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骨

賦骨

賦骨,原名潘成稷,字泓西,號九州。筆名蒼山牧雲,辭賦界譽之為賦骨,詩歌界稱之詩丐,當代文壇謂之文壇更夫。七零後生於皖北懷遠縣,現居四川成都市。新詩路世界華文聯盟發起人,中國民主同盟四川省青年委員會副主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潘成稷潘成稷
蒼山牧雲,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現居四川成都市。原名潘成稷,字泓西,號九州。中國當代知名學者、辭賦家,國學家,大陸新儒家代表之一。蒼山牧雲創作以詩詞歌賦、散文為主;治學以儒學、詩詞理論及徽學為主。推崇者冠以“賦骨、“詩丐”、“文壇更夫”、後儒學奠基人。其平生耽吟詠、研詩詞、賞析皆有用心,已有約600萬字著述問世。其中《蒼山牧雲辭賦選集》1-12卷是其代表作。其集結作品“新詩路*漂系列”專著《萱暉文存》(總計55卷,題材涉及11種,由“新詩路世界華文聯盟”出品)。

人物生平

潘成稷潘成稷
蒼山牧雲84年加入《春蕾》文學社,86年在《幼芽》上發表處女作《燈》(現代詩歌),先後求學於安徽、江蘇,師承路元奎、季德明、吳永坤程千帆等先生讀書幾頁。88年創作第一篇文賦《蒼山牧雲謙卑賦》,迄今創作散賦作品伍佰多篇。止97年5月前,共出版作品專輯《大浪淘沙》、《月落西橋》等詩詞、散文集六部。98年夏入川,99創建“新詩路世界華文聯盟”。截止2009年5月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5000箇中文(渉文學)網站,開設了“新詩路”作品專欄,其輻射範圍廣而深遠,直接影響著世界對新華文的探索和思考。
2002年冬,蒼山牧雲建立第一個部落格(網名:紅塵詩僧)並陸續在網上撰表作品(迄今發表作品一千多篇),並先後擔任“貓撲”(詩詞歌賦)、“若雨中文”(文學)等中文網站版主。2006年8月部落格搬至“部落格屋” ( 網名:牧雲僧人),並成為該網站詩詞歌賦板塊的領軍人物。至2009年10月其屬部落格、專欄、論壇綜合點擊率,已突破二個億人次,搜狗收索“蒼山牧雲”詞條達1500多萬條。
2009年,蒼山牧雲整理出版《》系列作品及《蒼山牧雲辭賦選集》十三部,同時著手策劃“國學興國*建國六十周年首屆辭賦發展論壇暨蒼山牧雲辭賦作品交流研討會”。
早在87年,蒼山牧雲就提出“無韻詩”概念(即古詩、詞觀),92年撰寫“散賦”理論研究論文(即辭賦觀),2000年提出並撰文對《關於漢字改革之若干點思考》論文(即文字觀),2002年對傳統國學典籍新編提出 “刪編文史之糟粕,弘揚國學之經典;辯證客觀之繼承,光大傳統之文化”(即國學觀)的整理原則。此“四觀”系統構成了蒼山牧雲“新古典自然主義”理論體系,它是構建“新詩路”的二大核心理論基礎之一。蒼山牧雲“新詩路”另一理論基礎是“新白話文自然主義”,其主要包括蒼山牧雲93年撰寫的《速讀時代創作特徵》(即閱讀創作觀:從閱讀的角度思考寫作,提倡小品文創作,要求作品必須在10秒內,就要出現一個閱讀興趣點,從而抓住讀者的閱讀熱情);95年撰寫的《新白話文的語言特徵素描》(即創作語境觀:要求作家的語言應賦有靈動跳躍、色彩豐富、繁麗活潑三大特點);99年撰寫的《新白話文的樸素理想構想》(即創作使命觀:倡導作家的靈魂里應供奉著自然的人性,而不是神性、宗教、黨派功利性的文學主張)三大觀點。
二十多年來蒼山牧雲得獎未計,其在辭賦,古詩詞,現代詩,散文等領域都有突出的貢獻。出版及規劃專著有《新詩路*萱暉文存》共兩部二十七卷冊(其中古體詩,詞,歌,賦八卷冊。現代文學體裁十九卷冊),選輯一冊。

個人履歷

1970年10月出生在淮北農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1986年夏在《春蕾》上發表處女作《燈》(現代詩歌);
1987年初加入《幼芽》文學社;
1988年創作第一篇文賦《蒼山牧雲謙卑賦》;
1992年7月在江蘇省作家協會《春筍》報社參加工作;
1993年10月第一部古詩集《大浪淘沙》出版;
1995年5月第一部散文集《月落西橋》出版;
1996年6月第一部現代詩集《漂-新詩情話》;
1997年初在懷遠縣禹王宮出家,為丘處機十九代弟子,道號“道行”,悟道逾半年之久。期間,隨時任安徽省道協副會長兼秘書長的俞圓嘉師叔遊歷中原名山古剎,梳理、修編《中國道教史》。終堪破道教,還俗。
1998年6月入川。
1998年10月創建新詩路世界華文聯盟。
2009年5月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5000箇中文(渉文學)網站,開設了“新詩路”作品專欄,其輻射範圍廣而深遠,直接影響著世界對新華文的探索和思考。
1999年11月倡建中國士林文化學會(簡稱“士林會”),從此成為當代中華士林文化與新詩路的開拓者、主將。2005年建立士林精神QQ群,2012會員突破500人。
2000年冬建立第一個網路部落格“紅塵詩僧”,2005年度被評為“中文十大詩文部落格”;
2006年8月部落格搬至“部落格屋”(網名:牧雲僧人),並成為該網站詩詞歌賦板塊的領軍人物。
2009年10月其屬部落格、專欄、論壇綜合點擊率,已突破2億人次,搜狗收索“蒼山牧雲”詞條達1500多萬條。
2007年底參加中國民主同盟。
2008年3月年辭賦專輯《漂-詩路辭賦》(上中下三卷,收錄辭賦作品600篇)完成整理;
2009年接受央視採訪,拍攝《尋根傳統文化》系列專題片,名聲大噪。
2007年-2009年,蒼山牧雲整理出版《新詩路*漂》系列作品及《蒼山牧雲辭賦選集》十三部,同時著手策劃“國學興國*建國六十周年首屆辭賦發展論壇暨蒼山牧雲辭賦作品交流研討會”。主要貢獻是詩歌與辭賦創作二個部分,他是通過27本白話詩集(專集24冊,其中選集《蒼山牧雲白話詩經選輯》分上中下三冊),10本古體詩集奠定他在新白話主義及新古典主義兩方面成就的,尤其是《漂-詩路辭賦》(上中下三卷)基本奠定了他辭賦界“賦骨”的地位。這一時期的創作經驗為他在詩學、辭賦等方面的研究積累了豐厚的資源,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曾經說:“如果沒有如此浩繁涉獵廣博的創作經歷,他是建立不了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的”,創作本身之於理論的提升可見關聯之切,讓其受益匪淺。
2009年3月,《蒼山牧雲辭賦選集》1-12卷一版,被評為“十大才子辭賦家”;
2010年7月,《蒼山牧雲白話詩經選輯》三冊出版;2010年兩會期間,向通過民盟四川省委向四川省政協提交《成都文化新名片:“中國賦都”_》提案,闡發將成都打造成“中國賦都”的都市品牌理想。
2010年11月,《蒼山牧雲辭賦選集》1-12卷二版;
2010年秋冬之交,註冊中國國學院西部分院(即“西部國學院”的前身,構想中下分後儒學、國術、國技、徽學四個所);
2011年5月,和老作家馬識途、魏明倫等應邀參加“首屆中華辭賦北京高峰論壇”,並作《蒼山牧雲辭賦觀》主題演講;
2011年7月,為中國紅十字會創作《博愛家園賦》,中國紅十字會在西部“千村百縣”博愛家園百碑工程啟動;
2013年,5月《國學誦讀》系列圖書教材規劃出版,書中漫畫有年輕畫家潘存勇創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