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巴里營子中學

赤峰市巴里營子中學

巴里營子中學是赤峰市一所地處農村的高級職業和普通聯合高級中學。學校地處寧城縣中西部,依山傍水,綠樹成蔭,風景優雅。學校始建於1960年,原名為“巴里營子中學”,當時屬省立中學,後改名“向陽師範”,1980恢復為“巴里營子中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圖)概貌(圖)概貌

建校44年來,經過幾代巴中人的不懈努力,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巴里營子中學以科學的教學管理,優良的教育質量,優雅的環境,享譽縣內外。

(圖)校園一角校園一角

學校設有25個教學班,普通班17個,職業班8個。在校生1706名,其中住宿生1600名。教職工138名,其中高級教師4名,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70.47%。教師中有30名黨員,學科帶頭人5人,市級教學能手5人,縣級教學能手15人,曾受區、市、縣三級各種獎勵180多人次。

辦學條件

學校總占地面積88246平方米。分為教學、生活、生產實習三個區,其中教學區30727平方米,生活區32506平方米,生產實習區24013平方米。現有多媒體教室一幢,面積為485平方米;有3744平方米女生宿舍區一處、有4880平米男生宿舍區2處;有學生餐廳一處,面積為105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很大。校園硬化面積為6500平方米,綠化面積為2400平方米。學校設定了25大個教室,8各小教室,15個辦公室,2個理化實驗室,1個教師電子備課室,2個學生微機室,1個多媒體教室,1個圖書閱覽室,一個生產實習基地。其中理化實驗室是赤峰市高中達標實驗室,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開出率均達100%。電化教學設備先進,能實現現場直播,班級裝備了電話和自行研製的紅外線雙向控制系統,使全校學生都能上網。購進圖書,增加書庫容量,為學生自學提高拓展了新的天地。

辦學理念

多年來,學校的德育工作指導思想明確,巨觀有目標,微觀有措施,並把建立一支德高業精的德育工作隊伍當作大事來抓。堅持以科研為龍頭,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班級管理為主渠道,以生活管理為主要途徑的教育方式,取得了顯著效果。同時,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堅持實行社會實踐教育,開展民眾性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生動、豐富、健康的人文氛圍;開展了“管理育人、教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四育活動,使學校形成了良好的教學秩序、生活秩序和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

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逐步由制度化、規範化走上程式化、科學化軌道。在管理工作中從我校實際出發,建立健全我校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督促、檢查、評估體系,“採取了學生評價教師,一線評價二線,民眾評議幹部”的原則,以此作為校內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聘用的重要依據。把定量與定性、階段性和終結性評估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地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發揮了整體效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堅持以“三為本”原則,即“教育管理以人為本,教學思想以學生為本,學校管理以教師為本”,在工作中突出抓教學過程管理,堅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與外地先進經驗相結合,堅持教學方法的典型引路與全面鋪開、共同提高相結合,堅持集體備課、說課、評課與隨機檢查相結合,堅持狠抓課堂教學與開展課外活動相結合,堅持常規教學與教研、科研相結合,並把德育、科技、體育、藝術等課程和活動納入新的課程體系,既注重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素質教育,又注重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生品質的發展。加大了教育教學改革的力度,最佳化課堂結構,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以科研為先導、以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為重點的教育教學新思路,掀起了教研、科研新熱潮 。巴里營子中學有多項科研課題分別在自治區、市教科研部門立項,其中《職業高中辦學模式》科研課題通過區和赤峰市科委的驗收,這些教研活動的開展,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創造個性及創造品質,使學生在學習興趣、個性品質、創新能力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

建校48年來,巴里營子中學共培養了8700多名高中畢業生,據統計,自1979年恢復聯考以來,共向高校輸送3734名學生,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53年來的斗轉星移,53年的風雨歷程。巴里營子中學可謂桃李滿天下。他們中,有普通建設者,有黨政軍各級領導,也有科學家、企業家、教育家。他們在各自的戰線上,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為民族的繁榮昌盛貢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母校贏得了榮譽,也為寧城縣各族人民增添了光彩。

這些成績在巴里營子中學發展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校園文化

(圖)操場操場

1、學生培養目標:人人成人、人人成才、人人成功。

2、教師隊伍建設目標:師德高尚、治學嚴謹、業務過硬、結構合理、建設研究型、創新型教師隊伍。

3、領導班子建設目標:團結、創新、廉潔、高效。

4、治校方略:以德治校、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發展強校。

5、校訓:立志樂道。

6、學風:刻苦、勤學、善思、求是。

7、教風:愛生、嚴謹、博學、啟智。

8、校風:文明、勤奮、團結、創新。

9、班風:尊師、善學、守紀、合作。

職業道德規範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課題研究

(圖)領導領導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受改革開放大氣候的影響,教育界也開展了一次教育大改革,表現最為活躍的就是多元的教學模式研究,諸如“情景教學”、“問題教學”、“探究教學”、“點撥教學”等,從不同視角、不同層次提出多種教學模式。近幾年,圍繞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精神,個別教研部門還向一線教師提供了一些教學流程。這些做法都體現了“調動學生主體性”的先進的教學思想。在巴里營子中學主體性研究實驗起步之前,也有一些學校已進行研究,一般都屬於課堂主體性教學模式的研究。

主體性教育研究已有兩年多,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研究狀況如下:

1、通過理論指導和自主學習,一部分教師對主體性和主體性教學有了一些認識。但認識還膚淺,零散。

2、在教學操作過程中,教師們的教學觀念有了較大轉變,對實施主體性教育研究的意義達成共識。但對研究途徑、研究前景感覺模糊。

3、在課堂教學上,大部分教師正努力避免“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個別教師的課堂正在向形神兼備的主體性課堂發展。但“滿堂問”,比葫蘆畫瓢,形似神不似的“主體性課堂”現象較普遍。

4、主體性教育最初以“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的校本研究方式進行,現在逐漸發揮出了它的積極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了班級管理,促進了師生關係,也促進了師生雙主體性的協同發展。但在管理、德育、音體美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研究工作。

總體上看來,巴里營子中學的主體性教育研究目前已完成了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轉變,正在由弱意識走向強意識,由局部研究走向全面研究。已具備很大優勢也存在薄弱環節,已進入攻堅階段。

主體性教育研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主體性教育學習、管理、評價機制的研究;

2、主體性教育觀念的確立的研究;

3、增強師生主體性意識,培養主體性能力,完善主體性人格的研究。

4、從主體性教育角度建立良好師生之間、家校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學校與師生關係的研究;

5、教育教學活動與主體性教育的研究;

6、主體性管理:

①主體性教育思想指導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

②常規管理與主體性教育的關係的實踐與研究;

③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學校管理的研究;

④主體性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能力的研究。

7、主體性教學:

①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參與學習的研究;

②主體性課堂教學運行機制(模式)的實踐與研究;

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實踐與研究;

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實踐與研究;

⑤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實踐與研究;

⑥在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研究。

⑦創設學生自主學習條件與環境的實踐與研究。

8、主體性德育

①主體性班級管理(主體性班會、班級民主管理、班級自治)的研究。

②學生品德階段性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的研究。

③課題化社會實踐的研究。

④師生自省、自律策略的研究。

⑤自主培養良好學習、生活、道德習慣的研究。

9、主體性體育與藝術教育

①“兩主兩全”大體育深化的實踐與研究。

②主體性體藝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③體育運動會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研究。

④自主性體藝課外活動的實踐與研究。

⑤體藝特長生訓練實效性的研究。

⑥落實“2+1”項目的研究。

以上是在主體性教育實施過程中重點研究的課題和領域。

課題研究的目標和思路

1、把學校的教育思想統一到主體性教育上來,修改原有的教學常規,使常規管理主體性化,主體性教育常規化。

2、系統指導學習和研究主體性教育理論,加深對主體性教育理論的理解,及時把握主體性教育的前沿理論和發展動態,準確領會主體性教育理論的精髓,使原先具體的、感性的、具有使用價值的做法更趨理性化,爭取在實驗結束時形成符合主體性教育理念並有本校特色的、有操作意義的主體性教育思想。

3、繼續緊抓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提高學生素質,減輕學生負擔,把主體性課堂教學的研究成果套用到每位教師的課堂中去。使教師(至少是校級骨幹教師)的主體性課堂教學達到形神兼備的程度,使學生養成在課堂上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地自立、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的習慣。

4、使以往單一的研究轉向系統化全面化的研究。在管理層面上,進行“主體性管理”研究和實施,形成主體性教育的管理和評價方法;在教學層面上,深入進行“主體性課堂教學”研究和實施 ,形成各學科的主體性課堂可行性模式;在德育管理層面上,進行“主體性德育”研究與實施,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的能力。

5、從主體性教育研究角度,規範每年的校本研究課題、上報課題、上級課題成果推廣的管理,使全校教師統一思想,提高教師自主發展的主體意識。提升各科任教師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實現教師的主體價值。

6、進行主體性教育評價機制的研究和實施,促進現有常規評價機制的改革。制訂有利於發揮主體精神的學生評價制度和教師評價制度,探索有利於學生主體精神和教師主體精神的考核辦法。

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研究課題,所以,研究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自己所選擇的子課題確定研究方法。學校整體上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文獻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

文獻研究法集中運用於開題初期的理論指導。課題主持人大量閱讀主體性教育文獻,由教科研處負責將精選出來的主體性理論文章編輯成冊,發給每位教師認真學習。研究期間,學校每年為教師訂閱一本有關主體性教育的專著。全體教師反覆閱讀和研究這些理論,一來了解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動態,二來指導自己的主體性教育實踐。

行動研究法貫穿於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行動研究法是以教育理論為研究背景,以教育實踐為主體的研究方法,使用這種方法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使研究的問題和表述深入淺出,從而真正催化和敦促研究者在實踐中提高,避免空洞理論對空洞研究的弊端。

實驗法主要運用於管理、教學、德育、體藝等各方面的研究。在實驗過程中留下有益數據、個案等。

觀察法用於課題組領導及子課題負責人跟蹤研究,隨時觀察,及時總結,定時反饋,促進有效研究。

(圖)上課上課

課題研究的實驗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分四個階段,大致持續5年。

第一階段:發動準備階段(2004、9----2005、8)

衡量本校乾群研究基礎和研究實力,確立研究方向和主要突破口,進行理論學習,文獻探討。回顧、總結上世紀末“決戰課堂活動”以來的零星的、有價值的經驗,醞釀研究範圍和方法。

第二階段:局部研究與實施(2005、9----2006、8)

教導處牽頭,進行主體性課堂教學研究和實踐。號召教師在理論學習和體會的基礎上探索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方法、途徑。教師之間進行合作備課,互相交流,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第三階段:全面深入實施階段(2006、9----2008、8)

教科研處制定研究方案,教導處、教科研處、政教處及其它各處室統一思想,密切合作,深入“主體性課堂教學”研究,全方位展開其它各層面的主體性教育研究。論證、總結前兩個階段研究與實踐的經驗,推廣主體性教學的有效經驗,構建各方面的子課題基本模式。具體確定總課題研究方案、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研究計畫。上報課題,請專家對本課題的套用價值進行論證、鑑定。

第四階段:課題研究的矯正、成果總結、驗收和推廣階段(2008、9----2009、8)

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不足或失敗進行跟蹤調查,剖析研究。對疑難問題進行再研究。召開成果推廣和鑑定會。對研究對象進行綜合考評,獎勵在研究中湧現出來的先進研究者。寫出相關材料。

課題研究的成果表述形式

1、主體性管理經驗總結報告

2、主體性教學優秀課例

3、主體性德育優秀案例

4、主體性教育個案集

5、主體性教育論文

6、學生主體意識研究調查報告

7、主體性教育學生評價制度、教師評價制度樣例的分析報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