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福鄉

資福鄉

資福鄉位於湖南省寧鄉縣的中西部,總面積87.4平方公里,北距寧鄉縣城20公里,與壩塘交界,西隔溈江與寧鄉縣大成橋鄉相望,南距中國三大高溫溫泉之一的灰湯18公里。與偕樂橋接界,東隔烏江與宋文漢將軍故里湘鄉市金石鎮毗鄰,是寧灰線中部的一個農業大鄉,是由原來的檀木橋、資福和珊瑚三個鄉合併而成。

基本信息

簡介

資福鄉資福鄉蔬菜種植基地
資福鄉共有農業人口37309人。村民小組323個,資福鄉共有水田35353畝。資福鄉財政收入2004年首次突破百萬大關,完成13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6元,農村經濟總收入5.7億元。2004年,資福鄉黨委、政府班子狠抓幹部管理,以“培養學習型幹部,創建服務型機關”為目標,強化幹部管理。一是創新用人機制,促進人才成長。堅持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最佳化辦室結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創新管理模式,激勵幹部工作。完善機關管理辦法,實施新模式,“以人為本”嚴格管理。三是創新監督機制,約束幹部行為。在領導內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找出問題,及時整改,形成精誠團結、廉潔高效的領導集體;其次是以黨員春訓、民主測評及村級區劃調整為契機,搞好乾部監督。現村班子成員戰鬥力強、幹勁足。四是創新學習機制,培養全能人才。恢復學習日制度,新創“幹部夜校學習機制”,通過充電,幹部理論水平大有提高。通過基層組織工作,資福鄉幹部成為一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積極帶領民眾發展經濟的主力軍。

鄉鎮建設

資福鄉資福鄉領導參加縣建設會
資福鄉本著“方便民眾,利於生產,服務經濟”的指導思想,把公路建設當作一項民心工程長抓不懈。同時,創新思維,積極探索鄉村公路建設新路子,保證了資福鄉境內的公路建的成、管的好、用的廣。資福鄉未雨綢繆先規劃。為了防止公路無序建設和浪費資金,資福鄉黨委、政府未雨綢繆,搶先一步對資福鄉道路建設進行了科學規劃。規劃時,重點考慮了資福鄉的經濟格局、人口分布和地形特點等因素。在此基礎上,經過實地考察,多次研究,最終確定了建成轄區北部兩縱三橫、南部兩橫一縱的鄉級主幹道格局的規劃。同時,積極對村村通道路進行進一步修補,確保村級輔道與主幹道相為呼應。

資福鄉千方百計搞建設。建設藍圖繪就以後,資福鄉黨委、政府就狠抓落實,想方設法要把道路修起來。一是向上爭取項目,加大跑部進廳力度,協調各種關係積極申報公路建設項目。在申請公路建設項目過程中,鄉黨委、政府充分發揚了持續不斷、長期作戰的精神。二是廣泛發動資福鄉外出創業成功人士捐資修路。在鄉黨委、政府的精心組織和引導下,資福鄉“有財之士”已累計捐贈錢物100餘萬,幫助建設和修補道路15公里,完善了村級公路體系。資福鄉黨委、政府積極思考,敢於探索,決心在公路上養護上做文章。資福鄉已建立了覆蓋、輻射資福鄉的鄉村公路網路,切實改善了資福鄉鄉村公路交通環境,為鄉村客貨流通和公路等級的進一步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礎。進一步調動了廣大人民民眾參與農村公路建設的積極性,營造了資福鄉幹部關心支持、廣大民眾投工投勞、鄉村組民眾協調配合大幹鄉村公路的良好氛圍。切實煅練了資福鄉的交通建設、管護隊伍,提高了交通建設施工管理和質量監督水平,在鄉村公路建設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為資福鄉基礎設施的改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必將對資福鄉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經濟發展

資福鄉資福鄉食用菌養殖
資福鄉圍繞區“統籌城鄉”戰略思路,結合鄉情,在農業結構大調整上,立足抓特色、上規模、增效益,提 出了抓四大板塊推進,走捆綁式發展之路的發展規劃和工作舉措。資福鄉四大板塊:一是抓林業板塊。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結合森林生態保護實施意見,引導發展林業板塊經濟,力爭資福鄉新增速生豐產林5000畝,發展花卉苗木500畝,進一步扶持壯大鹽井花卉苗木基地建設。二是抓食用菌板塊。按照“珍惜資源、保護生態、限量生產、提質增效”的原則,資福鄉種植食用菌控制穩定在300萬袋以內,提倡靠引進新技術和先進的行銷模式提升效益。三是抓畜禽養殖板塊。以黑峪養殖小區建設為突破口,整體推進畜牧養殖小區建設,精心打造柴黃養牛小區、黑峪養豬小區、發旺養雞小區、三泉養羊小區。四是抓蔬菜板塊。在許跑公路沿線18個村的坡崗地發展辣椒基地3000畝,甜南瓜1000畝。在寧資公路沿線發展蔬菜大戶100戶,落實大棚蔬菜基地100畝,大田蔬菜基地5000畝。

資福鄉提出捆綁式發展,緊緊依託資福紅食品有限公司走產業發展之路,在壯大資福紅食品有限公司上加大扶持力度,在基地擴大上加大協調力度,在技術指導上加大服務力度。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建蘿蔔基地300畝、豇豆基地150畝,扁豆基地100畝,秋黃瓜基地200畝、苦瓜基地100畝、木耳訂單200戶,努力打造資福鄉紅辣椒種植示範鄉,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社會事業

資福鄉資福鄉社會事業
資福鄉享受農村特困救助有334戶、507人。其中:享受300元84人、200元124人、150元96人、100元149人。並為他們在資福信用社辦理了個人專儲。為解決農村特困民眾生活起到了積極作用。資福鄉享受城鎮低保戶數246戶、人數332人,低保資金2008年上半年為102870元,最多的每月領取150元,最少的每月領取45元。在各鄉鎮中資福鄉保障人數、保障金額屬最多。對集鎮低收入居民和下崗困難人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維護了社會的穩定。農村大病救助工作由縣民政局統一辦理,有12戶享受,金額34000元。下撥敬老院醫療經費12000元。優撫對象醫療救助經費3000元。資福鄉傷殘軍人2人,享受傷殘撫恤金3840元。烈屬定期撫恤8戶,享受撫恤金21120元。復員軍人(含病退軍人)17人,享受優撫雙定補助34200元。享受優撫醫療補助27人,金額6750元。享受優待戶數67戶、優待金47090元。

資福鄉現有五保戶110人,其中:集中供養46人、分散供養64人。2008年縣局下撥五保經費10萬元,集中供養人均1800元、分散供養1000元(2007年資福鄉五保戶只有56人,經費4.5萬元)。使資福鄉的孤寡老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戶是農村中最弱勢群體,做好五保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點。資福敬老院始建1980年,占地36畝,建築面積2913m2,管理人員4人。庭院建設按照上級要求做到了“八個一”,即:有一塊綠地(花壇0.9畝);一塊菜地(10畝);一個果園(板粟楊梅等2畝);一口魚塘(0.5畝);一欄肉豬(年出欄8頭、羊18隻、牛4頭);一籠雞鴨(雞200羽、280羽);一個活動室(彩電、撲克、麻將);一支服務隊(管理人員),庭院經濟年創收入1.8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