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寧城縣職教中心

赤峰市寧城縣職教中心

寧城縣職教中心,是一所縣直職業高中,是自治區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它坐落在天義鎮鐵西區,占地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建有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學生餐廳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等。

基本信息

概況

(圖)概況概況
(圖)夜景夜景

職教中心創建於1999年4月,其前身為寧城縣天義第二中學。中心始終堅持“致力培養適應能力,精心打造就業平台,一切為學生髮展服務”的辦學理念,以“學以致用”為宗旨,以“個個成材,人人立業”為培養目標。形成了“修身敬業,愛生奉獻”的教風和“團結、守紀、好學、創新”的良好學風。幾年來,為社會輸送一批又一批品學優良,有一技之長的各類人才。

校園文化

(圖)微機室微機室

校訓:崇德礪志 博學有為

辦學指導思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以德育為首,科研為先導,教學為中心,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以法治校,從嚴治教,嚴謹治學,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穩步提高辦學水平,創建高質量、有特色的一流職教中心。

教學原則:注重技能 強化實踐
提高素質 培養能力
民主和諧 開拓創新

培養目標:個個成材人人立業

辦學宗旨:學以致用

辦學理念:致力培養適應能力

精心打造就業平台

一切為學生髮展服務。

教學

(圖)上課上課

寧城縣職教中心現有教職工133名,其中專任教師113名,學歷合格率達100%;有3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110名。它基礎設施完備,功能齊全,設有計算機套用、美工、幼師、財會、機電一體化、電子技術套用等骨幹專業。計算機套用專業被赤峰市命名為示範專業。幾年來,中心充分發揮骨幹示範專業的培養、培訓、示範、輻射和服務作用,2005年以來,每年為社會輸送1000多名畢業生,就業率達87.7%,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專業技術支持和培養了大批中初級人才,其中馬娟、何華、王林等已成為企業的骨幹,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發展

幾年來,學校始終立足農村,貼近百姓,面向市場,瞄準城市,多角度、多形式,自主辦學、合作辦學,走出了一條以計算機專業為龍頭,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興校之路。2003年以來學校連年獲縣委、政府教育目標超標獎和勞務輸出“十佳培訓機構”稱號;2003年在赤峰市“職業高中雙杯競賽”中獲進步獎;2005年榮獲市級“安全學校”稱號,同年7月被國家教育資源庫確定為《信息化進程中的教育技術發展研究》項目實驗校;2006年榮獲市級學校平安建設示範校稱號和自治區“檔案工作目標管理特級先進單位”,2007年12月學校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職業高中

課題研究

(圖)組織機構組織機構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受改革開放大氣候的影響,教育界也開展了一次教育大改革,表現最為活躍的就是多元的教學模式研究,諸如“情景教學”、“問題教學”、“探究教學”、“點撥教學”等,從不同視角、不同層次提出多種教學模式。近幾年,圍繞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精神,個別教研部門還向一線教師提供了一些教學流程。這些做法都體現了“調動學生主體性”的先進的教學思想。在我校主體性研究實驗起步之前,也有一些學校已進行研究,一般都屬於課堂主體性教學模式的研究。

主體性教育研究已有兩年多,我們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研究狀況如下:

1、通過理論指導和自主學習,一部分教師對主體性和主體性教學有了一些認識。但認識還膚淺,零散。

2、在教學操作過程中,教師們的教學觀念有了較大轉變,對實施主體性教育研究的意義達成共識。但對研究途徑、研究前景感覺模糊。

3、在課堂教學上,大部分教師正努力避免“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個別教師的課堂正在向形神兼備的主體性課堂發展。但“滿堂問”,比葫蘆畫瓢,形似神不似的“主體性課堂”現象較普遍。

4、主體性教育最初以“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的校本研究方式進行,現在逐漸發揮出了它的積極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了班級管理,促進了師生關係,也促進了師生雙主體性的協同發展。但在管理、德育、音體美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研究工作。

總體上看來,職教中心的主體性教育研究目前已完成了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轉變,正在由弱意識走向強意識,由局部研究走向全面研究。已具備很大優勢也存在薄弱環節,已進入攻堅階段。

歌詠比賽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主體性教育研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主體性教育學習、管理、評價機制的研究;

2、主體性教育觀念的確立的研究;

3、增強師生主體性意識,培養主體性能力,完善主體性人格的研究。

4、從主體性教育角度建立良好師生之間、家校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學校與師生關係的研究;

5、教育教學活動與主體性教育的研究;

6、主體性管理:

①主體性教育思想指導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

②常規管理與主體性教育的關係的實踐與研究;

③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學校管理的研究;

④主體性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能力的研究。

7、主體性教學:

①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參與學習的研究;

②主體性課堂教學運行機制(模式)的實踐與研究;

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實踐與研究;

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實踐與研究;

⑤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實踐與研究;

⑥在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研究。

⑦創設學生自主學習條件與環境的實踐與研究。

8、主體性德育

①主體性班級管理(主體性班會、班級民主管理、班級自治)的研究。

②學生品德階段性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的研究。

③課題化社會實踐的研究。

④師生自省、自律策略的研究。

⑤自主培養良好學習、生活、道德習慣的研究。

(圖)校園校園

9、主體性體育與藝術教育

①“兩主兩全”大體育深化的實踐與研究。

②主體性體藝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③體育運動會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研究。

④自主性體藝課外活動的實踐與研究。

⑤體藝特長生訓練實效性的研究。

⑥落實“2+1”項目的研究。

以上是在主體性教育實施過程中重點研究的課題和領域。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和思路

1、把學校的教育思想統一到主體性教育上來,修改原有的教學常規,使常規管理主體性化,主體性教育常規化。

2、系統指導學習和研究主體性教育理論,加深對主體性教育理論的理解,及時把握主體性教育的前沿理論和發展動態,準確領會主體性教育理論的精髓,使原先具體的、感性的、具有使用價值的做法更趨理性化,爭取在實驗結束時形成符合主體性教育理念並有本校特色的、有操作意義的主體性教育思想。

3、繼續緊抓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提高學生素質,減輕學生負擔,把主體性課堂教學的研究成果套用到每位教師的課堂中去。使教師(至少是校級骨幹教師)的主體性課堂教學達到形神兼備的程度,使學生養成在課堂上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地自立、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的習慣。

4、使以往單一的研究轉向系統化全面化的研究。在管理層面上,進行“主體性管理”研究和實施,形成主體性教育的管理和評價方法;在教學層面上,深入進行“主體性課堂教學”研究和實施 ,形成各學科的主體性課堂可行性模式;在德育管理層面上,進行“主體性德育”研究與實施,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的能力。

5、從主體性教育研究角度,規範每年的校本研究課題、上報課題、上級課題成果推廣的管理,使全校教師統一思想,提高教師自主發展的主體意識。提升各科任教師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實現教師的主體價值。

6、進行主體性教育評價機制的研究和實施,促進現有常規評價機制的改革。制訂有利於發揮主體精神的學生評價制度和教師評價制度,探索有利於學生主體精神和教師主體精神的考核辦法。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研究課題,所以,研究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自己所選擇的子課題確定研究方法。學校整體上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文獻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

文獻研究法集中運用於開題初期的理論指導。課題主持人大量閱讀主體性教育文獻,由教科研處負責將精選出來的主體性理論文章編輯成冊,發給每位教師認真學習。研究期間,學校每年為教師訂閱一本有關主體性教育的專著。全體教師反覆閱讀和研究這些理論,一來了解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動態,二來指導自己的主體性教育實踐。

行動研究法貫穿於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行動研究法是以教育理論為研究背景,以教育實踐為主體的研究方法,使用這種方法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使研究的問題和表述深入淺出,從而真正催化和敦促研究者在實踐中提高,避免空洞理論對空洞研究的弊端。

實驗法主要運用於管理、教學、德育、體藝等各方面的研究。在實驗過程中留下有益數據、個案等。

觀察法用於課題組領導及子課題負責人跟蹤研究,隨時觀察,及時總結,定時反饋,促進有效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實驗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分四個階段,大致持續5年。

第一階段:發動準備階段(2004、9----2005、8)

衡量本校乾群研究基礎和研究實力,確立研究方向和主要突破口,進行理論學習,文獻探討。回顧、總結上世紀末“決戰課堂活動”以來的零星的、有價值的經驗,醞釀研究範圍和方法。

第二階段:局部研究與實施(2005、9----2006、8)

教導處牽頭,進行主體性課堂教學研究和實踐。號召教師在理論學習和體會的基礎上探索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方法、途徑。教師之間進行合作備課,互相交流,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第三階段:全面深入實施階段(2006、9----2008、8)

教科研處制定研究方案,教導處、教科研處、政教處及其它各處室統一思想,密切合作,深入“主體性課堂教學”研究,全方位展開其它各層面的主體性教育研究。論證、總結前兩個階段研究與實踐的經驗,推廣主體性教學的有效經驗,構建各方面的子課題基本模式。具體確定總課題研究方案、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研究計畫。上報課題,請專家對本課題的套用價值進行論證、鑑定。

第四階段:課題研究的矯正、成果總結、驗收和推廣階段(2008、9----2009、8)

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不足或失敗進行跟蹤調查,剖析研究。對疑難問題進行再研究。召開成果推廣和鑑定會。對研究對象進行綜合考評,獎勵在研究中湧現出來的先進研究者。寫出相關材料。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表述形式

1、主體性管理經驗總結報告

2、主體性教學優秀課例

3、主體性德育優秀案例

4、主體性教育個案集

5、主體性教育論文

6、學生主體意識研究調查報告

7、主體性教育學生評價制度、教師評價制度樣例的分析報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