裡受太陽光熱最多,地面增溫也,接近地面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空氣減少,氣壓降低。這樣在南北緯5°之間的地區,就形成了一個低氣壓帶一赤道低氣壓帶。

氣候形成

赤道及其南北緯10°之間,全年處於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下,盛行上升氣流,高溫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氣溫在26攝氏度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較平均,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以及由於洋流形成的馬達加斯加島雨林氣候是世界主要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赤道低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